岱山集中拆解129艘小型“三无”船舶

“三无”船舶做“减法” 海上安全做“加法”

陈瑶 滕海平 周哲幸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1月15日 第 01 版 )

  □记者 陈瑶 滕海平

  通讯员 周哲幸

  本报讯  昨天,岱山县江南山渔政码头的扣船所空地上,数十艘“三无”船舶和不符合技术标准规范的接驳船、拾螺船堆在一起,船体上写有“拆”字。执法人员对船只进行清点、核验、登记。随着大型抓机举起铁爪落在船上,一艘艘船只被拆解。与此同时,衢山镇也在同步进行船舶集中拆解。两地共对129艘“三无”船舶和不符合技术标准规范的接驳船、拾螺船进行集中拆解。

  当前,岱山县正全力开展海上安全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全面排查海上安全管理底数,全面整治海上安全风险隐患,全面开展海上安全铁腕执法,筑牢海上安全防线。“三无”船舶和不符合技术标准规范的接驳船、拾螺船集中拆解是该整治行动中的重要一项,该县正严厉打击相关船舶违法违规行为。

  据介绍,“三无”船舶指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的船只。小型“三无”船舶船质差、隐蔽性强,往往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从事非法捕捞、私自搭客等违法违规行为,对通航安全、人员安全、港口安全等构成严重危害。

  “开展专项行动以来,查获加上之前依法查扣的共有129艘船舶,高亭集中拆解83艘,衢山集中拆解46艘。”岱山县海洋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陆康杰介绍,今年10月,县内已经开展过一次“三无”船舶集中拆解。

  在江南山码头,记者看到,沿路都悬挂着“严厉打击海上违法行为,共筑海上安全防线”“严厉打击‘三无’船舶,维护海上交通安全”等内容的红色条幅。当下,岱山积极开展“净海”“清港”行动,将网格化管理模式推广到海上,把全县海域划为6个风险管控区域,海警、海事、港航、渔政等部门实施“包干”巡查检查,采取“陆上查、海上巡、空中察”三位一体手段,实行全方位排查。

  以此次整治行动为契机,岱山正在构建接驳船、海钓船及拾螺船等船舶的长效管控机制,进一步落实部门执法打击责任和乡镇属地排查责任。下步岱山将常态化保持对“三无”船舶及其他海上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积极引导群众认识“三无”船舶的危害,对于新冒头的“三无”船舶,一经查获一律拆解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