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新跨越 梦更燃
十年坚守促蝶变 铺筑新城“幸福路”
石艳虹 傅丽丽 童玲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1月08日 第 04 版 )
本版图片由新城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提供
□记者 石艳虹 通讯员 傅丽丽 童玲
十年“筑路”记
●2014年:舟山市新城公路与运输管理局(舟山市新城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前身)举行挂牌仪式。
●2015年:重点围绕“微心愿、微管理、微服务、微满意”四个微载体,创建“四微”服务品牌,该服务品牌被命名表彰为舟山市交通运输行业首批“畅美交通”系列服务品牌。
●2016年:舟山嵊泗至定海公路新城大桥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总投资4.2989亿元。该项目起于舟山本岛临长路与海天大道交叉口,终于长峙岛临长路与桃源路交叉口,全长约1.805公里,其中桥梁总长1.389公里。
●2017年:新城“十佳公交文明之星”出炉,该活动历时4个月,经过候选推荐、入围筛选、入围展示、投票考核、总结表彰五个阶段,最终评选出“十佳新城公交文明之星”,10位“新城公交文明之星”入围奖和3位“新城公交人气司机”;新城6名网约车驾驶员成为舟山首批持证上岗者。
●2018年:新城发放全市首本网约车运输证;启动新城机动车维修行业“金牌维修工”评选活动,历时6个月,分为机电、钣金、油漆三个项目,最终在1100余名汽修达人中评选出10名“金牌维修工”、1个“金牌维修工”人气奖。
●2019年:新城大桥新老桥实现全线双向六车道通车,标志着舟山嵊泗至定海公路新城大桥改扩建工程项目顺利完成,历时2年零9个月。
●2020年:新城交通部门首次在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中采用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舟山首张长三角共享互认道路运输电子证照申领成功。
●2021年:23座提升改造的公交站亭投入使用;黄杨尖隧道、铁火尖隧道完成景观亮化绿化,打造一隧道一景的道路景观。
●2020-2022年:新城交通部门做好疫情防控宣传、人员返工、应急转运保障等工作,协助做好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当好战“疫”先锋,守牢交通“小门”,坚决打好交通运输领域疫情防控阻击战、攻坚战。
●2023年:长峙大桥、岙山大桥健康监测及主被动防撞系统布设工程进入试运行;新城首个综合运输服务站——东蟹峙村客货邮综合服务站正式挂牌并投入使用;新城建成全市首家汽车排放性能维护(维修)技术示范站。
2014年9月25日,新城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的前身——新城公路与运输管理局正式挂牌。新城交通运输发展踏上新征程。
十年坚守。新城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新城公运中心)勇担使命,以路筑梦,持续推动农村公路建设,畅通海岛交通神经末梢,保障海岛群众出行;积极探索“交通+”发展模式,推动交农文旅融合,让农村因路而富、因路而美,为深入建设山海共美的海上花园城市,打造“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贡献新城交通力量;深化“四微”服务品牌,创新管理模式,服务辖区交通运输行业,助力我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年蝶变。53.6公里的“畅、安、舒、美、绿”“四好农村路”在乡村延展,绘就乡村民生幸福画卷;12处“一点多能”农村物流服务网点,实现了“快递入岛进村,农渔产品进城”双向流通;1700余名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有了“娘家人”,矛盾纠纷有新招,企业发展有新路。
“四好农村路” 铺就发展“快速路”
自临城街道毛竹山村牌坊开始,一条崭新的“四好农村路” 在村内、山间蜿蜒而上。这就是新城公运中心今年匠心打造的新城“四好农村路”精品路——毛北线,全长2.8公里,投入资金约960万元,已于9月底完工。
毛北线上的文化墙绘制着四好农村路、一点多能物流点、智能化公交等交通元素及和美乡村新风貌。新城公运中心公路管理科副科长刘益鸣介绍,文化墙全长110余米,设计思路围绕四好农村路展开,内容涵盖城乡公交一体化、乡村产业发展、共同富裕三个板块,体现新城交通人深入践行新时代“交通+”理念,助力市域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这将成为毛北线上的一个新地标和新名片,提升整个毛竹山村的文化氛围。
在“泄潭”景观前临水而立,潺潺水声让人远离城市喧嚣。近年来,该处自然景观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因此此次道路改造特意在路边新建了一处凉亭,以供游客休憩赏潭。距离泄潭不远处,建有露营地和太阳能公厕,为旅游业态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支撑。
新城公运中心按照全市“海上画廊”美丽公路品牌统一规划设计,突出因地制宜,在毛竹山村口、主要路口、重要节点等区域设置海上画廊标识,用于引导游客、市民前往,提高曝光率和知名度。
与毛北线相交的 “星海公路”竺家尖支线也是一条兼具民生与业态发展的“幸福路”。“星海公路”竺家尖支线工程以毛北线为起点,竺家尖为终点,全长约2.84公里,投入资金约990万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白改黑、纵坡改造、路基加宽和公路安全附属设施完善等,并结合实际沿线布设星海轩、星海瞭望台等节点,已于近日完工。
“星海公路”竺家尖支线工程建设中,融入“林路”融合思路,努力打造美丽交通走廊山体公路示范工程,充分展示新城“山—海—廊”特色风貌,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交通保障和支撑。最近,这处串联宁静乡村与山间美景的道路已成为市民和游客徒步游玩、探索自然新去处。
这两条精品路是新城“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一个缩影,不仅改善毛竹山村民生设施,也为“和美乡村”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2014年以来,新城公运中心深化“交农旅”融合发展,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2.0建设,累计实施农村公路大中修53.6公里,累计投入资金8064.89万元。
“客货邮”融合 打通上岛入村“新邮路”
“取件,3—5—4866。”一早,新城千岛街道蒲岙社区快递物流服务点,社区居民胡女士走进来。
“好的,稍等。”服务点工作人员童秀红走到快递件3号柜台前,麻利地找到快递,然后在快递件取件机前一扫,递给胡女士。每天,快递件“到货”后,童秀红就负责一一扫码上架,系统会自动将取件信息发送到取件人手机上,提醒取件人及时取件。
今年,新城公运中心按照“一村一站”,稳步推进“一点多能、客货同网、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服务体系建设,在原有6处村邮站的基础上,陆续建设完成蒲岙村、黄土岭村等12处“一点多能”农村物流服务点,实现农村物流服务全覆盖。目前蒲岙村物流服务点提供收取快递、便民缴费、代销代购等一站式快递物流服务,平均每日快递收发量由原先村邮站的约30件涨至600余件。
在此之前,蒲岙社区没有固定物流站点,社区居民取快递需要到各快递公司的网点去拿。除少数快递公司在社区有网点,大多数快递网点在勾山,村民需要骑电动车10多分钟。不少村民调侃“拿个快递要跑遍勾山。”
“跟以前相比,现在拿快递太方便了!我下班回家,顺路就过来拿了,就2分钟路程,服务也好。”拿到快递后,胡女士为“客货邮”融合点赞。
作为新城区域唯一的“离岛”,原先东蟹峙岛岛上企业员工及居民1500余人收取快递较为不便。新城公运中心聚焦海岛物流运输末梢问题,积极与相关单位对接沟通,建设“一点多能”综合服务站点,切实畅通城乡货物双向运输渠道。去年年底,东蟹峙村客货邮综合服务点挂牌并投用。今年协调渡运公司开通客货邮融合航线,预计全年节约快递物流车辆过渡费用9000元以上,岛上居民及企业员工快递收寄可节约成本约3元/件。东蟹峙村原来没有物流服务点,不能收寄快递,现在该物流服务点快递日均收发量在100件以上。
创新服务 护航行业发展“和谐路”
今年上半年,韩女士发现车子发动机突发故障,随后将车送到新城某汽车养护中心维修。但维修后问题却接连反复,韩女士尝试联系养护中心负责人未果,支付了高达5000元的维修费却无法解决问题。无奈之下,韩女士投诉维权。
新城公运中心“老娘舅矛盾调解团队”接单后迅速行动,在向矛盾双方进行取证调解的同时,还邀请了汽车维修行业的专家,对车辆问题进行科学研判,为调解提供了专业依据。
在“调解员”的不懈努力下,经过多轮沟通,韩女士和“养护中心”达成了和解协议:维修方同意免费为韩女士重新维修发动机,并承担部分损失;韩女士同意放弃退款要求。
类似这种案例,新城交通“老娘舅矛盾调解团队”已调解90起。近年来,新城公运中心以践行“海上枫桥经验”为切入口,创新运用“老娘舅矛盾调解”机制,高效解决争议,保障消费者权益,护航行业发展。截至目前,投诉举报按期办结率和评价满意率均达100%。
新城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队长助理何唐凝介绍,新城辖区共有普通货运业户111家,危险品运输企业4家,维修企业100家,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1700余人。交通行业多样、从业人数庞大,涉及交通运输领域的纠纷矛盾也呈现出共性偏多、易发性高等特点,处置不及时易造成舆情。
为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新城公运中心组建起一支“执法队员+行业人员+法律专员+技能大师+热心干部”的多元化团队,以机动车维修、驾培、物流等交通行业消费领域为重点,建立交通运输领域纠纷化解、安全联防、调解互助等工作机制,切实维护消费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何唐凝介绍,新城公运中心“老娘舅矛盾调解团队”将进一步合理配置团队成员,打造一支“高水准、精业务、强服务”的调解队伍;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全员参与,努力深化“枫桥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新时代交通运输领域矛盾纠纷调解的新思路、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