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砥砺前行 谱写生命奇迹
浙大二院舟山分院肿瘤消融中心成立一周年
俞怡至 陈文薇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1月07日 第 04 版 )
图片由舟山医院提供
□记者 俞怡至 通讯员 陈文薇
消融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微创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已成为我国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去年12月,浙大二院舟山分院肿瘤消融中心成立,整合了医院所有优质资源,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诊疗服务。该中心的成立,也标志着舟山海岛医疗技术迈向新的更高台阶,舟山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顶级专家的医疗服务。
浙大二院舟山分院肿瘤消融中心专注于肿瘤消融治疗,提供包括超声、CT、DSA、腹腔镜引导下肿瘤热消融(微波/射频)、氩氦刀冷冻消融、激光消融、纳米刀消融及化学消融等先进的治疗技术。可广泛用于甲状腺、肺、肝脏、肾脏、乳腺、胰腺等疾病治疗。
目前,肿瘤消融中心拥有超声医学中心,甲状腺外科、肝胆胰外科、胸心外科、介入诊疗中心等多个专科的专家医护团队。已配备多台高端超声引导设备、CT、DSA、腹腔镜、微波消融系统、射频消融系统、冷冻消融系统等先进设施设备,可满足各类疾病的消融治疗。
成立一年来,浙大二院舟山分院肿瘤消融中心共完成各类消融手术298例,比2022年增长了24%。
以针代刀
微波消融精准除癌
一根消融针,一个微小针眼,短短数分钟,肿瘤细胞即刻灭活。如今,影像引导下的肿瘤微波消融技术已然成为早期肿瘤治疗中的一门“热技术”。
在浙大二院舟山分院肿瘤消融中心主任、舟山医院院长张超的带领下,以针代刀,在针尖上奏响希望的旋律,为一例又一例肿瘤患者创造着新生。
近日,张超带领舟山医院超声医学中心、介入诊疗中心等学科,成功为患者姜女士(化名)实施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术,在详细完善入院检查评估后,张超对其进行了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
术中实时超声引导下将消融针精准植入病灶进行消融治疗,不到10分钟的时间,一个近小拳头大小的肌瘤被完全灭活,术中造影显示病灶完全消融。术后,姜女士恢复良好顺利出院。这一新技术的运用实现了舟山医院乃至舟山市在子宫肌瘤消融治疗领域的突破。
“对于早期肿瘤,外科切除是达到治愈目的的主要手段,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癌症患者无法通过手术切除治疗。影像引导下的肿瘤微波消融技术,为那些不愿意接受手术切除或畏惧手术切除的患者,打开了另一扇生命之门。”舟山医院超声医学中心主任朱铖表示。
朱铖介绍,微波消融术是一种热消融的方法。在影像设备的精确引导下,经过皮肤上的穿刺点,将微波消融针直接刺入肿瘤部位,在取出病变肺组织送去病理活检的同时,通过局部加热使肿瘤细胞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就像在肿瘤里面植入一个小微波炉,在短时间内“烧死”癌细胞。医生可以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性质特点不同而设定不同的消融温度、消融范围。
这样,肿瘤被原位灭活,病灶周围组织极少或不受损伤。另一方面,非热效应还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手术时间短大约30分钟,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清醒且很少有痛苦。
冰锋冷刃
急速冷冻“秒杀”癌细胞
今年年初,舟山医院成功实施肺肿瘤冷冻消融术。这也是舟山医院完成的首例肺肿瘤冷冻消融术,标志着舟山医院的肺肿瘤冷冻消融技术有了实质性的突破。
冷冻消融术是一种以物理作用杀伤癌细胞为原理的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对人体造成的创伤及术后不良反应远低于常规治疗方法。早在2023年2月,舟山医院介入诊疗中心成功为一名肝癌患者实施了冷冻消融术,这也是舟山医院实施的首例冷冻消融术。
据舟山医院介入诊疗中心负责人张晓东介绍,冷冻消融术是通过冷热交融形式,不仅消灭靶区肿瘤,且产生远隔效应,放大免疫抑制剂的疗效,将远处的肿瘤细胞也一举消灭。
“两三次重复冷冻消融循环,可将肿瘤细胞‘团灭’,最终实现靶区组织坏死,达到肿瘤坏死效果。冷冻消融过程中,可通过CT或超声清晰看到靶区边界,以此判断肿瘤病灶处理是否彻底,避免伤及正常器官和组织。”张晓东表示。
“对于直径小于5厘米的单发肿瘤病灶和最大直径小于3厘米的3个以内多发肿瘤病灶,冷冻消融可达到根治性治疗。此外,以减轻肿瘤负荷为目的则不受这些限制,而对于骨转移瘤冷冻消融也有很好的止痛及治疗效果。”张晓东介绍,冷冻消融可反复多次进行,对于失去根治手术机会的晚期肿瘤患者,特别是对放化疗不敏感的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在医学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浙大二院舟山分院肿瘤消融中心以其创新的治疗手段和显著的疗效,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自成立以来,该中心始终秉持着“以人为本,科技创新”的理念,走出了一个又一个坚实的步伐。
培养人才
全方位构建舟医高地建设新格局
“癌症的早诊早治非常重要,越早医治,治愈率越高。”浙大二院舟山分院肿瘤消融中心主任、舟山医院院长张超坦言,虽然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但肿瘤的早诊早治仍然存在很多困难,患者一般不会主动到医院就诊,而一旦出现症状到医院,极有可能已是晚期。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或是体检时,希望医生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让患者能够合理、尽早看病,最终得到最好的治疗方法。
人才培养是学科发展的关键。为了提高肿瘤治疗效率,一年来,在张超的带领下,该中心积极推动“名医孵化工程”,依托浙大二院名医工作室,通过“传、帮、带”,快速提升舟山医院医疗队伍建设水平,加速孵化海岛本土名医。通过推动“学科带头人强技工程”,与浙大二院对应学科主任建立“师带徒”关系,依托“一招鲜”项目,全面提升学科带头人综合业务能力。
此外,还通过“青年骨干关爱工程”,“专科进修、集中培训、送课上门”等形式,依托“飞鹰计划”“回炉计划”,加大定向培养力度,着力铸强青年人才队伍。
张超表示,浙大二院舟山分院肿瘤消融中心将调整和完善学科布局,集约各类优势学科群,打造品牌效应;加强短版学科建设、实现新突破。“我们将坚持创新,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加强临床研究,以科研创新为驱动,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提升学科发展能级,有效降低群众就医外转率。”
接下来,浙大二院舟山分院肿瘤消融中心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全面提高医疗效率。以切实改善海岛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目标,践行“患者和服务对象至上”的核心价值观,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贯通就医流程,全面推进效率医疗,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