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勠力养护,共守这片海
陈斌娜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1月06日 第 03 版 )
□记者 陈斌娜
21世纪是海洋开发和利用的新世纪,是发展海洋经济的新时代。
从“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到如今海风吹亮灯、海水变淡水、海洋生物陆上养……我市海洋产业欣欣向荣,闯出一片蔚蓝色的经济新空间。
“养海护海、改变优化大海的生态环境,才能换取更多鱼。”这是嵊泗新居民杨世钗的感悟。
海洋垃圾是全球性的治理难题,不仅煞风景污染海洋,还给海洋生物造成严重危害。
多年来,舟山践行“垃圾不落海”,让港口、岸线、滩涂焕然一新;育苗养殖、增殖放流,“蓝色粮仓”家底更丰。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正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
登上专业科考船,感受科技的力量,激发探究海洋的兴趣,了解海洋深处的自然状况,探寻海底蕴藏的生物和经济资源。
未来,必将有更多“浙海科1”专业船,为人类探索海洋科研和教育实践提供重要平台。
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石。
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藏粮于技,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小小一尾鱼、一粒贝正“游”出一条产业链,科研人员培育的优质高效苗种带领渔农民走出一条蓝色致富路。
多年来,科研人员扎根小岛,研究鱼类科学繁养技术,建立海水鱼种质资源库、基因库等,实现了水产种源自主可控,让渔民捕到更多鱼,让百姓吃上质优实惠的鱼。
倚海而生,靠海吃海,不仅要懂得“吃”,更要牢记“养”和“护”。
群鸥翔飞,群鱼竞渡。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舟山建设“一条鱼”产业链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