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雨攻克金塘岛 向开国大典献礼

——22军老战士忆金塘岛战斗

周永章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1月02日 第 02 版 )

  1949年10月5日,22军将士庆祝金塘岛解放

  刘林森(右)和战友在前沿阵地侦察金塘岛地形

  2001年5月,部分参加过金塘岛战斗的老战士在金塘烈士纪念碑前合影

  当年金塘岛国民党守军在岛上修的碉堡(后在原址重修)

  □周永章 文/图

  “75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在无制空、制海权的情况下,用木帆船渡海打响了舟山战役。首战大榭岛告捷后,又冒雨浴血奋战攻克金塘岛,共毙敌、俘敌少将副师长李湘萍以下2409人,粉碎了国民党军‘要将金塘岛变成舟山的铁门’的美梦,用连战连捷的胜利,向开国大典献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前夕,我采访了亲历舟山战役、今年96岁的浙江省军区定海干休所离体干部陈宝源和上海、杭州部队干休所几位参加解放金塘岛战斗的老同志,再次聆听他们忆述解放金塘岛的经过和片断。

  剑指金塘 精心备战

  渡江战役后,国民党军将部分兵力撤往舟山群岛,企图据险固守,以此作为袭扰、封锁宁沪杭和反攻大陆的重要军事基地。当时国民党军在舟山的陆军有4个军13个师的番号约6万人,另有海军舰艇56艘和部分作战飞机,严重危害舟山和东南沿海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949年5月,能攻善战的22军在解放宁波后,奉命担负主攻舟山群岛的任务。经过精心准备和组织指战员不分昼夜的海上大练兵,采用“集中优势兵力、逐岛攻占、先外围岛屿、后舟山本岛”的战法,于同年8月18日傍晚发起舟山战役。22军在首战离宁波最近的大榭岛告捷后,剑锋直指金塘岛。

  金塘岛,是舟山群岛中的第4大岛,面积为88.4平方公里,位于舟山本岛与宁波镇海之间,是舟山面对大陆海岸的重要屏障和门户,与舟山本岛仅一水之隔。鉴于金塘岛的重要地理位置,蒋介石曾于1949年5月9日和5月16日,两次偕蒋经国、俞济时等国民党高级将领到金塘岛视察,为守岛官兵“鼓劲打气”。守金塘岛的敌军是国民党军75军102师及军属炮兵营,共3500余人。他们强拉民夫修建防御工事,在前沿阵地构筑了大量地堡群,在纵深的山腰和山顶加筑了明碉暗堡,在滩头增设了桩砦、鹿砦、地雷和铁丝网等障碍物,易守难攻。国民党军102师师长宋世勤吹嘘“要将金塘岛变成舟山的铁门”。

  9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22军军长孙继先、政委丁秋生召开作战会议,综合敌情、我情、水情和地形、气象特点等,研究攻占金塘岛的部署,决定以66师及64师190团共4个团为登陆突击梯队,以65师194团作预备队,集中榴炮、野炮、山炮3个炮兵团的协同作战,于10月初利用最佳潮汐期夜暗渡海,攻占金塘岛。在发起金塘岛登陆作战的同时,64师部分兵力配属炮兵,对舟山本岛以南诸小岛实施佯攻,封锁舟山本岛与金塘岛之间的海面;用远程炮兵火力压制定海机场、港口,阻击增援金塘岛国民海军的舰船,策应我主力部队在金塘岛登陆作战;21军61师(注:该师当时已划归22军指挥,参加舟山战役)佯攻六横岛,以此迷惑和牵制敌人。

  战前,22军的军、师、团、营、连、排干部及班长和战斗小组长,均赴前沿阵地观察好几次地形,各级都制定了详尽的作战方案,并制作沙盘进行战斗推演。

  10月1日,指战员在紧张备战中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22军首长于当日发布战斗动员令,号召全军将士顽强作战,英雄突击,全歼金塘守敌,用新的胜利向新中国献礼!

  浴血奋战  抢占滩头

  10月2日,是预定发起对金塘岛的攻击之日。不料,这天秋雨绵绵,海面上浓雾笼罩,白茫茫的一片,无法观察对岸目标,加上逆风急浪,船只无法出航,攻击金塘岛的战斗不得不推迟。

  10月3日一早,又是大雨滂沱,且越下越大。当日16时10分,雨突然停了。据老渔民估计,这样的天气可保持几个小时。机不可失,22军前线指挥部果断下达了“开始进攻”的命令!

  刹那间,隐蔽在穿山半岛北岸、齿蟒山和大榭岛上待命已久的我军数十门大炮立即怒吼起来,向金塘岛滩头阵地猛烈炮击,顿时炮声隆隆,大地震动,敌人的滩头阵地上一片火海,多数碉堡、铁丝网、鹿砦等飞上了天。

  18时30分,我突击部队从宁波镇海太平桥、三山海口至老鼠山沿海起渡,500多艘木帆船乘风破浪,形成无数突击箭头,向金塘岛冲去。不料,途中天气突变,风急雨猛。指战员们冒雨继续抢渡。华东甲等战斗英雄、时任64师190团1营突击营长刘林森,患恶性疟疾一直未痊愈,还拉着肚子,他以顽强的毅力带病坚持参加战斗,率全营战船冲在前面。

  突击部队的战船已离岸不远时,“前进3号”船舵手傅德信双腿负了重伤,倒在船上,仍用双手紧握住舵把;“前进4号”船水手刘朝军右臂中弹负伤,就用左手掌舵;“前进9号”船在突遭滩头阵地国民党守军机枪扫射、5人负伤和船被敌弹打穿漏水的情况下,为了加快船速,乙等战斗英雄、班长于保亮跑到船头,指挥和带领大家用预先备的桨、棹和铁锹,狠命地划船。就在船离岸不足百米的地方,于保亮的头和胸部,连中数弹,壮烈牺牲。

  “冲呀!为英雄报仇!”“前进9号”船上仅剩的4名战斗员和几名非战斗人员,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飞速登上金塘岛滩头,向国民党军固守的滩头阵地猛攻。60炮手唐二巴抱起炮筒,连打6发炮弹。4名勇士和几名非战斗人员一口气攻下敌人1个排的滩头阵地。

  突击部队的战船仅用75分钟,就跨越5000多米海面抵达敌岸,11个登陆点,全部登陆成功。1连2排的战船在196团突击船队中,最先抢滩登陆。国民党守军在滩头地堡的机枪往外喷着长长的火舌。副排长高继茂一个箭步跳到地堡顶上,将一颗手榴弹从枪眼里塞进地堡,吓得地堡里的敌人丢下重机枪就往外逃,乖乖举起双手投降……勇士们经过紧张的激战,随即夺占了渡口和滩头阵地。

  22军前指张秀龙副军长随66师指挥船,于当天20时25分登上金塘岛进行火线指挥。

  分割包围 追歼逃敌

  我突击部队在向纵深推进时,风雨交加,伸手不见五指。由于连日大雨,金塘岛山洪暴发,低洼处水深齐胸。大雨天,也助了我军不少力。首先是国民党军的飞机、军舰在此恶劣气象条件下,都“趴了窝”,我渡海登陆作战少了空中大患,给敌增援行动也造成困难。

  指战员们发扬善打夜战恶战的优势,顶风冒雨,连续作战,对岛上国民党守军进行分割歼灭。

  198团在柏塘登陆,突破敌前沿阵地后,随即抢占双礁一线国民党守军的山炮阵地,尔后直插西头王家,凌晨攻占大浦口,歼灭国民党守军102师304团大部,控制了渡口要地。196团当夜在雨中与国民党守军306团和102师的精锐军士队展开激战,最后将其全歼,控制了金塘岛的中心。197团于4日凌晨成功攻占围屏山,进到刘家岙、包家岙一线。

  刘林森率突击营作为190团的第一梯队,在小泥湾抢滩涉水登陆后,连续用炸药包炸毁铁丝网和几个敌暗堡,用火力掩护兄弟营登陆。当晚,刘林森带领3连向纵深穿插,路过一个村子时,发现村子里有100多名刚从前沿滩头阵地撤退下来的国民党守军,正在两个大屋里避雨,连个岗哨都没放。“惊弓之鸟,吃了他!”他令3连长带1排、2排快速包围村子,3排担负警戒并作预备队,应付突发情况。3连长带领10多名战士持枪和手榴弹冲进屋子,大喊:“不许动,缴枪不杀!”刚从前沿滩头阵地撤逃到这里的国民党守军,没想到解放军会冒大雨追击且来得这么快,纷纷缴枪投降。不到10分钟,战斗结束。刘林森率领1个连,一枪未发,俘虏了国民党守军1个连,其中还有1名营长。

  “4日上午8时许,我因体力不支在担架上指挥全营随团主力攻占金塘岛的最高峰仙人山不久,敌机便来轰炸,两枚炸弹落在了担架边上,我被炸昏了。醒来时,四肢和头部都被包上了厚厚的纱布。我突然想起,敌机轰炸时担架边上有位照看我的营部通信兵,不知有没有负伤。后来我从教导员那里得知,他为了保护我,伏在我身上,牺牲了……”刘林森在接受我采访时,泪流满面哽咽着说。

  大雨,依然下个不停,金塘岛上平地成河。为全歼岛上守敌,登陆部队冒着倾盆大雨,继续向北进攻,于5日拂晓攻占了金塘岛西北部的渡口沥港镇,切断了敌退路。国民党守军102师副师长李湘萍率残部逃住附近的大鹏岛,196团2营立即尾追至大鹏岛,全歼逃敌1个营。战士刘永超握着手榴弹,只身奔上祖太山,活捉敌少将副师长李湘萍。敌师长宋世勤带100多名护卫,逃往舟山本岛。

  至此,22军全部占领金塘岛。共歼灭国民党守军2409人,其中俘虏2168人;缴获火炮75门,重轻机枪120挺,冲锋枪和步马枪1253支,各种炮弹和子弹25万发,手榴弹4571枚,电台和报话机40多台,汽车25辆,另击伤国民党海军“永定”舰和“合彰”艇。我61师副师长石一宸特吟诗一首:“千帆风樯动,霹雳撼舟山。雄师破浪出东海,无敌勇士凯歌还。岛上尽歼敌。金塘告捷日,定海敌胆寒……”

  夺取金塘岛之战的胜利,是22军指战员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