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开路架桥辟新径 筑梦通衢畅八方
陈颖丹 江婵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0月30日 第 03 版 )
▲姚峰/摄
□记者 陈颖丹 通讯员 江婵
百业兴盛,交通先行。交通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器,也是保障民生的支撑点。
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舟山几代交通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断打通新区开放发展的“任督二脉”,交通运输事业从小到大持续发展,不断构建舟山“外畅内序、互联互通、综合立体”的现代交通体系,推动陆海通途的开放新格局。
75年寒来暑往,舟山人民亲身感受到交通运输发展的巨大变化,以及幸福指数的节节攀升。交通运输的发展也为新区的经济腾飞插上翅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新征程上,市交通运输局将继续锚定“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着眼海岛交通发展堵点、难点问题,着力构建世界级大通道,深化市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交通+”深度融合发展,奋力当好现代海洋城市的“开路先锋”。
数说跨越
统筹推进交通强省重大项目,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综合交通投资174.6亿元,完成省定年度投资任务的111.2%,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全年综合投资预期突破200亿元。
舟山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跃升至94.1%,全省城乡公交一体化率排名从第7进位至第3,创造了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的“舟山速度”。
打造“4+33+N”快递物流基础设施体系,两年任务半年完成。“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覆盖率100%,列全省第二。
攻坚重大项目 交通发展质效并举
10月22日,在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舟山侧海平面下42米深处,“定海号”盾构机成功穿越海堤,由陆域段进入海域段掘进施工,标志着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开启“穿海之旅”。
甬舟铁路作为舟山交通发展的里程碑项目,其建设步伐稳健有力,全线控制性工程“一隧三桥”全部开工建设。建设现场机器轰鸣,施工人员日夜奋战,他们克服了海底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等诸多难题,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高超的技术水平,推动着这条钢铁巨龙在海上崛起。
甬舟高速公路复线的建设同样如火如荼。一期金塘至大沙段已进入全面建设的高潮阶段,二期戚家山至金塘段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规划和前期工作,未来,它将成为舟山与大陆之间又一条重要的交通大动脉,缓解现有甬舟高速的通行压力,提升舟山与外界的交通效率,为舟山的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六横公路大桥二期项目建设也正稳步推进。双屿门大桥和青龙门大桥两座世界级大桥齐头并进,横跨六横、佛渡、梅山3座独立岛屿,将舟山群岛新区南翼岛群与宁波大陆连接。波涛之上,双屿门大桥的两座主塔塔柱拔地而起,巨大的钢围堰稳稳坐落在海底,为大桥的基础施工提供了坚实保障。
这座大桥犹如一条跨越山海的纽带,将六横岛与舟山本岛及周边地区紧密相连。建设过程中,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得到广泛应用,大桥建设者们不断探索创新新技术、新方法,为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大道如虹连山海,纵横捭阖绘宏图。这些年,舟山交通坚持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构建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如今,舟岱大桥、富翅门大桥、秀山大桥等建成通车,总投资超700亿元的“两高一铁”项目扎实推进,投资超百亿的海上“骨架”路网南环快速路先行工程满弓紧弦……奋楫在东海之滨的交通力量,彰显着舟山交通人筑梦海洋的底气和决心,推动着海岛交通运输高质量、跨越式新发展。
深耕三大领域 铺就海岛民生坦途
为助力城市发展与民生改善,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紧紧围绕城乡公交一体化、水路客渡运一体化和“客货邮”融合发展三大主题,充分结合“小岛你好”共富行动,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可及、均衡、优质水平。
乘着“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春风”,我市深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目前,全市建制村500米公交覆盖率已达100%,公交快线、干线、支线、微循环线覆盖到舟山的每个角落;全市新改建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含公交首末站)17个,实现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含公交首末站)100%全覆盖;优化客运码头接驳公交线路设计,实现客运码头与陆上公交“零距离”换乘……小小车轮转出了海岛群众出行的满意度、舒适度,也折射出舟山交通以人民为中心,最大限度统筹配置城乡公交资源,扩大公共交通服务普惠面的“大民生”。
“蓝色岛链”是舟山独树一帜的水运特色工程。2020年以来,我市新改建陆岛交通码头泊位94个,完成普陀山、秀山、燕窝山、沈家湾等一批陆岛交通码头新改建工程;累计完成船舶更新25艘,清退老旧船舶56艘,建成“六横之星”系列等游艇式高速客船;迭代升级了双体高速船“普陀祥云”等“运游一体”商旅客船;累计新辟调整航线28条,巩固完善主干航线网络布局,优化调整以燕窝山为枢纽的北部水域航线,开通枸杞至花鸟等旅游航线……“蓝色岛链”在海上筑起了一条条兴岛富民“快车道”,高质量推动着海岛交通夯基补短和品质提升。
打通海岛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也是舟山交通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生动实践,越来越多的海岛乡村百姓享受到了“快递自由”。
近年来,舟山交通通过水上客运与陆上客运运输高效链接,积极推进乡镇运输服务站建设,引导县区充分挖掘当地农村客运、农村物流、邮政快递等现有资源,鼓励道路客运经营企业、公交企业与邮政、快递企业开展交邮合作,积极推进网络共建、运力共用和信息共享,全方位推进海岛农村“客货邮”深度融合,使海岛农村物流的乘数效应不断凸显。
眼下,城乡公交无缝对接跑出“舟山速度”,“蓝色岛链”串岛成链打破交通壁垒,“海岛客货邮”水陆联动实现“快递自由”,舟山交通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使命担当,勾勒出交通赋能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的美好图景。
融合数字智慧 赋能出行便捷高效
从市内交通到岛际出行,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舟山交通不断加强“数智”建设与交通持续融合,以数字赋能,持续优化岛城居民和外来游客的出行体验。
交通出行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我市的交通出行尤其是岛际交通相对复杂,为破解这一难题,舟山交通以数字赋能,做好交通畅通运行的“调度员”、人民群众便捷出行的“服务员”,开辟了交通运输服务工作新局面。
市交通运输局牵头整合了全市交通出行的相关数据和信息系统,打造了全市统一的交通数字出行服务平台。今年,为深入实施“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和“星辰大海”计划,推进交通服务领域数字化广泛赋能,“舟山交通”平台迎来了又一次迭代升级,推出了全新“3.0”版本,新应用已成为岛城群众解决出行难题的首选。
今年以来,我市交通数字化改革场景更加丰富,应用也更为广泛,交通数字化改革还对行业治理和民生服务带来了深刻影响。
目前,我市已基本建成了全市性的水路客运网上售票平台,累计接入单向航线121条,23条重点客滚航线推出车辆过渡网上购票服务,线路覆盖更全、功能体验更佳的水陆统一的交通票务平台正在抓紧打造之中。
同时,实现了全市主要站点人脸识别检票通关全覆盖、全市客运站点电子发票服务全覆盖,水路出行购票体验、通关效率、交通中转衔接服务都得到了极大提升,“无感出行”已成为海岛交通新常态。
如今,舟山交通正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多跨应用场景系统平台,聚焦打造有辨识度、有获得感的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持续深化岛际交通“四个一”智慧出行服务体系建设,使“购票一个平台、刷脸一次通关、出站一键畅行、船票一点获取”成为岛际交通智慧出行代名词。
未来,越来越多的交通数据将在“云”端奔跑,推动数字化改革与海岛出行融合发展的同时,也将提升我市交通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优化交通资源配置,为舟山的交通发展注入更强大的创新动能。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舟山市交通运输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