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新时代海岛农村改革探路者

——访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韦晓红

朱丽媛 张慧敏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0月27日 第 01 版 )

  □记者 朱丽媛 通讯员 张慧敏

  “探索构建海岛特色共同富裕制度,推进市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深化拓展‘小岛你好’共富新模式,健全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报告中提出的这些举措,为我们农业农村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韦晓红表示。

  近年来,在“千万工程”引领下,我市农业农村系统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造共同富裕海岛样板,交出了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三农”高分答卷。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规模蔬菜基地面积1.8万亩、设施蔬菜面积4200亩,同比分别增长7.5%、40%,8个在建规模设施蔬菜、10个海岛“蔬菜工厂”总进度85%;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56.4%;全市新培育乡村振兴产业头雁58名、农创客474名……

  “但制约舟山‘三农’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三支队伍’的打造在乡村领域,尤其是海岛地区短板尤为突出。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坚决扛起‘三农’担当,统筹推进强城、兴村、融合文章,争当新时代海岛农村改革探路者。”韦晓红表示。

  韦晓红表示,当前农业农村部门将重点聚焦四大方面改革:聚焦城乡共建,提升农业生产保障能力。持续深入推进设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招引一批农业科技企业,建成一批规模设施农业项目和海岛“蔬菜工厂”,力争蔬菜自给率提高到50%。深化农业“双强”改革,构建海岛30分钟农事服务圈,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聚焦城乡共美,塑造海岛乡村大美风貌。深化海上花园城市建设,用好村庄实用性规划和《渔农村建设导则》,纵深推进和美乡村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持续完善乡村风貌管控提升机制。不断擦亮“百里海乡画廊”品牌,推进“共富带”“精品路”“和美村”的建设,力争到年底全市和美乡村覆盖率达到50%;聚焦城乡共富,推动强村富民同频共振。加快培育“一条鱼、一粒贝、一片叶、一间房”等7类10条“土特产”产业链,健全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深化“三块地”改革,大力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百千万”工程,做实产业、强村、改革、人才等“四篇促富文章”,力争到年底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强村在85%左右。

  聚焦城乡共享,加快市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深化城乡提升工程和新时代“小岛迁、大岛建”工程,用好省支持舟山“三农”高质量发展的42条举措,推动集聚共富和优享服务,不断提升海岛渔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全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海岛样板,农业农村人一直行进在大道上。

  “未来五年,我们将以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为牵引,深入实施‘156’行动,确保‘三农’领域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韦晓红表示,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锚定新时代海岛农村改革探路者目标定位,聚焦“地、产、人、富、融”五方面,重点实施现代设施农业、“土特产”、和美乡村、强村富民、现代“新农人”、城乡融合六大改革行动:持续擦亮和美乡村“百里海乡画廊”品牌,到2029年,和美乡村覆盖率在95%以上;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国家二轮土地延包试点和海岛万幢农房激活行动,做深“三块地”改革文章;优化提升新型帮共体,做实低收入渔农户增收文章;做好“引才、育才、留才”文章,促进乡村振兴人才、产业、科技、资金等要素优化配置,大力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全会精神在舟山农业农村领域落实落地、见实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