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岑港街道深入推进移风易俗
巧用村规民约为“面子”减负
汪超群 龚恩磊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0月25日 第 02 版 )
□记者 汪超群 通讯员 龚恩磊
本报讯 “过生日没必要讲排场、比阔气,亲人聚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就很热闹、很开心了。”近日,定海岑港街道司前村的董庆龙迎来了80岁寿辰,全家人响应移风易俗号召,没有大摆酒席、不搞礼金往来,只在家中简单设宴,邀请一些直系亲属为老人贺寿。
司前村村干部夏涛告诉记者,按照以往的风俗习惯,老人70岁、80岁生日要过大寿,条件好的会宴请四邻,办酒席的规模较大。但如今,随着移风易俗的深入推进,不大操大办、不互相攀比、不铺张浪费等理念为更多人所接受,村民们自觉缩减寿宴桌数,喜事新办、简办。
“前段时间,我们一名村干部的儿子考上了浙江大学,全家人没有办酒请客,也婉拒了亲友的送礼心意,用省下来的钱给孩子买学习用品。”岑港街道党工委委员单柳迎介绍说,得益于村规民约的实行,传统的喜宴习俗正在发生悄然改变。
据了解,近年来,岑港街道着力推进村规民约“落地见效”。比如,司前村明确将“红白喜事不大办”“铺张浪费要不得”写进村规民约,村干部以身作则,以“简”形式、“减”礼金、“剪”旧俗,带头践行丧事简办、喜事新办新风尚;涨次村巧用“村规民约”激发村民自治积极性,组建“民清”干净队伍,评选“民约”干净榜样,遏止农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等现象。
目前,岑港街道已有5个文化阵地具备红白喜事简办功能。经村里的红白理事会同意后,村民只需支付少量场地费,即可使用文化阵地简办红白喜事。自实施红白喜事进文化阵地以来,岑港街道已举办喜宴100余场,使村民节省花费数十万元,真正实现了为村民的“面子”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