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七十载 精医卓越再铸新辉煌

——舟山医院建院70周年巡礼

俞怡至 陈文薇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0月18日 第 06 版 )

  本版图片由舟山医院提供

  □记者 俞怡至 通讯员 陈文薇

  杏林流芳七十载,厚德精医济苍生。70年拼搏奋斗,铸就辉煌。自1954年建院以来,历经70年风雨兼程、沧桑巨变,秉承70年初心使命、砥砺前行,今年,舟山医院迎来了自己70岁生日。

  作为舟山市唯一一家集医疗、保健、康复、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具有鲜明海岛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70年来,医院快速发展,先后成功获评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国家级标准版心衰中心、国家级高级创伤中心、浙江省研究型医院培育单位等。同时,荣获“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省三八红旗集体”“省示范文明医院”“舟山市模范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岁月的长河中,舟山医院以不懈的努力,书写了医疗技术不断精进、护理服务持续提升、海岛医疗服务“神经网络图”全覆盖的的壮丽篇章。

  人才科研齐头并进

  医疗技术跨越发展

  作为建在海岛上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舟山医院自20世纪50年代起,便在省内较早实施了胆囊切除手术,之后,从市内首次开展的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开胸止血及肺叶切除术,至市内率先开展颅内肿瘤手术,下颌恶性肿瘤根治术,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微创胸腔镜下的肺癌、食管癌根治术,体外及非体外循环下微创腔镜下心脏大血管手术,微创腹腔镜下的胰十二指肠切除、膀胱全切及宫颈癌根治盆腔清扫术、关节置换术等,ECMO辅助技术等应用。2011年在国内率先开展“肺结节联合门诊”,微小肺癌研究与治疗更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一项项技术的刷新,“首例”和“首创”的突破,不仅标志着在医疗技术水平上的重大进步,也对我市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科发展是医院发展之根本。70年来,医院坚定不移厚植“学科树”:2023年,与浙大二院全面战略合作,成功落地19个浙大二院专家工作室,“牵手”高精尖团队,“借力”升级医疗服务;如今,已拥有1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市级高峰学科、4个市级支撑学科以及16个优势学科;近十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4项、省部级36项,厅市级179项,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130项,软件著作权15项,先后3次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与浙大二院成功牵手后,舟山医院持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以“传、帮、带”方式,加速孵化了一批舟山海岛本土名医和管理人才,学科建设也有了跨越式发展。

  患者健康福祉增进 优质资源全民共享

  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近年来,舟山医院从门诊预约、就诊检查、住院治疗、跟踪随访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造,交出温暖厚实的“民生答卷”。走进舟山医院门诊大楼,可以看到每一层都设有自助一体机,患者无需在窗口排队就能完成挂号。

  舟山医院门诊部主任朱菊芬介绍,目前门诊共有47台自助一体机,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医院配备了13位导医,设立了专门的老年服务站,为他们提供免费的陪诊预约服务。

  “我们设立了一站式门诊综合服务中心,将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事项汇总到一个窗口办理,支持多种移动支付模式;各科室支持一键转诊,无需退号再挂号。”舟山医院门诊部主任朱菊芬表示。

  在医疗服务中,舟山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升服务品质。近年来,医院迭代升级预约诊疗,运用人工智能等提升精准度;扩增假日门诊、开设特需门诊、夜间门诊、增设名医门诊,满足患者多元化所需;聚焦疑难病和多发病,推行多学科疑难病会诊(MDT)门诊;与临城、普陀山以及千岛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紧密型医联体协作关系,进一步增强居民在健康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依托网络赋能,舟山医院积极打造“全海域医疗”体系。近年来,舟山医院致力于将急救战场前移,优化急救流程、开通急诊绿色通道,为患者的生命健康赋予“加急保障”。

  今年5月,岱山衢山一位80岁女性患者突发心梗,因药物溶栓风险较高,须即刻入院急救。为给患者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舟山医院胸痛中心为其进行“绕行急诊”,在患者转运途中就完成了信息登记,患者到院后立即开始介入手术治疗。最终该名患者成功得到救治。

  由于海岛特殊的地理环境,为了让偏远悬水小岛的患者及时得到治疗,舟山群岛网络医院不断迭代升级:早在2016年便作为浙江医改的创新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目前,已发展成为舟山市互联网医学中心,提供远程门诊、远程急会诊、远程诊断和预约挂号、双向转诊、大型检查预约等共六大服务。舟山医院互联网医学中心主任杨海波介绍,目前,远程网络医疗平台已纳入26个专科,90多名医生。“该平台的建立让海岛群众不出‘家门’也能享受专家名医一对一诊疗服务,进一步提高了我市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目前远程网络医疗平台已实现全覆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站都能申请远程会诊。

  70年间,从电子医疗票据的自助打印到在线预约挂号的全面普及,从5G智慧医疗展厅的设立到远程医疗服务的开展,舟山医院已经实现了医疗服务的智能化、网络化。

  护理技术全面提升 优质服务显见成效

  护理在医疗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70年间,舟山医院护理团队从学历结构、护理技术,到服务质量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今年9月,共有护理人员714名,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92.16%,硕士生导师1名,硕士7名。护理模式从最初的功能制护理、责任制护理,发展为优质护理,再到目前推行的“医护患一体化”服务管理模式,真正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从2010年7月培养第一个糖尿病省级专科护士起,至今已培养急诊、重症、快速康复、淋巴水肿等省级专科护士76名。早在2011年7月,舟山医院就开设了首批护理专科门诊。目前,已开设PICC、伤口/造口、糖尿病等12个护理专科门诊。专科护士作为护理领域具有高级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注册护士,他(她)们在特定领域的专业性不亚于医生,医院护理专科能力的提升为保障医疗质量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护理专业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日常的勤学苦练。在一次次培训中,舟山医院护理团队练就了一身好技能,在省内各项比赛中屡屡获奖,各类奖项达40多项。如2008年11月,舟山医院护理团队荣获浙江省护理岗位技能竞赛金奖单位;2018年和2024年,舟山医院护理团队在“浙江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中均进入全省前10,获等级奖……

  除了深耕医院内的患者优质服务,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将延续护理做精做强,渗透到海岛的千家万户,为诸多行动不便的院外患者提供专业、便捷的居家与线上护理服务,进一步打通医疗护理服务“最后一公里”,2019年起共服务群众5858人次,工作量稳居全市第一,并获得患者好评无数。

  栉风沐雨70载 砥砺奋进谱新篇

  70年来,舟山医院历经变迁,名称更迭,地址迁移,舟医人始终坚守在救死扶伤、济世救人的第一线,薪火相传,砥砺前行,以历久弥坚的信仰和始终不渝的风骨,镌刻下辉煌印记。

  从北门外田螺山脚的小小院舍,到如今占地 15.7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160张、设有50个临床学科、12个医技科室、6个临床多学科中心以及2个科研教学机构,拥有1748名职工、356名高级职称、210名硕博士、5名国务院特殊津贴等C类人才的国际化海岛医疗中心;1997年,顺利通过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2011年与2021年,又分别顺利通过了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及复审。

  如今的舟山医院已成长为我市唯一一家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去年年门急诊诊疗服务近130万人次,年入院服务达5.88万人次,年手术量达1.6万例次,承担了全市急危重症救治、疑难病诊疗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忠诚地守护着海岛百万居民的健康福祉。

  70年的发展,凝聚着历代舟医人的艰苦奋斗和勇攀高峰的决心。“我们要让患者看好病,要服务好每一位患者,医院的每一次发展,每一次建设都是为给患者提供更好的就医体验,归根到底是为了群众。”舟山医院党委书记乐涵波斩钉截铁地说。

  70年间,舟山医院始终坚持党建铸魂,坚决贯彻执行上级党委重大决策部署,做到党的建设与医院改革发展同步谋划,坚持党建与业务融合,与服务融合。迭代升级“巡回医疗”服务载体,创新打造党建引领的全市卫生健康服务“神经网络图”,全院35个在职党支部与基层街道、社区、企业等35基层党组织结对,为海岛群众送医疗、送健康、送知识,让优质医疗资源福利沉下去。

  此外,舟山医院还以“清廉医院”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小微权力清单,实现网格监督全覆盖;加强“三合理一规范”监督检查及评价,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推进阳光工程,实行“采管分离”,统一招议标平台;强化智慧监管,上线“医德医风”“廉政档案”“阳光来访”“网格化监督”等4个数字清廉监管模块。逐步构建一个党风清正、院风清朗、行风清明、医风清新的政治生态,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

  未来,舟山医院将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发展医疗技术、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为核心落脚点,硬件设施与软件服务双管齐下。“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将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全面、开放的外出交流学习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培养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舟医队伍。”乐涵波表示,下步医院将不断完善学科建设体系,将更多专科纳入重点专科建设,建立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医务人员提供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科研平台,引领医院逐步朝着建设研究型医院的方向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