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新跨越 梦更燃
国网舟山供电公司:电网“赋智”点亮千岛 探索“蓝海”铸金品牌
俞浙前 吴玲 吴嘉腾 冯程程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0月18日 第 05 版 )
▲台风期间“岛自为战”
▲启帆19号
▲鼠浪湖岸电
▲台风期间“岛自为战”
▲舟山500千伏联网工程
□记者 俞浙前 通讯员 吴玲 吴嘉腾 冯程程
从单一的电源、电网、负荷等角色转型升级,岛城的电力事业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功能;
精准、快速、多元的现代智慧电网,让海上花园城的建设动力十足。
在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大背景下,人们对能源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舟山电网正朝着绿色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多元的方向大踏步前进。
近年来,国网舟山供电公司在智慧电网建设上全力以赴,围绕国家战略,聚焦地方经济发展,尽力提供优质高效的能源服务,为海岛各项经济产业、民生事业的跨越式推进,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
数说跨越
国网舟山供电公司2019年以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79亿元,新增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376万千伏安、线路长度523公里。2023年地区售电量183.57亿千瓦时,较2018年同比增长257%。
舟山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已达到107.4万千瓦,位居全省前列,还有146万千瓦已核准待建和超400万千瓦待开发的深远海风电。
建设海岛新型电力系统,统筹68座离岛抢修应急物资和装备配置,集结40支驻岛队伍、百余名抢修精干,切实提高供电可靠性,实现“岛自坚强”。构建“3+N”仓储网络,在市、县3个终端库,16个乡镇供电所、4个海岛供电服务站和22个海岛设立物资存放点,保障海岛居民在极端天气下也能“无感用电”。
构建“功能岛”电力网络 海岛用电加“保险”
跳闸、断电,即使孤悬外海的东极诸岛,如今也已多年鲜见了。因此,在今年的8月26日,一次突如其来的断电,让很多居民,尤其是民宿业主,心中一跳。在这炎炎夏日,若是没了电,不仅让生活不便,也会让树立已久的东极旅游口碑打折扣。
然而,没等到人们去交流询问停电原因,短短几分钟内,停运的空调、灯光迅速恢复工作状态,东极电网几乎在无缝衔接中完成了一次电源切换。
“发生什么事了?这来电速度也太快了吧?”有过以往断电体验的民众,这次有了不同的感觉。
此时,在东极发电厂内,正测试运行自愈式海岛智慧微电网的工作人员,难掩欣喜之色。站长王春银说:“我们东极电力提供,算是真正加上了‘双保险’。往后,岛上这些民宿、餐饮用电大户不用愁了,不用再受停电困扰了。”“在智慧微电网建成之前,东极诸岛的备用发电机组需要手动启动、切换电源,程序相对繁琐,至少需要半个小时才能把电续上。”王春银介绍,“如今,微电网与大电网互为补充,为岛上用电提供双重保障。当35千伏线路故障停运时,微电网会无缝切换到离网运行模式,快速恢复海岛供电。”
2017年初,岱山长涂至普陀东极35千伏联网输变电工程正式运行,东极诸岛告别了柴油发电时代,用上了来自舟山电网的电源。但该联网工程是单回35千伏线路供电,一旦线路损坏,东极仍会面临全域失电,并且故障复电时间较长。王春银告诉记者,如果断电发生在旅游旺季,那么对众多游客来说就是一种不好的体验,对舟山旅游的口碑也会有影响。
为攻克此困局,能抗灾又能自愈的海岛智慧微电网在东极应运而生,包括新建了4.3兆瓦发电站、1兆瓦储能、1兆瓦光伏,每年大约能为电网提供102万千瓦时清洁电,可替代标准煤约311.1吨。这一举措实现东极诸岛从“用上大网电”向“用好绿色电”的迭代升级,为保护环境、当地提升旅游品质奠定了基础。
在智慧微电网建设中,为了“驯服”不同性情的各类能源,国网舟山供电公司还建设微型气象站及各类自动化装置,布置了海岛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实现对东极全域源网荷储的运行监控、功率预测和优化控制。微电网的“智慧”在于能分析用户的用电需求,最大可能保障急需,例如保障岛上海水淡化设备连续工作,有效解决失电期间的用水难题,让东极的水、电等基础生活设施运行稳定、可靠。
“此次,我们选在8月底进行测试,也是因为这个时间点处于旅游高峰期,东极电网负荷最大的时候。我们测算了智慧微电网当下大概能承担东极一半的电力负荷,剩下的可以后续启动发电机组补充。”王春银介绍。
不仅是在东极。今年,国网舟山供电公司持续建设“嵊泗零碳智慧岛”“岱山鱼山高耗能企业减碳示范区”“普陀多能互补示范区”“定海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功能岛”电力网络,推动舟山由依靠外来电的受端电网,逐渐转型成为多元清洁能源与传统能源融合、多种储能模式协调发展的送端电网,形成“三山一水一海”综合示范。
数字赋能转型升级 实现供电智能高效
海岛智慧微电网的建设,从一个点投射出舟山电力事业以数智化坚强电网引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步伐,和以绿色绘就“未来海岛”建设的新画卷。在新时代,依靠数字赋能,舟山电力事业发展跑出了加速度。
打开“数字舟电”,“鱼山石化”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落地的全景展示场景让整个绿色石化基地的“电力血脉”一览无余。通过这一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到重点设备负荷、电压以及温度等关键指标变化趋势,实现重要用户“输变配”状态的全景感知,达到电网运行控制效率和用户安全运行水平双提升目标。
2023年12月27日,“数字舟电”上线运行,按照“一库三中心”的业务架构,打造企业级数据运营监测管理应用,对38项一类运营指标、82项二类运营指标进行不同时间尺度的监测分析,实现业务调配“一体联动”、要素管理 “一图总览”。下一步,还将建设“虚拟电厂智慧应用”等特色场景。
据介绍,近年来,国网舟山供电公司抢抓舟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舟山电网迈向转型跨越期的机遇,全力推进数字化牵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鼠浪湖码头岸电、舟山国际邮轮码头岸电相继投运,新能源集群预测和消纳系统上线运行,稳定可靠的海底电缆登陆海岛嵊泗、岱山,共享储能电站、海水制氢等项目持续推进。
数字技术不仅大幅提升舟山电网“外延”的智能,也在不断强壮其运维的“筋骨”。短短数年,电网检测从设备简陋、大量依靠人力,转而实现机械化、智能化、简便化……
在嵊泗电力海缆登陆点,如今已实现水下巡逻机器人对潮间带海缆例行巡检工作。通过远程控制系统,水下画面能够实时传输,让潮间带海缆的运行状态一目了然,整个检测过程仅需20分钟。
水下有机器人,空中有无人机。应对舟山电网跨山越海的特点和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电网检测装备的更新换代,有力实现了对电力通道的全天候、全方位监控,确保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东极诸岛,原本需要人工巡视的跨海架空线路,被无人机巡检取代,需要肉眼观察的缺陷,变成了AI的智能分析。“这比人工查看分析快了5倍,而且准确度也相当高!”东沙供电所的运检人员表示,AI智能系统仅用5分钟便能完成当天200多张无人机巡检照片的分析工作,而且准确率超90%。
如今,国网舟山供电公司已建立了统一高效的人机协同巡检体系,运用无人机、5G通信、AI分析等先进技术,实现电网巡检模式由“人巡”向“机巡”“智巡”模式转变,切实做到了贴近现场、机器代人、减负增效。
造“重器”迈向新蓝海 科技铸就金品牌
历经百年,栉风沐雨,舟山电网从星星点点的萤火之光,发展到如今已跨越“百亿电量”。不仅拥有稳定高效的智慧电网,更是将海洋输电等领域独有的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推动海洋输电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前列,打造出海洋输电金字招牌。
今年7月3日,国网舟山供电公司自主研发建造的全国最大载缆量海缆施工船“启帆19号”顺利交付。这一重器的问世,为国网舟山供电公司征战广袤深海开启了探索之门。
“启帆19号”配有全国首套悬链线敷设系统、全国领先的深埋埋设系统等专业海缆施工设备以及多项核心技术专利,可以在水深逾100米的海域执行海缆敷设任务,填补了我国深远海输电海缆工程建设领域的空白。
凭海而生,因海而兴,多年前,舟山电网已经将发展的目光投向广袤海域。国内首艘海底电缆探测船“舟电15号”;国内最典型的无动力平板驳型海缆船“建缆1号”;国内首艘专业海缆检修施工船“启帆7号”;国内首制5000吨级新型海缆施工船“启帆9号”;全国最大10000吨级载缆量海缆施工船“启帆19号”……随着“海”字文章的不断做大做精,国网舟山供电公司组建起一支专精于海缆工程的“双航母舰队”。
如今的“启帆19号”,是目前国内载缆量最大、综合作业能力最强的新建海缆施工船,是解决深远海风电电力通道施工的最强利器。先进施工设备与尖端工程技术的保驾护航,让国网舟山供电公司海上风电输电线路施工和运维的足迹基本覆盖国内沿海地区。未来,公司将开拓东南亚沿海地区“一带一路”上的海洋输电市场,让海缆工程“双航母舰队”向着蓝海的探索,走得更为深远。
2023年8月8日,全国首个海洋输电技术品牌——“国蛟一号”国家海洋输电技术品牌在舟山发布。这一品牌依托国网舟山供电公司在海底电缆研发、装备、施工、运维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核心技术,曾创造了多项国内乃至世界纪录。
如何发挥“国蛟一号”技术品牌在海洋输电行业特有的“研发者、生产者、应用者”三重身份价值,支撑海洋输电领域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当下,国网舟山供电公司梳理了一套体系化的“打法”。
一方面,组建协同奋进式技术联合体,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学术科研单位,谋划协同创新,提升复杂综合性技术创新研发能力。
今年5月25日,首条国产绝缘材料500千伏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系统(含工厂软接头)在国网海洋输电技术实验室通过型式试验,填补国内空白。该电缆系统就是由国家电网智研院、国家电网海洋输电技术实验室、宁波东方电缆等单位共同协作研制开发的,后续可用于大长度海缆的制造与运维。
另一方面,构建高效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融合公司系统内不同部门资源力量,搭建海洋输电装备试验检验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技人才孵化平台,提升重大研究成果和创新技术进行商业化运用效率。
通过“产研”融合,该公司孵化了世界最大容量的变频串联谐振电压试验装置、海缆故障探测装置、水下机器人、提高载流能力的水冷系统装置等先进成果,提升海岛电网运维检修效率,实现220千伏及以上交联聚乙烯海缆的国产化,年均替代进口产值超30亿元。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国网舟山供电公司正以舟山海岛新区发展电力先行官的姿态,锚定全国最优电力营商环境目标,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精神为指引,在“两个示范”建设新征程上扬帆起航。
本版图片由国网舟山供电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