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县卫生健康局——

聚焦医疗条件服务再升级 提升海岛群众生活幸福值

胡园园 钟燕欢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0月12日 第 02 版 )

  本稿图片由嵊泗县卫健局提供

  □记者 胡园园 通讯员 钟燕欢

  民生无小事,万事连民心。

  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这其中,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事项,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之一,关系到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的成色。

  自公共服务一体化以来,嵊泗县紧紧围绕省市关于医疗资源布局规划和公立医院能力提升计划要求,以“人口向着大岛聚”“服务跟着人口走”“要素就着服务配”,全面构建以“县级医院+2个中心镇卫生院+偏远悬水小岛医疗机构”为重点的“1+2+N”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推动全域医疗服务一体化,各项改革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

  创新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提高医疗资源的共享性和可及性

  岛屿分散,资源不均衡、共享性差,这些是海岛共富发展的难点和痛点。

  日前,嵊泗县嵊山和枸杞两地卫生院,通过医疗资源整合,实现了行政管理、业务管理、绩效激励、服务供给等一体化。在此基础上,嵊泗县卫生健康局进一步强化嵊山中心卫生院急救急诊、住院、全科门诊等服务,建立名医工作室,开通远程诊疗、日间手术、夜间门诊等特色诊疗服务。

  嵊山、枸杞两地卫生院的“融合”发展,是嵊泗县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服务一体化“六统一”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嵊泗海岛实际,提出的创新举措。今年以来,嵊泗县卫生健康局通过整合一批、提升一批、规范一批、延伸一批、发展一批等手段,创新打造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固定+流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提高了全县医疗资源的共享性和可及性。

  如今,洋山中心卫生院依托舟山市口腔医院及宁波市鄞州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帮扶协作,不仅强化了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新增了住院服务,还打造了口腔特色专科,同时引进省外医疗资源,与上海六院建立协作机制。

  如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延伸覆盖悬水小岛?嵊泗县通过数字赋能和管理创新等手段,在巡回医疗服务上依靠全市“健康方舟”巡回医疗服务统一化的服务内容、服务频次、服务时间以及设施设备,制定规范化的年度服务方案,组建县乡村三级巡回医疗服务队伍,实现所有偏远海岛“健康方舟”巡回医疗全覆盖。

  打造“医养结合”,建设医养融合区,实现海岛“医中增养”模式,是嵊泗县推进医疗领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特色之举。目前,花鸟乡卫生院与养老院融合建设,为入住老人提供24小时沉浸式医疗服务;嵊山中心卫生院利用闲置病床,提供全方位、连续性、个性化的“医中增养”服务。

  强化各级医疗资源整合

  提升海岛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偏远渔农村曾经医疗条件差是不争的事实。去年5月,省卫健委支持嵊泗县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暨省属医疗卫生单位组团式帮扶集中签约仪式在嵊泗举行,为嵊泗医疗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截至目前,嵊泗县与浙江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和浙大妇产科医院等6家省级医疗机构、宁波市鄞州区6家基层医疗机构和舟山市口腔医院等14家医疗机构签订帮扶合作协议,构建起以浙江医院为龙头的省级医院+市级医院“组团式”帮扶新模式,共享省市优质医疗人力资源、院内自制医药制剂、特色医疗服务产品等,实现嵊泗医疗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在此合作下,嵊泗县引进云诊室、重症医学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技术应用,引入冠脉介入治疗、血液透析、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等88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当地多项空白;县域胸痛、卒中、创伤“三大救治中心”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高,通过省级县域标准化验收,救治率达到97%;影像、病理、检验“三大共享中心”全面做强。嵊泗县域就诊率从2022年的83.98%提升至目前的90.05%。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发展的可靠保障。近年来,嵊泗县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医疗卫生人才的“招”“引”“育”“流”一体化,引领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按照按需设岗、合理设岗、总量控制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实行招录一体化;依托县级急救培训基地、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万医进修机制等载体,推动培育一体化;以建立“全科”人才池,制定专家定期下沉、“潮汐式”支援等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实现人员流转一体化。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今后,嵊泗县将以更好保障群众健康为出发点,以夯实基层卫生硬件基础为发力点,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工程为主抓手,在提高医保待遇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缩小医保待遇城乡差距,促进基层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切实推动高质量海岛共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