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力推动残疾人创业就业工作

帮扶引导 助他们实现“自食其力”

俞浙前 杨吟春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0月10日 第 06 版 )

  ▲盲人保健按摩竞赛

  ▲残疾人海报设计竞赛

  ▲残疾人直播培训

  □记者 俞浙前 通讯员 杨吟春

  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提出“2022—2024年共实现全国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100万人”的任务目标。

  近年来,舟山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在市残联党组、理事会的领导下,积极打造“同舟惠残”残疾人共同富裕工作品牌,促进我市残疾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今年截至9月底,全市新增残疾人就业458人,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在多项政策扶持下,我市各县区涌现出一批残疾人创业、就业典型案例,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残疾人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中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毅力。

  投身创业路 他带头走向共富

  时令已经接近晚稻收割季节,在定海区马岙街道进港路6号的祥农采摘园,负责人潘世清望着眼前大片逐渐泛黄、沉甸甸的稻穗,难掩喜悦之情。

  今年刚承包的300亩种植粮食的土地,让潘世清的种植基地规模扩充了近一倍。各种生产机械、人员安排都已齐备,上百万元的产值就在眼前。这是他在15年前投身种植业时难以想象的。

  潘世清是位听力残疾人士,早先做的是木匠手艺。后来,看到马岙当地种植业发展前景,承包了当地的40亩土地种植葡萄。“当初,我是没什么种植技术的,连助农贷款也不知道怎么申请,靠着以前的积蓄投入生产,收入也不比做木匠高多少。”回忆起创业初期的艰难,他深有感触。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潘世清也不忘乡亲,招募村里和周边的一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到他的种植园工作,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们实现脱贫。

  2016年,市、区残联主动与潘世清接洽,扶持他的创业行动。不仅给予资金扶持,还积极帮忙销售农产品,让种植园得以逐步扩大,产值蒸蒸日上。

  数年后,潘世清成立定海祥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带领周边农户种植草莓、桑椹、小番茄、西甜瓜等时令果蔬,并申请获得草莓、桑椹两项国家绿色产品认证。合作社主打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现代化产业基地模式,规模扩充到100余亩,先后获评“国家A级旅游景区”“浙江省果蔬采摘旅游基地”“浙江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称号。

  “近几年,种植基地规模翻倍扩大,算上今年新承包的土地,面积已达到600亩。而去年产值也做到200多万元。”潘世清告诉记者,这样的发展速度,自己都有些意想不到。“这与残联的全方位服务分不开。”他真诚地说。

  近几年,残联不仅提供资金扶持和项目申请,联系农业、科技、金融等部门开展帮扶工作,还利用媒体、网络平台进行全方位宣传,让祥农采摘园形象、品牌在公众视野中迅速提升,基地开拓的亲子采摘、单位团建、研学教育、乡村旅游等配套项目有序开展。周边一批残疾人农户也在合作社的帮助下,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我已经有了一些规划,未来将发展精品农业,做好粮食、果蔬的重点产品品牌打造。”潘世清说,“希望残联和相关部门继续扶持,让‘祥农’真正走上精品化、规模化的发展之路。”

  对祥农采摘园的帮扶,是我市残疾人就业服务的一个典型案例。据了解,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拓残疾人创业销售新渠道,开展“舟山助残月月播”,不仅帮助残疾人直播带货,同时也培训直播技巧,让残疾人享受到直播“红利”。今年以来,带货20多个农产品和文创产品,并申报三家供应商入驻政采云平台“浙励助残专区”,首批发布11件产品。此外,我市各级残联通过文化赋能,广邀企业聚力助残,如普陀区残联创建“华严之花”助残共富品牌;浙江蔚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全市其他残疾人文创产品销售业务等,打通产品营销渠道,为残疾人创业、就业创造更好的环境。

  尽力培训指导 让他们有一技之长

  创业不是人人可行,让更多残疾人融入社会、拥有一份工作,是我市残疾人就业服务的一个重点。在普陀区,近年来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有效开展,每年有上百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获得走向职场的一技之长。这一实效与残疾人创业导师周毅峰的多年努力分不开。

  周毅峰自身也是一位听力残疾人士,深知残疾人就业的难处。他曾经在杭州从事了多年的创业指导和职业培训工作,2012年回到普陀,创办舟山市普陀区艺峰专修学校(舟山市艺峰职业培训学校),一心投入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事业中。

  “与残联结缘还是在2015年的时候。”周毅峰回忆,当时,自己赴六横,为当地残疾人作创业指导。市、区残联很支持他为残疾人提供创业指导和职业培训的做法,双方开始合作开展一系列的相关课程。

  “我调查过,海岛上的残疾人,有不少具备劳动能力,并且有就业需求。他们所缺乏的是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因为有些人外出求学不便,我们就以政府点单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他们送教下乡。”周毅峰说。

  艺峰专修学校开展夜大、函授、远程、培训和出国留学预科等教育项目,每年会招收本岛区域的残疾人学员,集中开展职业资格认证、职业技能培训等。老师们也会去桃花、六横、虾峙等海岛乡镇,为当地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培训服务。

  前段时间,听力二级的男生小徐通过在专修学校的学习,成功专升本,成为机电专业的本科学生。他非常感谢周毅峰帮他制定的职业规划和努力方向,有了本科学历,他的人生将拥有更光明的前景。

  而在周毅峰看来,让年轻一代的残疾人有更高的学历,让步入中年的残疾人获得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这是他奋斗的主要方向。

  “未来,我们学校还将和残联、民政、就业等相关部门开展广泛合作,通过他们的指导和帮助,为更多舟山的残疾人提供创业、就业服务。”周毅峰说。

  近年来,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根据省里培训要求及我市残疾人实际培训需求,通过市、县(区)、乡镇(街道)分级组织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落实残疾人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今年5月,该中心和市人社局联合举办全市盲人按摩培训班暨职业技能竞赛,为盲人群体提供了技能提升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全市共有21名正在从事盲人按摩行业的视力残疾人参加了培训,其中18人参赛,并由市人社局为获奖选手核发保健按摩师技能等级证书。7月初,举办了全市残疾人海报设计培训及竞赛并选拔获奖者参加省职业技能竞赛。部分县(区)残联还推出“茶语无声”“非遗文化传承”等残疾人技能提升项目,以“师带徒”等方式培养技能型人才。

  据统计,今年截至9月底,全市培训残疾人682人次,完成年度任务的97.43%。

  生活大变样 他的“安稳”来之不易

  3个月前,视力残疾人杨中胜在岱山城区开起了一家推拿店。“生意不错,有时一天有十来个客人,需要喊其他技师过来帮忙。”经营红火让他惊喜不已,感叹残联帮了自己大忙。

  杨中胜已经46岁了,原籍安徽,落户岱山已经有近30年。“我患的是青光眼,年轻时还能看点东西,做做小生意,后来视力就越来越差,到去年已经不得不考虑转行。”他说,自己向岱山残联求助,并提出了学习推拿技术的想法。残联相当支持,去年下半年就帮他安排了学习的地方。

  三个月后,杨中胜练熟了推拿技术,但要开一家店也不容易。这些年,他靠着小本生意的收入和残联提供的补助勉强维持生活,交了租金之后,很难拿出一笔资金去装修店面。

  “残联的同志帮我想了个办法,让一个懂得装修技术的残疾人协助我。我们两人一起动手装地板、贴墙纸,忙活了几个月,把店面修整一新。”杨中胜说,其间,残联的工作人员还多次上门,帮着参考店内的家居摆设等。

  有了这家店之后,杨中胜的生活大变样。“之前做小生意的时候,风里来雨里去,很是辛苦,还要担心货物损失,收入还没有现在的高。”他说,如今无须承受日晒雨淋,在店里安安稳稳就能有一份不错的收入,满足了!

  如今,杨中胜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在残联协助下缴纳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谓后顾无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多次提出,希望有机会回报社会,帮助更多残疾人士。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各级残联积极推动残疾人参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大力扶持个人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给予自缴部分的70%或40%补助。2023年度补助市本级从事个体经营及灵活就业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人数2049人,补助资金611万余元。

  达成事业目标 他实现“自食其力”

  通过努力实现“自食其力”,这是很多残疾人希望达到的人生目标。嵊泗县菜园镇基湖村,视力四级的陈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在残联等部门的支持下,不仅撑起自家民宿,还让生意蒸蒸日上。

  “我家在1993年就开起了民宿,最初只有两三个床位,比较简陋。后来随着自家一点点投入,逐渐有了四五间客房的规模。”陈伟说,自己开民宿属于子承父业。但他所承接的,只是一个传统形式的民宿,这家民宿还是在他手中变得精美起来。

  虽然陈伟患有视力残疾,但他善于动脑,敢想敢干。以前,基湖村的民宿多以单一住宿为主。陈伟和朋友经过市场考察,开起了大排档,成为基湖村当地餐饮行业的风向标,随后住宿加餐饮的复合模式在基湖村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2013年陈伟对民宿进行重建并定名为“梦幻楼”,环境大变样,客房也增加到11间,盈利能力迅速提升。“在民宿改造过程中,县残联十分关注,不仅给予优惠政策支持,还帮助办理相关手续,联系贷款补助,组织学习民宿管理知识。”陈伟说,在嵊泗县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梦幻楼”真正实现了脱胎换骨。随着近年嵊泗旅游火爆,他经营的民宿和餐饮年产值可达到数十万元。

  “今年我又投资装修了民宿,不仅改善了餐饮制作环境,还改变布局,参照精品民宿模式,增添了一些景观设施。”陈伟笑着说,他希望用这种全新的状态,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县残联领导时刻心系残疾人个体创业的发展,多次上门实地参观梦幻楼民宿,介绍相关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陈伟说,自己在创业过程中享受了残疾人个体经营和灵活就业养老保险补助、贷款贴息补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负担。

  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各级残联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服务。在“2024年就业援助月”活动中,举办线上加线下残疾人专场招聘会5场。全市共走访援助残疾人231人,其中走访登记失业残疾人123名,帮助43人实现就业;做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精准服务,落实15名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一对一”就业帮扶工作,让有就业意愿的大学生就业率达到100%,并为建立残疾人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做好准备;2024年持续开展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并争取到省困难残疾人帮扶性就业政策,由宁波市负责结对帮扶,完成舟山17家三星级以上残疾人之家签约150名帮扶对象,其中宁波市帮扶109人,市内帮扶41人。今年截至9月底,全市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率达到65.17%,创出新高。

  本版图片由舟山市残疾人联合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