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艘“舟山造”的全球之最
陈逸麟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0月10日 第 01 版 )
□记者 陈逸麟
秋分时节,“丰”景如画。
俯瞰千岛之城,绵延的海岸线边就是得天独厚的深水航道,万吨巨轮穿梭其间。
看,码头上越建越大的龙门吊,海图上越画越密的航线,那是新中国成立75年来,舟山船舶工业快速发展的最好注解。
全球最大吨位的15.4万吨级穿梭油轮,全球最绿色低碳的集装箱船“马士基哈利法克斯”轮,全球最大敷设精度的海缆施工船“启帆19”……
从三艘自主创新的“舟山造”船舶,看舟山修造船业如何一步步跻身全球高端市场。
“舟山造”之一:“整”出来的全球最大吨位穿梭油轮
9月20日,舟山中远海运重工5号码头边,一艘橘红色的油轮静静地靠泊。
这艘还未命名的巨轮,就是舟山中远海运重工自主设计建造的第6艘穿梭油轮,代号“N787”项目。
总长279米,甲板能放下2个标准足球场;搭载全球最先进的DP(动力定位)系统,具备14级抗风能力,不用抛锚船身摆动不超过0.2米……
作为穿梭油轮项目总负责人,邬明波难掩兴奋:“这是目前全球最大、最先进的穿梭油轮之一!”
于风浪中稳如泰山!8天时间,穿梭油轮圆满完成各项海试,得到了挪威船东、国际船检代表的高度评价。
稳,来源于一次次的锤炼。
2012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船舶行业进入寒冬。舟山有10余家船企或倒闭或被兼并重组。
这一年,是中远海运重工落户舟山的第7年,同比上一年,全年修造船数零增长!
危中寻机!就在当年,中国船舶修造界迎来一则重磅消息:全球第二大穿梭油轮运营商——挪威KNUTSEN公司,决定在中国建造2艘15万吨以上的穿梭油轮。
彼时,中国建造的穿梭油轮,最大吨位仅为10万吨级。舟山无船企涉足该领域,舟山中远甚至连普通油船也没接触过。
一定要拿下穿梭油轮,敲开船舶修造高端市场。是年冬天,中远海运重工集结公司技术骨干成立海工装备部,全力攻关!
“当时,最大的难题并非技术突破,而是工业整合。”对那段不分昼夜的日子,当时的技术骨干邬明波历历在目。
当时,船东提出要求之一,降低整船油耗!
整整100天的时间里,中远人锚定船舶最关键系统——DP系统,围绕DP功能配置相应的设备和系统,最终实现油耗降低10%的目标。
一次次突破,一次次整合,中远拥有了“硬核”竞争力。
2013年8月5日,舟山中远海运重工首艘穿梭油轮开工,2015年3月27日交付,成为当时全球吨位最大的穿梭油轮。
破冰之后,春暖花开。那一年,长宏国际、惠生海工等舟山头部船企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掀起向高端造船进军的热潮。
如今,全球载重吨位前10的超大型穿梭油轮,有5艘出自舟山。望着本月即将交付的第6艘穿梭油轮,邬明波难掩自豪,“造船业务的9个核心指标中,有6个赶超了曾经的‘霸主’韩国现代船厂,另有3个项目正在追赶或接近。”
“舟山造”之二:“啃”出来的全球最绿色低碳集装箱船
9月28日,普陀西白莲岛上,集装箱船“马士基哈利法克斯”轮正在“焕新”。
整船切开,加装2个1600立方米的燃料舱;从烧柴油,改为柴油、低碳甲醇燃料两用,成为大型集装箱船全球首例;改造后,航行中可减少产生70%的碳排放,实现硫化物零排放……
看着船舶一天一个样,舟山亚泰船舶修造工程有限公司品质管理部副经理孙武峰眼里有光:“这艘船,注定将载入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的史册。”
改造比建造更难!打开改造图,孙武峰如是坦言。
面对罕见的10厘米厚的甲板,整船切割要在几百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下一气呵成,工艺之复杂业内罕见。整整24小时,全公司最优秀的焊工集体倒班,攻破难关。
加装结束,船体如何精准合拢?运用漂浮搭载技术——在船坞里放满水浮起船身,用全球精度最高的定位仪建模定位,实现首尾无余量对接……
面对一个个挑战,一次次啃下“硬骨头”。孙武峰笑称:“我们演练了无数遍的技术,好像都为它而准备。”
天蓝色的船体,甲板上红色栏杆林立,“焕新”后的“马士基哈利法克斯”轮,诚如一路逆行、厚积薄发的亚泰。
受金融危机影响,接单量、营收额骤降。2012年,亚泰亦是如此,面临生存危机。
深耕修船,进军绿色修船!次年,亚泰开始自救,孙武峰至今难忘破局之路——
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取暖,闭门造车不如出门合辙。亚泰主动牵手舟山其他船企,开启生产经营战略合作模式,结成国内最大的实体民营船舶修造企业,走上高新技术的储备之路。
油化船、风电安装船、吸泥船……随着一艘艘高附加值船的出坞,亚泰走得越来越自信。
去年,亚泰主动拜访航运巨头马士基,顺利承接“马士基哈利法克斯”轮的订单,全球首艘运营船舶甲醇双燃料改装落地舟山。
向绿色修船进军,舟山船企达成共识。
与之隔海相望的小干岛上,万邦重工研发超高压水真空射流技术装备,让修船效率提升了30%以上,实现烟雾粉尘年度减排10万吨!
从输入转向输出,出坞底除锈机器人、超高压水机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实现出口。
从自主创新到标准修订,“舟山修造”在全球绿色修船领域的龙头地位逐步确立。
2023年,舟山修船份额,占到全国的40%、全球的20%;如今,世界排名前10位修船企业,舟山占据4席……“世界修船看中国、中国修船看舟山”的格局正在形成。
“舟山造”之三:“攻”出来的全球铺设精度最高海缆船
8月底,岱山五虎礁海域,“启帆19”海缆施工船开启海试“首秀”——
甲板上的吊机开始隆隆作响,一台橙色的“铁家伙”连接着水桶粗的海缆,缓缓沉入海底。
现场的监测装置实时显示,在海底,这台“铁家伙”底部的高压水流喷头,切豆腐般挖开海底土层,牵着海缆往下……
“最大埋深5米、敷设精度定位0.5米内!”海试现场,铺了几十年海缆,前后上过3艘海缆船的老海缆工人金峰,看到数据百感交集,“以前是直接抛敷,误差范围好几十米。”
看着实验数据,浙江启明海洋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简称浙江海工)物资装备中心船队副队长周迪亦很激动:“新型埋设犁技术,破解了全球海缆工程普遍面临的痛点!”
指着显示屏上的海底作业状况,周迪介绍,通俗讲,埋得越深、越准,海缆就越安全。目前从全球看,普通海缆船的埋设深度为海床以下2米左右,精度误差在10米范围。
向极限再突破3米!浙江海工用数据说话,让“启帆19”成为全球铺设精度最高的海缆船。
橙、白、黄相间,在碧海蓝天间,“启帆19”船身上的“舟山”特别显眼。周迪说:“这是舟山自主创新的!”
面对业内全球无答案的海缆敷设难题,浙江海工尝试自己攻克——
向深度突破!对高压水喷头重新设计,筛选出强度更高的抗压耐腐蚀材料,他们用了一年多时间;
向精度突破!设计研发了全国首套悬链式敷缆系统,犁身上自带众多传感器,能根据海缆所在处的水深和地形,自动恒定张力、速度……
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作为全球精度最高的海缆船,“启帆19”定格在浙江海工的企业展厅中。
再次走进展厅,金峰的记忆在一张张照片中具象化——
上世纪80年代,舟山有了首艘海缆船“舟电1”号,工人们摇着撸开建舟山第一条海缆工程10千伏沈家门至普陀山联网工程;
2010年,无动力平板驳型海缆施工船“建缆1”号建成投用,这艘“误差百米”的海缆船,拉开了舟山自主设计建造海缆施工船的序幕;
2017年,国内首制5000吨级新型海缆施工船“启帆9”号横空出世,成为海缆铺设船的标杆船型。
海缆船跻身全球之最,用了30多年;舟山船舶修造业进入全球前列,这条路则走了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