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古城文房四宝园开放——

延续历史文脉 千年古城展新颜

吴建波 康明军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0月02日 第 01 版 )

  摄影 通讯员 姚峰

  □记者 吴建波 通讯员 康明军

  文脉溯定海,古城生海上。

  一块红布缓缓拉下,蓝底金字的“定海山”牌匾出现在东城门上,大批市民游客步入定海古城畅游……

  国庆长假第一天,定海古城文房四宝园正式对外开放(见图),改造提升后的东、西大街等15街巷入口全新亮相,重现海上古城风貌。新旧“烟火气”在这里相互交融。

  据了解,自唐开元二十六年设立县治以来,定海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此次开放的文房四宝园主要由东城门、奎光阁、文笔峰、砚池、墨井等修缮或新建的标志性建筑以及一批古民居组成,再现了古时定海东门肆市等区域的繁华,“称心如意”“心生欢喜”等一批新建小品景观也同时亮相。

  年逾八旬的陆伟堂老人与家人来到奎光阁附近边走边看,不时抚摸外墙。“小时候我住在北门,东大街有我的玩伴,我经常找他们来鳌山墩玩。”陆伟堂老人回忆起了儿时的往事。他对记者说,现在东大街一带的老房子经过修缮后清爽了很多,新造的东城门古色古香,很有以前老定海的味道。

  东大街123号古民居前,定海檀枫小学的一群学生手里拿着小国旗,认真地听市民刘少令讲述这栋房子的故事。“我曾经是这栋房子的房客,上世纪60年代住了6年,当时这里还是舟山建筑公司的宿舍。”刘少令对记者说,90年代他回到舟山工作,一直留心东大街的变化。“60多年前城里都是矮房子,爬上3层高的奎光阁一眼就能看到定海城的尽头,现在在五层楼的高度望去,高楼大厦比比皆是,定海的变化太大了。”刘少令说。

  微更新过程中,定海重建毁坏的奎光阁,弥补历史遗憾。据了解,新建的奎光阁高38.24米,是一座五层八面的楼阁式塔状建筑,飞檐翘角、檐牙高啄,富有古朴之美。“十一”假期首日,这里吸引了众多市民登楼观景。

  登塔观城,风光无限。从奎光阁第5层眺望四方,东海云廊擂鼓山巅的状元阁、长岗山上的文昌阁清晰可见,南部定海港海浪涌动,千年古城景色尽收眼底。

  一股股喷泉伴随着音乐从地面喷出,孩子们在一旁欢呼雀跃……东门右城根10号民居前的广场上游客络绎不绝,随着视野通透度提升,一批隐藏在街巷里的历史建筑显现在街边,高耸的墙门、曲形的屋檐与街边广场一起构成了古韵十足的街景。“海岛有自身特点,定海在布置古城街景小品时非常注意跟旧时定海保持一致,而不是盲目参照外地。”为定海古城制作了10多个街景小品的中国美术学院教师安之堃说。

  古城保护旨在延续历史文脉,活化利用则让古城焕发新生。国庆期间,定海还在东大街的古民居、弄堂里组织“文艺赋美”演出,古筝演奏、戏曲表演等吸引了一批批市民游客驻足欣赏。

  通过公开招标,定海委托专业第三方业态运营公司对定海古城整体商业氛围进行打造和管理,目前已完成首批约5000平方米的资产交付,国风馆、中医体验馆、街边咖啡等业态在东大街区域相继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