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跨越 梦更燃

市经信局:勇担“985”行动排头兵,答好“高分经济卷”

黄燕玲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9月30日 第 05 版 )

  鱼山岛舟山绿色石化基地

  大洋世家金枪鱼加工生产基地

  15.4万吨穿梭油轮入选全国船舶工业十大创新船型

  水产品技术攻关公共服务平台

  □记者 黄燕玲

  砥砺奋进75载,鉴往知来,舟山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海岛工业白手起家,从零起步,1999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从100亿元到1000亿元,舟山用了10年,从1000亿元到2000亿元用了13年,而从2021年的2000亿元到2022年的3000亿元,则仅用了1年,今年有望突破4000亿元,创造新的历史纪录。时代车轮滚滚向前,舟山的工业也搭上了发展的高速列车。

  从偏远海岛到国家战略高地的强劲崛起,从经济弱市向海洋产业大市的全面跃迁。75年间,舟山工业何以精彩蝶变,突破资源要素紧缺、工业基础薄弱等难题,努力打造具有海岛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又如何在“985”行动中,坚定担当排头兵?

  数说跨越

  工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连续迈上千亿级台阶,今年产值将突破4000亿元,5年年均增速近30%,5年内4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列全省首位,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40%以上。

  产业结构向集群化高端化升级。世界级的绿色石化与新材料基地蔚然成型,船舶与海工装备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重塑优势,水产加工、粮油加工、螺杆制造等产业基地全国领先,海洋电子信息、清洁能源及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快集聚。“155”制造业集群规上企业营收达3500余亿元,占到全市规上工业的90%。

  制造业发展质效不断提升。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年均增加15%,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占规上企业比重达2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3%;规上工业亩均税收突破50万元。

  坚持项目为王 引领发展支柱产业

  “做强九大产业链,坚持‘项目为王’,加快九大产业链延链补链,推动金塘新材料、鱼山新材料等新旧动能转换的标志性项目建设,争取每年每条产业链落地10个以上高质量产业项目,每年工业投资强度保持在500亿元左右。”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蔡志军对未来五年的展望,体现了全市经信系统答好“高分经济卷”的决心。

  近年来,全市按照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打造的总体要求,高质量打造世界一流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全力推进建设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鱼山高性能树脂和高端新材料等一批投资千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有力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其中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通过“10年建设任务4年完成”的“鱼山速度”,总投资超2300亿元、全国最大、单体位于全球前列的绿色石化基地全面建成,从“不产一滴油”到形成年4000万吨炼油能力,绿色石化与新材料产业已成为全市第一大千亿级工业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炼油、烯烃、芳烃等石化产品为源头,覆盖基础化工原料、化工新材料、石化工程配套等领域的石化产业结构,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放眼当下,“金塘新材料产业园”首批主体装置全面土建施工,重点发展聚烯烃、工程塑料等高端化学品产业链,将成为全省高端化工材料产业的重要载体;“糖能科技”的创新成果千吨级“5-羟甲基糠醛的全混流连续生产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企业着手规划开启万吨级产线的建设;“世倍尔新材料”已投入试生产,其自主创新研发的异辛酸装置,不仅达到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还突破了国外企业垄断多年的行业技术壁垒;“润和催化”自主研发并建设了国内第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丙烷脱氢催化剂生产装置,拥有20多项国内外专利,可满足国内全部丙烷脱氢装置的催化剂需求……

  一个个项目的推进,是不断创新临港工业发展机制、不断壮大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生动体现。

  接下来,全市经信系统将继续围绕九大产业链,建立健全“链长+链主”协同推进机制,积极发挥“链长”牵头抓总、“链主”引领带动作用;健全“产业链+基金+平台”招引机制以及重点项目全周期管理机制等,以项目为支撑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强化转型升级 持续提升传统制造业

  9月,40万吨级散货船“苏哈”轮缓缓靠泊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6号泊位。该轮全长360米、宽65米,是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成立以来承修的最大吨位船舶,也是六横船企首次承修的40万吨级船舶,意味着舟山绿色修船改装领域迎来新的突破。今年以来,舟山中远海运共交付11条新造船,同比增长超500%。眼下,意向订单更是排到了2029年。企业“拳头产品”——15.4万吨级穿梭油轮,造价至少1亿元美金,依然订单纷纷。

  8月,由克拉克森研究公司统计的今年上半年全球手持、新接造船订单30强造船集团榜单出炉,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入选榜单。此外,在舟山建有主要生产基地的中远海运重工、常石造船等船企集团也榜上有名。

  7月,“中国修船行业绿色修船示范企业”万邦船舶重工(舟山)有限公司与全球知名船级社DNV建立发展战略;3月,鑫亚承接的14000TEU马士基哈利法克斯轮甲醇双燃料改装项目正式开工。这是全球首艘集装箱船甲醇双燃料改装项目……

  时间轴之下,体现的正是舟山持续推进船舶修造行业发展的成果。近年来,舟山坚定实施船舶修造行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依托工信部授予的船舶与海工装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积极拓展高端高附加值船舶,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分别占到全省的60.1%、84.9%、78.4%,全国的6.7%、10.9%、7.2%,修船总量占到全省90%、全国35%、全球20%以上。过程中,更是打响了“舟山绿色修船”品牌,在国内首创推出《舟山绿色修船企业规范》,树立绿色修船示范样板企业,“绿色船舶修理企业规范管理”成功入选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复制。

  船舶与海工装备不断朝着高质量发展前行,舟山另一传统特色产业——水产品加工产业近年来也迎来了数字化改革的东风。

  浙江兴业集团无刺鱼智能流水线投产,每条生产线的产量从每天8吨提升到了14吨,生产效率提高35%以上,年产量预计超1700吨,产值超1亿元;大洋世家(舟山)优品有限公司引进全新金枪鱼罐头自动罐装线生产线,一条生产线每分钟最高可生产300罐产品;舟渔公司新投用的冻品生产线,实现了鱿鱼全流程自动化作业,使产能提高30%以上,成品率提高3%,用水量降低近27%,增加了近2000万元的效益。

  企业产能的提升正是全市水产精深加工行业智能化转型的体现。近年来,在全市经信系统的支持下,水产品精深加工行业不断焕发“新颜”,新建成一批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线和市内首套关键智能化装备,重点支持贻贝自动半脱壳加工技术等一批“揭榜挂帅”项目,建成舟山市水产品预制菜产业共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舟山市水产品精深加工全流程自动化改造提升公共服务平台,已形成一个以精深加工为主,休闲系列制品和海洋生物制品为辅的多样化水产品加工体系。

  除此之外,舟山依托港口岸线优势,积极发展粮油加工业,建成全省唯一集大宗粮油中转物流、仓储、加工、交易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粮油产业基地(舟山粮食产业园),成为国内最大的进口粮食中转中心。

  立足海岛区位特色,提升发展传统优势特色产业,紧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激励引导传统行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数字化改造,全市技术改造投资已连续2年超百亿,增速列全省第1,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聚力创新驱动 加快布局未来新兴产业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舟山经信部门加快培育突破海洋电子信息、新能源、低空经济、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努力形成百亿级产业规模。

  在舟山,有个新兴产业被赋予特别的名字,叫“数字海洋”。作为以数字经济和海洋经济深度融合为核心的产业,数字海洋既是数字经济在海洋场景的具体实践,也是我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舟山,不乏在细分领域取得了亮眼成绩的数字海洋企业。“嘉蓝电子”首艘无人艇一经发布便在业内引起轰动,也让“嘉蓝电子”成功跻身国内无人艇行业第一梯队;“同博科技”的北斗船舶示位仪填补了国内免船电船载通信终端空白;“易航海”的“海e行”是全国最早发布的基于海事版官方电子海图数据和海洋大数据服务的APP……

  然而,舟山的数字经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舟山数字经济可谓从零起步,之所以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还在于瞄准了海洋特色的定位。市经信部门以建设国家智慧海洋示范工程为契机,持续推进无人艇、海洋探测仪器、海洋大数据、船舶导航通信设备等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加速数字产业和海洋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舟山的“数字海洋”发展核心品牌。

  近年来,“数字海洋”不断加“数”前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今年1-8月,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2%。建设国家智慧海洋工程和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积极引进国家区块链技术(海洋经济)创新中心、海洋创新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舟山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43.35个,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同样瞄准海洋做文章的新兴产业中,还有海洋清洁能源的研发。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格外闪亮,光能随之转化成源源不断的电能;风力发电机的“大风车”迎风摆动,风被瞬间“捕捉”;LNG替代煤炭,成为发电站的“动力源”,推动舟山迈向“气电时代”……

  按照“可再生能源+储能+联合制氢+碳汇”路线,全市组建海洋清洁能源产业联合体,重点推进光伏、氢能装备等项目,有序推进海上风电开发,拓展海上风电产业链。在这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链主型企业,例如新奥舟山LNG接收站项目是国家能源局核准的第一个民营企业投资的大型LNG接收站项目,是国家重点互联互通工程之一;润海新能源是国内单体规划最大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项目。

  随着东海实验室等大院大所、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岱山新材料研究和试验基地等产业中试基地、科创孵化器的落地建设,舟山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在新兴产业发展上,舟山将打造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高效协同的创新协同中心,组建专业化技术服务“一行业一平台”,加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和创新成果产业化。同时,全市经信系统也将坚定实施“抓大扶中育小”,迭代升级“助企专员”“小微你好”等企业服务品牌,一体推进强企育企助企,推动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实现双倍增,共同助力新兴产业的发展。

  本版图片由市经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