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共治,让海滩环境更美好
——今年第三期《问政舟山》现场实录
陈逸麟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9月30日 第 03 版 )
□记者 陈逸麟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海上花园城市建设力度,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让市民游客纷纷点赞。但在部分海滩海湾,仍存在管理缺位、垃圾成堆等问题。
昨晚,由市纪委、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新闻传媒中心承办的大型舆论监督节目《问政舟山》举行今年第三场直播,重点关注我市部分海岸线、海湾存在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由市政协委员、媒体代表和市民代表组成的问政代表,对话我市各职能管理部门,集思广益,共商破题良策。
“捞不完”的海漂垃圾该何去何从?
问政短片显示,在“最美公路”螺塘线,沿路海滩上遍布垃圾却无人清理,被前来休闲的游客尽收眼底。
在朱家尖西岙,海漂垃圾让养殖户丁文武十分苦恼,他的鱼排网箱的间隙中充斥着随波而来的各类垃圾,工人们直呼“捞不完”,有些大件垃圾还会将网箱捅破,造成损失。
从西岙帆船运动基地出海游玩的游客也“吐槽”这连片的海漂垃圾。基地负责人表示,这些垃圾除了有碍观瞻,一不小心还会进入帆船发动机,造成损坏。
“今天早上,我们团队就在短片中的螺塘线点位开展净滩,清理了500多斤垃圾……”问政嘉宾、舟山市千岛海洋环保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何力对短片颇有共鸣:“这些海漂垃圾有没有专人管理?”
“陆域垃圾的管理清运,我们早就要求属地政府实现全覆盖,从短片中的内容来看,很明显出现了盲区,我们会马上去排查。”被问政单位代表、市城管局四级调研员陈炯表态,3天内完成全市城镇范围内的盲区排查,并在网络上公示。
景区出现了大片垃圾,着实有些煞风景,文旅部门是否有解决的措施?问政嘉宾、市政协委员、浙江乾勇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勇平追问。
“按照全域旅游县区的创建标准,这明显是不合格的,我们接下来会马上跟县区的文旅部门联系,督促他们履职尽责。”市文广旅体局副局长徐海回复。
“我建议,你们更应该研究,怎么通过奖惩手段,引导游客少产生垃圾,甚至把每年1000多万的游客也发动起来,保护海滩环境。”刘勇平给出建议。
沿岸垃圾偷倒为何屡禁不止?
短片还关注了海岸垃圾偷倒问题。在新城岙山岛东侧海堤旁的滩涂上,互花米草清理后,留下不少垃圾。这里设有“禁止倾倒垃圾”的告示牌,但似乎没有起到警示作用。
岱山县秀山乡洞口山的堤岸附近,建筑垃圾堆成了一个小土包。附近务工人员表示,都是有人拉到这里偷偷倾倒的。岛上东北角的“小瓦窑门”岙口东面,有一台混凝土搅拌机,现场可以看到,这台搅拌机产生的砂浆废水存在直接在岸边排放的嫌疑,部分滩涂已经硬化。
“建筑垃圾随意倾倒在海湾边,我认为已经涉及违法行为,处罚的职权在哪个部门?我们有在进行处罚吗?”刘勇平对此十分痛心。
“今年以来,我们已经处罚了120起,但从效果来看,处罚的力度还有待加强。”陈炯答道。
秀山这处被混凝土硬化的滩涂更是牵动着在场所有嘉宾的心。“这可能涉及环境污染违法行为,我们会立即开展调查,进行溯源,对涉事单位严肃处理。”被问政单位代表、市生态环境局二级调研员洪志标表态道。
强化责任意识,共同守护美丽海湾
除了讨论垃圾如何处理,问政代表们更关心垃圾来源问题:“这么多海湾垃圾,源头在哪里?有没有调研过?现在这种情况,作为主管部门是否有应对机制?”
“目前我市已经建立了海上环卫联合工作机制,通过4级联动,配合无人机巡护等方式开展海滩保洁。”洪志标答道。
“既然有机制,这些乱象为何没有发现?”问政嘉宾、媒体代表傅金君追问道。
带着这个疑问,节目现场连线了朱家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奇臻,他表示,海湾定期巡查机制目前在人员和资金保障上存在问题,现在基本由村保洁人员代行职责,真正落实起效存在一定困难。
海漂垃圾中,渔业生产垃圾占其中一部分,我市对渔船垃圾是否进行相应管理?何力向被问政单位代表、市海洋经济局副局长李增辉发问。
“远洋渔船上安装了垃圾粉碎机,去年从公海上带回了50多吨塑料垃圾,但目前国内渔船上还未安装,渔船油污水各中心渔港也建立了回收机制……”李增辉介绍道。
“这项机制还需多多宣传。”何力表示,此前,团队的志愿者在长峙岛附近发现海面上存在大片油污,但并不知道如何处理。他建议,发现海上垃圾该如何处理,各项机制需要进一步向市民公开科普。
你来我往的交锋中,“机制”“落实”成了关注的焦点。
“各项机制我们都已建立,但实际上责任落实了多少,起到了多大的成效,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刘勇平总结道。
近年来,我市正在推行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傅金君建议:“要借助改革的机会,对各项机制进行优化调整,尤其要设立奖惩机制。”
“全民关心海洋,全民参与保护,舟山作为国际海岛旅游城市,我相信我们舟山人有智慧能解决好海滩垃圾污染问题,期待能通过问政,真正看到好的结果。”何力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