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出台国际海事服务“三提升”举措清单
全力打通国际海事服务“难点”“堵点”
何菁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9月28日 第 01 版 )
□记者 何菁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国际海事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剂。
今年6月,为贯彻落实“985”行动部署,持续深化自贸试验区系统集成改革,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助推国际海事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制定推出《舟山市国际海事服务“三提升”举措清单》,围绕提升确定性、提升便捷性、提升经济性,提出了45项具体改革举措,涉及港航、海事、海关、边检等多个部门,其中20项措施已经全面落地。
【改革故事】
9月11日下午,在网上的船舶交通组织服务管理平台,舟山中外运船务代理有限公司申报员潘莹莹,根据提示进行操作和输入相关信息,点点鼠标就为散货船“阿格里布莱特”轮预约了第二天12时的马峙2号锚地。
“现在全时段可以在网上预约,以前只能在规定时段预约,特别是对那些夜间来的船,预约更方便了,大大节省船的锚泊等待时间。”潘莹莹说。
此前,我市水域一直存在“大港口小锚地”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锚位利用率,今年,舟山海事局开通了保税油加注海事服务绿色通道,深化实施船加油锚位“全天候、全时段、全自动”预约机制,预约方通过电脑端船舶交通组织服务管理平台和手机端“浙海行”“海事通”APP,即可实现阳光预约,目前覆盖舟山港域23个锚地,6个待泊区,250多个锚位,日均预约率提升50%。舟山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信息员杨婕盟举例解释,现在的系统操作就像是抢火车票,公开透明,也能即时反馈结果,进一步提升了服务确定性。
为提升确定性,我市还通过优化锚位间距、设置“可变”锚位等举措,使优先锚位数量增加30%。今年,在海事部门的协调下,秀山东、马峙水域增设三个保税油加注优先锚位,其中秀山东优先锚位累计加注外轮97艘次、供油13万吨,减少船舶待港时长约790小时。
近日,记者在高新区舟山海上数字加油站监控平台看到,供油船“东方朝阳”轮正停靠在秀山东锚地的保税油加注优先锚位,为外轮“布莱克”加注2000吨燃料油。据了解,外轮在来舟山加油之前,个别船只由于船期比较紧张或者加油量比较大的,会通过代理提前跟舟山高新区管委会口岸事务管理局联系,该局会根据外轮的抵港时间和加油量进行安排,减少外轮的等待时间。
除了锚位本身之外,变化莫测的天气也是国际海事服务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为此,舟山海事局制定了《舟山VTS恶劣天气海况交通管控指南》,根据舟山气象特点和预报数据,将舟山沿海水域划分为北部、中西部、中东部、内部等4个港区,分区实施大风管制。同时,根据船方实时观测及气象监测数据,将“三纵四横”沿海公共航路拆为20个航段,精准实施雾航管制。对于未管制的片区、航段,允许船舶正常航行,尽可能避免了船期延误。
据测算,《舟山VTS恶劣天气海况交通管控指南》运行以来,已经惠及进出港船舶3000余艘次,累计减少船舶等待时间超4万小时,增加船舶供油、加水、清舱、物料供应等补给作业产值超1000万元。
“‘三提升’举措推出3个月,打通了不少难点、堵点。”浙江自贸区舟山管委会综合协调局产业推进处处长毕志雯表示,接下来,我市将聚焦全年750万吨供油目标,进一步巩固保税油市场整治规范成效,迭代滚动实施海事服务提升举措,重点突破条帚门夜间供油、马迹山码头供油等关键工作,提升锚地作业效率,拓展北部海域供油市场。同时,我市将继续提升绿色新型燃料加注服务能力,常态化开展LNG和生物燃料加注,争取年底前打通甲醇加注流程。
【改革实效】
目前,浙江自贸区舟山片区保税油供应市场违法行为实现清零,加油效率提升20%,1~8月实现供油量482.65万吨,逆势增长1.4%,呈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新态势。
提升确定性方面,1~8月锚地加注154万吨,同比增长5.77%;优化分港区、分区段交通组织,船舶进出港平均等待时间减少14小时,惠及船舶3000余艘次。
提升便捷性方面,我市建立供油船舶快申快检快批机制,联审时间压缩70%;深化“一船多证一次通办”,船舶证书办理时间提速90%;创新移民+出入境“一窗受理、联审联办”,为700余名外籍船员提供联办服务。
提高经济性方面,我市实施马峙锚地加油夜间引航服务,单船节约时间成本约1.5万美金。开放1000吨级以下供油船舶准入通道,单家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约30万元/月。取消LNG加注渔政护航警戒收费,单次降低配套费用约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