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新跨越 梦更燃
市市场监管局:改革风劲奋楫先 赋能发展逐浪行
徐祝君 董宇清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9月27日 第 03 版 )
□记者 徐祝君 通讯员 董宇清
改革风正劲,潮起万象新。
站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坐标上,看我市市场监管系统的发展,拉出的是一条条向上的“阳线”,多项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2013年,舟山摸着石头过河,实现工商、质监和食药监三局融合,在全国率先蹚出了大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新路子;
2019年,国家大宗商品储运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落户舟山,这是全国首家面向服务业的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2022年,舟山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升级版,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的“进前三扇门”事项较全国版提高16.67%,一路领跑全国,并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这些年来,我市市场监管系统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监管与服务齐抓,着力构建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的大市场监管体系,在准入、消费、竞争、质量、安全五大环境上下工夫,做好链上“链”变大文章,以改革之笔,奋力打造市场监管现代化市域样板。
数说跨越
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累计实有市场主体共计167694户,同比上年增加6.46%;全市累计实有个体工商户107232户,同比上年增加6.8%。今年前8月,自贸区新设油气贸易企业2421家,同比上年增长106%。
全面推进质量品牌建市,赋能企业做强做大。全市累计品字标企业46家,政府质量奖企业90家,品牌销售占比近年来从全省末位跃至全省前三;牵头或参与制定各类标准400多项,获批省级以上标准化试点24个。
夯实检验检测保障能力,助力市委“985”行动。国家大宗商品储运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落地,已形成120项校准能力,新建56项关键参数测量能力,开展52项科技创新项目,研究测量方法18项,起草具有产业辨识度的标准和规范36项。
聚力改革优服务
助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打开浙江政务服务网“油气行业准入准营一件事联办”页面,按要求填报申请危险化学品许可及营业执照的相关信息……没多久,市应急、市场监管等部门就在线上通过审核,半天时间,全新的危险化学品许可证及营业执照就到手了。
“以前线下申报,需要跑2个以上窗口;去年‘一站式’办理,少跑了一个窗口;现在更方便了,不出门就能办!”日前,专门为企业跑审批的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会员部工作人员如是点赞。
今年5月底,我市油气行业准入准营一件事网上联办系统上线启用。这项全省首创性的工作,不仅标志着我市成功实现线上“前置许可+营业执照”跨部门一次办,也为我市油气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
油气行业准入准营一件事联办,是我市市场监管部门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聚力改革优服务,打造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执法体制改革凸显活力。2013年全国首开大市场监管体制改革,舟山先行先试,破解多头执法难题,在全省率先实现执法“六统一”,为全省提供改革经验,获得全国行政执法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证照分离”改革持续走在全国前列。2020年和2022年,我市市场监管部门的改革工作,受国务院推进职能转变办公室点赞并向全国进行复制推广;2022年舟山首创极简审批模式申报全国标准;
商事制度改革助推营商环境再升级。近年来,我市迭代升级“企业开办”“企业注销”“准入准营”一件事改革到一类事改革,有效释放改革红利。自改革启动以来,油气企业开办环节大幅优化,申请材料压减32.71%,审批时间压缩66.67%;
政策“杠杆”持续发力。今年我市出台的29条新政全面落地,进一步提升服务市场主体的精准性、时效性,激发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我市市场监管部门正持续蓄力领跑:
争取国家大宗商品储运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正式批复落地,争取获批浙江自贸区船舶修造绿色认证国家综合试点,力争打造全球首个国际互认的绿色修船认证品牌……
聚力“985”提能级
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全市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出炉,浙江海洋大学的海洋能发电装备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项目入选其中。浙海大科学技术处副处长陶亨聪表示,此举能为高校和企业搭建联动的平台,打通了科研成果从高校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我市启动了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明确聚焦我市九大现代海洋产业链,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建设。力争到2027年底,累计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15个以上,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基地2个以上,全市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在16件以上。
高价值专利培育,是我市市场监管部门赋能舟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注解。近年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聚力“985”行动强化基础保障,攻坚了一系列的难题——
实施检验检测提级工程。国家大宗商品储运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高分通过市场监管总局验收评审,提高了大宗商品贸易计量国际话语权;市质检院与SGS公司合作,完成油品质量检测实验室建设和流量计量联合实验室二期建设,覆盖60余项油品质量检测项目。截至去年底,该中心累计为油气储运企业节约成本53.5亿元,实现间接经济效益161.5亿元;
护航绿色石化产业发展。紧盯绿色石化、油品储运、LNG等大项目、大工程、大产业,进一步完善省市合作机制,去年累计检验压力容器13123台,占全市检验总数的61.1%;高标准打造绿色石化创新引领样板区,成立绿色石化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基地、绿色石化产业品牌指导服务站和全省首个知识产权打防一体联勤工作室,为石化产业链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
推动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围绕海洋产业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改革,成立全国首个数据知识产权联盟并发布共享清单;全省首批3张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全部“花落”舟山。截至去年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达103件,提供保障金额120亿元,质押融资超1亿元;
打造智慧监管系统。立足舟山特色,开发建设智慧市场监管平台、企业档案查询系统、“舟药智管”等系统,普陀首创市场监管“一号通”热线,岱山打造全市首个“数字化商事登记样板”;
高基数上再增加,爬坡过坎再发力。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市市场监管系统目标明确:
不断扩大与SGS公司石化联合实验室品牌效应,加快制定“一条鱼”全产业链和船舶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探索建设现代海洋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聚力创新强保障
释放惠民助企大红利
今年6月,市市场监管局与我市的远洋渔业企业和医药公司签署了“海上幸福药素”系列药事服务战略合作协议。此举意味着全市645艘远洋渔船的1.5万余名渔民有了“特供药”,也标志着该项服务在全市远洋渔船渔民中实现了全覆盖。
“阿拉渔民出去就是2年,就怕头疼脑热、跌打损伤或其他突发疾病,处方药备好,心定了。”普陀远洋渔业有限公司负责药品采购的负责人王波对此深有感触。
探索“海上幸福药素”一体化改革,这是我市市场监管部门精细化服务的又一次突破。近年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回应群众和企业需求,创新性推出一系列惠民助企的好举措——
确保小微纾困政策落地。市场监管部门滚动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出台个体纾困政策。目前全市经营主体已超16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近11万户;
提升食药安全共享度。全链条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率先在全省形成水产预制菜分类加工技术规范、食品安全风险及防控指南等,构建海岛特色“同舟食安·共富千岛”食安共治体系,食品、药品安全公众满意率双双进入全省前三;
全面推进低价药柜。去年初,市场监管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在全市零售药店和基层医疗机构规范设置单价5元和20元以下的低价药柜。截至目前,全市350家单体、连锁药店实现低价药柜全覆盖;
深化地理标志富农集成改革。今年以来,“皋泄香柚”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嵊泗贻贝”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完成地理标志质押授信53亿元……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重塑优势,唯有变革。我市市场监管系统将持续攻坚克难、奋力突破,以改革之笔,书写服务答卷。
本版图片由市市场监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