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跨越 梦更燃

“医”路变迁 见证岛城沧海桑田的历史

岑瑜 唐再培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9月26日 第 06 版 )

  本版图片由市口腔医院提供

  □记者 岑瑜 通讯员 唐再培

  前世今生重点大事

  ●1955年2月在定海县半露亭现人民路170号创办定海县牙科联合诊所。

  ●1956年3月定海县牙科联合诊所与定海县第一中医联合诊所、第二中医联合诊所合并成立定海县路合医院。

  ●1957年5月成立定海县城关牙科诊所。

  ●1957年7月成立定海县城关镶牙所。

  ●1958年7月,在当时大办乡医院的号召下,定海县联合医院和城关牙科诊所的医生进行统一调配,一部分人员分配到定海县各乡办医院,其中谢德宝、夏忠贤、葛伟民、江定生、乐福元、顾南山6人成立定海县城关镇牙科诊所。同年12月,定海县城关牙科诊所并入城关公社医院。

  ●1962年2月,城关公社医院的牙科医生单独成立独立核算的城关镇牙科诊所。同年12月29日,经定海县人民委员会正式批准,定名为定海县城关镇牙科联合诊所。

  ●1980年3月28日,经定海县计划委员会批准同意,由定海县卫生局先后拨款4万元,新建门诊楼。1981年迁入新门诊楼,地址为解放西路58号。

  ●1982年7月21日,定海县城关镇牙科联合诊所更名为定海县城关牙病防治所。

  ●1992年8月,改名为舟山市定海区牙病防治所。

  ●1994年9月,舟山市卫生局将舟山市定海区牙病防治所更名为舟山市牙病防治所。

  ●1996年4月,因解放西路58号城建规划拆迁,搬迁至解放西路274号(租用武警部队房屋)。

  ●1999年7月,因业务发展,规模扩大,经省卫生厅批准,同意由舟山市牙病防治所改建为舟山市口腔医院,同年8月8日迁入总府路5号新大楼。

  ●2024年9月26日正式迁入文化路26号新大楼。

  数说跨越

  2023年医院全年门急诊接诊87486人次,与2022年门急诊人数持平;均次费用337.96元,同比增加4.67%;

  自2023年7月开展全系全瓷牙惠民活动以来,截止目前,共惠及3315名患者,累计优惠金额2262000元。

  祖孙三代的陪伴

  68岁的傅女士走进舟山市口腔医院,感觉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而亲切。“我从18岁开始就在这家医院看牙齿了,现在女儿、外孙女也都是这里的常客,医院的地址也变了好几回。”

  傅女士清楚地记得,18岁的自己因为蛀牙来到了市口腔医院,“当时的医院地址是在半露亭那里,店面小小的一家,镶牙还是采用金牙、银牙的那种,那时自己觉得镶的金牙难看,所以也是从那时候起,我就不爱开口笑了,习惯用手捂着笑。”

  随着年纪的增长,傅女士牙齿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口腔医院就成了她常去的地方。“医院搬去了解放西路,后来搬去了总府路5号,现在又迁入文化路26号了。”

  50年的时间,不光傅女士成了市口腔医院的常客,她的女儿韩女士也成了这里的老客户。“我是高中的时候来这里看蛀牙的,现在连我女儿也是这里的熟人了。”韩女士笑着说道:“以前看牙是在大通间里的,不像现在一间一间划分开。”

  这几年来,傅女士祖孙三代都认准了同一个医生——那就是今年53岁的医生葛佳骁。凑巧的是,和傅女士一样与市口腔医院结缘的,是葛佳骁祖孙三代都是市口腔医院的医生,从事着相同的工种。而他的父亲葛惠民更是市口腔医院的创办人之一。

  葛佳骁还记得,他刚上班的时候,医院里只有10多个医生,护士更少。“那时候医生的工作就是补牙、拔牙、镶牙,哪像现在变化这么大,变成了6大类,看牙的内容也更丰富了。”

  从1996年起,牙科的器材、技术、理念逐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用脚踩镶牙补牙的设备被气动高速涡轮替代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也增加了许多。”葛佳骁说,之前看牙病,对预防、美化等不注意,但近几年来,随着市民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预防牙疾观念深入人心,补牙、镶牙不再是简单的恢复功能,还要注重美观和精密了。“现在看牙,还要拍X光,这样拔牙更精确,要知道以前都是医生凭经验来拔牙齿的。”

  “医”路变迁,见证历史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关键和核心。1989年前,仍名为定海县城关牙病防治所的市口腔医院业务单一,只设有临床科和技工室两个科室。直到1989年,医院才开始设置临床组、技工组和后勤组。1982年起分设内科、外科和正畸科、修复科。

  到了1999年,经市卫生局批准调整科室设置,医院的职能科室设办公室、医教科、业务科室设诊疗科、技工科、医技科、化验科、预防保健科,诊疗科分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儿童口腔科、正畸修复科等。

  如今,科室划分的更加精细了,技术也日益增多。医院从1955年2月初建时服务项目仅为拔牙、补牙及简易取模镶牙,到1982年起修复科在口腔内科方面能对牙体病根尖周病、牙髓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等疾病进行防治。口腔外科开展拔牙、根尖囊肿与牙槽囊肿、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以及对牙槽骨的修整。矫形科矫正牙列不齐、制作活动义齿、全口义齿和固定桥修复。

  1990年市口腔医院开始在髓病治疗过程中开展光固化树脂充填和牙贴面新技术。1993年又开展了儿童牙列不齐矫正技术。1997年7月开展固定正畸术。同年开展外加工烤瓷业务。

  如今,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市口腔医院医疗服务中发挥作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市口腔医院强化学科建设,分层推进促提升。聚焦学科建设实施探索性举措,医院学科发展和口腔医疗服务能力获得一定提升。其中在口腔种植科积极探索开展帐篷钉支撑骨增量、上颌窦侧壁开窗和牙槽嵴顶开窗外提升骨增量、前牙的即拔即种即刻修复和后牙的即拔即种技术,多牙缺失的数字化种植和无牙颌的数字化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技术。种植牙集采项目启动以来,该院每月开展种植手术近100例,成功率达99%以上。

  此外,牙周科和正畸科联合开展加速正畸牙移动和改善正畸前牙黑三角美学缺陷的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技术,同时儿童口腔科在儿童口腔心理和儿童口腔颜面管理方面通过儿童早期矫正,对错颌畸形进行预防、阻断和引导;老年口腔科在医院老年口腔医疗MDT服务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医院还加强人才的培养,按照“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标准,将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建骨干,将党建骨干培养成业务骨干,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制定完善人才引进、培育、管理机制,着力构建符合人才充分发展的制度环境,形成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仅2023年,医院全年共招聘引进人才5名,其中研究生1名;完成中级职称评聘4人、副高级职称评聘1人;组织省、市外出短期培训学习36人次,院内业务学习25次。

  同时市口腔医院作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舟山诊疗中心,将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承接省级医院优质资源下沉,推动建立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良性机制。

  惠民利民,让就医成了简便的事

  韩女士说,这几年来市口腔医院就医越来越方便了。因为医院推出了网上预约挂号等措施,只需到点前来就诊就可以了。“以前得提早到门诊门口排队挂号,往往七点多就得赶到,还不一定能挂上号,但现在只需在手机上操作一通就可以了。”

  2023年,市口腔医院持续推出便民服务:面向65周岁以上老年患者开设老年口腔门诊,开通老年患者“就医绿色通道”,缩短就诊流程,提高就诊效率,借助“学雷锋服务站”为就诊老年患者提供引导咨询、预约就诊、口腔健康宣教等服务,自8月7日开设至12月31日,共计服务老年患者613人次。医院城西门诊部荣获舟山市“敬老文明号”称号。

  此外,医院还开设夜间门诊,完善夜间门诊就医流程及后勤服务工作,保证就医服务“昼夜同质”,7月17日至12月31日,夜间门诊服务时长550小时,服务患者525人次。聚焦群众“看病贵”难题,以全系全瓷牙为试点开展惠民活动,截至12月31日,累计惠及患者1303人次,减负155.46万元。

  空暇时间,医院利用专科优势,组织广大党员、团员医务工作者深入海岛、社区、企业、学校,结合当前常见口腔疾病针对性开展义诊、健康知识讲座,不断满足群众口腔健康需求,累计健康宣教12场,口腔义诊11次,受益群众6000余人次。

  去年,市口腔医院围绕“适龄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联系市教育局、各医院与学校,组织开展项目督导技术培训,全市已完成69所小学适龄儿童窝沟封闭项目,完成口腔检查8108人,实施窝沟封闭术6010人,封闭牙数18786颗。学校覆盖率100%、学生覆盖率100%、封闭率为100%。

  几经历史变迁、风雨沧桑,市口腔医院已经走过了69个春秋,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华彩蜕变,谱写着一个又一个的新篇章。未来已来,将至已至。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2024年,市口腔医院人依然有许多未完待续,站在新大楼前,已窥见下一个十年的模样,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