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新跨越 梦更燃
市城管局:砥砺前行 奋进谱新篇
丛琳 刘琛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9月26日 第 04 版 )
本版图片由市城市管理局提供
□记者 丛琳 通讯员 刘琛
2024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伴随着舟山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我市城管部门以忠诚与担当、拼搏与奉献,在时代的浪潮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城市正如璀璨明珠般崛起,作为城市的守护者和建设者,全市城管人始终奋战在城市管理的第一线,用汗水与智慧,精心雕琢着每一个角落,让城市的容颜更加美丽动人,为市民的幸福生活筑牢根基。
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深入推进,到 “大综合一体化” 行政执法改革的累累硕果;从队伍建设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到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的快步前行……城管部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上了一份份厚重的答卷。
数说跨越
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资源化利用率、无害化处理率均保持100%,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回收利用率分别达到85.05%和66.92%。建成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794个、投放亭228个,再生资源回收站345个,181个小区安装智能AI分类投放设备300套。2023年,在住建部评估通报中,位列全国111个中等城市第15名,从第二档晋升至第一档。
“大综合一体化” 行政执法改革以来,全市行刑双向移送案件124起、流转处置线索300余件,行政处罚70余人、移送起诉100余人,成功突破一批涉“假种子”“非法捕捞”“废机油”“医疗美容”等领域重大案件,涉案价值9000余万元。
2024年,14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重点任务齐头并进。其中,24公里老旧小区燃气立管改造、200公里城镇污水管网隐患排查、2座生活垃圾压缩站提升改造、115公里农村公路养护提升等7项任务已提前完成,剩余7项任务总体进度达87%,均快于目标计划。
精雕细琢绘就城市璀璨华章
智慧城市建设点亮文明生活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舟山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逐步攀升,精心雕琢着城市的每一寸土地,让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在 “迎亚运”盛会中,城管部门以高效的行动力积极参与,提前圆满完成省定量化目标任务,实现了环境品质的华丽蝶变。市城管局也因此荣获了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省级部门表彰的先进集体称号。
随着《舟山市中心城区污水、防涝、环卫、燃气、园林专项体检实施方案》《舟山市智慧停车管理办法》《小岛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施建设管理规范》等一系列标准规范的编制和发布,以及《瓶装燃气运输与配送管理规定》立法工作的启动,我市以法治化、标准化手段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为市民营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与此同时,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推动城市管理迈向新的高度,如今,城市环境更加宜居,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亲身体验。
城管部门拓展深化城市管理物联网应用,7大系统及9个特色应用场景投入运行,倾力打造的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枢纽,实现了市容环境的AI“多维发现”,能够迅速捕捉并响应城市中的各类问题:城市内涝的“实时监测”,有效预防并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智慧园林的“可观可管”,让城市的绿色空间更加生机勃勃;智慧公厕的“精准服务”,提升了市民的生活便利度与舒适度;“千岛停车”智慧停车和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等双错时“潮汐车位”,提升停车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城管服务的“一键参与”,鼓励市民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和监督者……
绘就城乡环境新画卷
美好生活正当时
美好的城市环境不仅是城市的名片,更是市民幸福生活的基石。近年来,随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系列行动的深入推进,我市城乡环境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美丽蜕变,一幅幅清新宜人的城市画卷正徐徐展开。
今年,14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重点任务齐头并进,涵盖第五立面整治、老旧小区燃气立管改造、高品质示范街区创建等多个方面。其中,12处第五立面整治、24公里老旧小区燃气立管改造、5个高品质示范街区创建、200公里城镇污水管网隐患排查、7条人行道“净化”示范路创建、2座生活垃圾压缩站提升改造、115公里农村公路养护提升等7项任务已提前完成,剩余7项任务总体进度达87%,均快于目标计划,展现了我市城管部门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坚定决心和高效执行力。
整治攻坚,雷厉风行。针对朱家尖部分区域环境问题、新城惠飞路沿线违建等历史遗留难题和季节性动态性问题,采取 “超常规”“短平快” 的整治措施集中力量逐一突破。在环境整治的过程中,品质提升与示范打造同步进行:新城港岛大桥东侧的3.5万平方米的马鞭草花海成为市民“打卡胜地”;定海盐仓客运中心北侧整治区块打造成了一个集草坪露营、休闲健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体育公园,满足周边居民休闲运动需求;普陀区海丝未来社区东侧11 万平方米拆迁地块综合整治后,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各地城管部门结合功能布局和市民共享需求,围绕道路两侧闲置地块整治、公园绿化提升、人行道净化等行动,全力打造标志性成果,筑就市民家门口的幸福生活圈。
当前,我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稳步推进,对标省委省政府生活垃圾治理提质增效攻坚目标,目前,全市分类覆盖面、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无害化处理率均保持100%,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回收利用率分别达到85.05%和66.92%。
深入推进“垃圾分类+资源回收”两网融合体系建设,城镇居民小区撤桶并点基本全覆盖,建成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794个,投放亭228个,再生资源回收站345个,181个小区安装智能AI分类投放设备300套。全市3座生活垃圾填埋场全部完成综合治理,30座生活垃圾压缩站完成改造提升;全面推进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补齐分类处理设施短板。这一连串的数据,既是城管部门奋进努力的成果,也是广大市民对绿色生活不懈追求的生动写照。
海陆共治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刑衔接
质效提升显舟山底色
“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强调因地制宜增强执法效能,科学配备执法力量强化执法协同,将执法力量融入基层治理“一盘棋”,实现行政执法质效双提升。近年来,我市坚持“整体政府”的改革理念,市县执法办统筹全域探索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执法质效“最佳实践”,推出“预约式”指导服务、“全周期”统筹行政检查、“亮码检查”等创新举措,前后共有4个试点项目在我市落地,9项创新做法获评省级优秀案例或得到省级部门认可。其中,我市聚焦“海陆共治”需求,深化行刑衔接工作的相关做法,更是得到杨青玖副省长批示肯定,这一创举不仅凝聚了城管、公安等部门的智慧与力量,更标志着“多元一体、协同智治”的行刑双向衔接新模式在舟山正式落地生根。
通过这一模式的实施,相关部门成功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执法领域的行刑衔接不畅、执法司法脱节、治理效能低下等顽疾。数据显示,行刑衔接案件的线上协同率达到100%,刑事复议提请率为零,两项指标均居全省之首,在充分彰显我市行政执法改革卓越成效的同时,为强化海洋执法提供了全省可复制、全国可推广的“舟山经验”。
成果体现着变革的力量。“大综合一体化” 行政执法改革以来,全市行刑双向移送案件124起、流转处置线索300余件,行政处罚70余人、移送起诉100余人,成功突破一批涉“假种子”“非法捕捞”“废机油”“医疗美容”等领域重大案件,涉案价值9000余万元。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控港区2.0”驾驶舱,实现“异动发现—交办处置—治理反馈”全流程系统归集,目前已接入全市船舶北斗数据2000余条,监控点位300余个,开展视频巡查3600余次,预警各类风险4500余条。推广执法监管“一件事”场景应用,化解各类涉海企业矛盾纠纷520余起,线上化解率达97.2%。近两年,“海上牧场”警情、纠纷分别同比下降66.7%、28%,盗窃贻贝苗种实现“零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