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渔农民进城 住房有托底保障

石艳虹 王燕 方圆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9月26日 第 01 版 )

  □记者 石艳虹 通讯员 王燕 方圆

  服务跟着人口走,要素就着服务配。随着小岛人口向大岛集聚,住房保障如何适配?

  今年,我市在县区先行探索的基础上,继续加快推动住房保障领域制度改革,于今年上半年出台《舟山市小岛进城渔农民住房保障实施意见》,将全市小岛进城渔农民纳入住房保障范围,让部分情况特殊、生活条件不足的小岛“进城”渔农民,有了住房托底保障。

  【改革故事】

  9月18日上午9时多,记者来到东极镇青浜岛进城渔民陈锡国位于瑞欣家园11幢的新家。此时的他正在准备午饭。不一会儿,一小盆金针菇凉拌莴笋丝就端上了桌。环顾房间,虽然面积不大,但功能区分明、干净整洁。

  “政府帮我们家解决了一件大事!”赶过来照顾陈锡国的弟媳施伟儿由衷感叹道。受益于小岛进城渔农民住房保障政策,57岁的小岛进城渔民陈锡国住房终于有了保障。

  陈锡国兄弟俩是东极镇青浜岛人。2006年,弟弟陈锡龙的女儿到了读小学的年纪,但当时的青浜岛学校已经撤并,为了女儿接受教育方便,一家人咬咬牙,决定搬家到沈家门生活。但是,陈锡龙年迈的母亲视力残疾,大哥陈锡国患有视力和智力残疾,没有工作能力。一向对他们照顾有加的夫妻俩,就带着他们一起搬到了沈家门。

  一开始,陈锡龙一家租房住,也在同一个小区给大哥和母亲租了一间房。后来,夫妻俩买了一套小户型住房,但每年给陈锡国和母亲租房仍需花费近万元。更让夫妻俩担心的是,随着大哥和母亲年龄增长,租房变得越来越困难。

  2018年底,普陀区针对辖区内小岛多、渔民流动强的实际,探索推出小岛渔民进城住房保障制度,将符合相关条件的小岛进城渔民纳入保障房保障范围。

  得知消息后,施伟儿跑了一天,给大哥准备好申请资料,但当年只有10套房源,摇中号才能申请成功。“当时对申请到房子根本不敢抱希望。”施伟儿回忆道。

  此后,普陀区逐年推出新增房源,不断加大保障力度。

  2022年,好消息传来:大哥陈锡国摇中了!这套保障房正是位于瑞欣家园11幢的住房,面积约59平方米。按照普陀区保障规定,只要个人条件符合,可以一直住下去。2023年初,陈锡国和母亲一起住进了新房。

  “大哥有了一个安安稳稳的家。和妈妈住在这套房子里,很舒心。”施伟儿告诉记者,瑞欣家园小区附近就有买菜的地方,上下楼可以乘坐电梯,“比我们住多层住房要方便。”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好,蛮好!”小岛渔民在城里有了家,这让陈锡国感觉温暖又安心,表达能力有限的他一直不断叫好。

  根据普陀区最新保障房租赁政策,每名被保障低保对象入住36平方米以内的保障房,每月只需支付0.5元/平方米,超出部分每月6元/平方米。这样算下来,陈锡国母子俩每年只需支付房租不到2000元。

  如今,每当老公出海捕鱼,施伟儿就在家中照顾老小。每隔几天她就要去一趟陈锡国家,帮忙打扫卫生、购买粮油和药品。虽然一家人的生活并非十分宽裕,但也安稳美满。

  【改革成效】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探索住房保障领域制度改革,促进海岛人口向本岛、大岛集聚。今年我市出台的实施意见,突破原有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界限,适度扩大受益群体,将小岛进城渔农民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在公积金领域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建缴公积金的迁居渔农民通过公积金贷款购买住房,在不超过购房款总额的前提下,贷款额度在同等条件下上浮20%;支持社会化渠道租房居住的迁居渔农民,通过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

  目前,各地已出台具体实施细则。普陀区对部分迁居的偏远小岛生活困难家庭在瑞欣家园、瑞和家园小区试点实行公租房实物配租,目前已累计保障100户小岛进城渔农民困难家庭;定海区通过共富暖心安居房、海岛连心保租房等方式,支持南部部分岛屿进城渔农民购房、租房;岱山县投资200余万元对1幢城区闲置办公用房进行全面修缮,改造成43间迁居安置房源,完成内外部装修,电梯加装,热水器、空调等设施改造,还提供送餐等便利公共服务,打造高品质集中迁居点;嵊泗县对实施集聚迁居的小岛渔农民和进城务工、生活的小岛渔农民,通过实物配租和租金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公租房住房保障。

  截至目前,全市筹集可用于迁居安置的房源376套,其中改建存量闲置房屋104套;保障首批实施集聚迁居岛屿的小岛渔农民75户1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