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医疗+养老”更多可能性
——让居家养老服务更有“医”靠(下)
朱丽媛 丛琳 刘凯 俞学思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9月18日 第 02 版 )
摄影 记者 丛琳
□记者 朱丽媛 丛琳 刘凯
实习记者 俞学思
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和市新闻传媒中心联合主办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栏目,上期就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临城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如何探索医养融合新模式进行了报道。
本期“我为群众办实事”栏目继续跟踪后续的医养服务,围绕“医养结合”这一主题,探索“医疗+养老”的更多可能性。
■人大代表精准“把脉”医养不足 部门探讨分层分类提供服务
日前,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来到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甬东、金鸡山、如心等社区卫生服务站,对《舟山市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执法检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此次调研的重点,就是“医养结合”这一话题。
“通过家庭医生可以在市内各大医院挂预约号。还有部分家庭病床,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没有起付线,可以医保报销……这些都可以让老百姓知道。”讨论现场,市人大代表包孟娜提出建议。
市人大代表周伯瀚说,很多老人在就医过程中,需要通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告知病情内容,这样会产生一些信息差。他建议可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起信息联动机制,实现信息共享。
对代表们提出的建议, 市人大代表、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钟素亚获益匪浅。“像这个信息联动机制,我也觉得蛮好的,大家资源共享,我们也能够更精准地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她表示。
人大关注,部门行动。9月12日,一场关于更加精准对接辖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讨论会,在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就家庭签约医生在“医养结合”中如何发挥作用、体检结束后老年人的健康信息如何精准分类、分类后如何让医疗及时介入等问题展开交流和探讨。
“对照省里对失能老人健康管理的要求,我们可以推出四色法扩大管理范围,把年龄从65岁到90岁老年人分别按绿、黄、橙、红四种颜色进行分类。针对不同人群,提供随访、面诊、制定健康计划等服务。”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副主任周凤提议。
“可以尝试推出家庭医生在身边,或者家庭医生进小区微信群这类形式,可以更方便地提供医疗服务。”钟素亚说。
会上形成了初步设想,通过数字化手段,将辖区7187名老人分成四类,在系统内标记出来后,由家庭签约医生定期跟踪老人健康情况。
■“线下+线上”医养模式 让老人在“家门口”享受便捷服务
日前,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将老年人体检筛查范围扩大至整个临城街道范围,正按计划分批次对全辖区老年人进行体检筛查。目前,已有4500余位老人完成了体检,该中心将对每个老年人完善健康档案管理,并送去接受后续医养服务。
“血压有点高,再量一下,你药还是吃起来吧……”近日,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医务人员上门为老人们送去心理健康讲座。
甬东村74岁的老人俞亚锁特地赶来。上月体检完一周后,俞亚锁就接到通知,可以到甬东社区卫生站领取体检报告。报告显示,她患有高血压,将被纳入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老年人的管理范围。收到自己的体检报告和定制化的诊疗方案,贴心的服务,让老人感觉很温暖:“本来每天都感觉有点不太舒服,会有担心。来看过了,问题不大,我就放心了。”
看着讲座现场老人们热情参与,临城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管杨海波很欣慰:“和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动下来,将一些专业的生理、心理方面的医疗服务送到老百姓身边,让我感觉我们养老服务质量提高也更有了保障。我们接下来也会继续探索老年康复、压力释放、智慧助老等更多更广的养老服务内容。”
同时,失能或者半失能的老年人还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养老服务,老人家属可以通过“浙里护理”进行线上点单式预约上门护理服务,也可以电话告知医生在线上帮助下单。
9月12日一大早,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部护士徐雯,接到了住在中湾佳园南区79岁陈阿婆的伤口换药订单。迅速整理了治疗箱后,徐雯随护理部副主任余海波一同赶到老人家中。
陈阿婆长期卧床,医护人员看到老人尾骶骨处长有一处压疮,伤口较大且深。对创面进行了评估后,余海波现场网络连线了舟山医院大内科护士长一同联合会诊,给老人进行了非常专业的压疮处理(见图),并指导家属做好老人日常护理。
“今天教我的方法我都记住了,谢谢你们!”陈阿婆的老伴徐阿伯向医护人员连声道谢。
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了“互联网+护理”服务专业团队,目前已有互联网+护理注册护士23人,今年已上门居家服务35次。该中心还利用数字化手段,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健康驿站”,配备身高体重仪、自助血压计、自助血糖仪,以及慢病医防融合AI智能随访系统,让老人在“家门口”享受慢性病检测、长处方开具和药品快递到家等服务。
“接下来,我们也会继续‘牵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家庭护理技能培训、康复训练等入手,定期送服务,实现医疗与养老的动态管理,通过精准的医疗和健康管理,切实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钟素亚表示,要积极探索医养融合模式,围绕老年人群不同的医疗服务需求,形成资源有效对接,让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成为医养结合服务延伸、下沉的一个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