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风雨见初心

——嵊泗乡镇党员干部防台一线抢险救灾侧记

陈斌娜 丛琳 朱丽媛 胡园园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9月17日 第 01 版 )

  洋山镇一老人多处划伤,社区干部接送老人就医 摄影 通讯员 殷博文

  菜园镇社区干部帮助居民拆除受损雨棚 摄影 通讯员 陈雨迪 王诗蝶

  □记者 陈斌娜 丛琳 朱丽媛 胡园园

  本报通讯员

  台风“贝碧嘉”自东向西横穿嵊泗全境。在此过程中,嵊泗全县最大风力东南风17级(海礁站),12级以上大风持续9小时,14级以上大风持续7小时。全县平均面雨量26.7毫米,最高潮位281厘米,超蓝色警戒线。

  最是风雨见初心。面对肆虐的狂风暴雨,嵊泗各乡镇党员干部迎难而上、冲锋在前,第一时间投入抢险救灾,尽最大努力把台风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逆风而行

  接送受伤老人就医 

  昨天清晨5时,嵊泗黄龙乡大岙村党支部书记王明接到了村民周阿婆的电话。电话那头,80多岁的老人焦急地求助:“家里窗户吹开了,玻璃碎了,我睡也不敢睡。”

  “阿婆,侬别怕,阿拉马上到。”放下电话,王明与正在大岙村党群服务中心值班待命的5名党员应急小队成员,立即穿上雨衣,赶往周阿婆家。

  当时,嵊泗县全域正在经受风雨的考验,狂风裹挟着雨水袭来,王明和应急小队成员们只能小心翼翼地顶风前行。原先只需5分钟的行程,他们一行走了整整15分钟。

  赶到周阿婆家时,大家发现厨房的一扇窗户已被狂风吹垮,下方的一块玻璃已经破碎。屋内物件凌乱,电饭煲、洗菜盆、水瓢等散落一地,雨水还在不断往里灌,地面已被积水浸湿。独居的周阿婆衣着单薄,站在角落里,不知所措。

  安抚完周阿婆,王明一行人便立即行动起来,利用木板、渔绳等材料对破损窗户进行修补和加固,随后又检查了一遍房子。考虑到周阿婆家的大门比较老旧,有被吹开的风险,大家又赶紧找来木板进行固定。

  “真谢谢你们啦,大风大雨赶过来帮我,没有你们,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了。”从惊吓中缓过神来的周阿婆拉着王明他们连连致谢。  

  当天,黄龙乡共派出5支党员应急小队,前往全乡开展抢险工作。截至当天下午4时,共开展上门排查3轮,累计覆盖1163户次,及时处置公共区域及陆上养殖场险情40余处。

  昨天上午9时多,家住嵊泗县洋山镇的老人夏婷球在关门时,因风力太大,一下子撞在玻璃门上,头部和手脚多处划伤。屋外风大雨大,又找不到车辆,夏婷球只能求助社区。

  接到老人电话后,正在值班的滨海社区副主任沈可军和党员干部毕郑豪第一时间赶到老人家中,开车将老人送往镇卫生院治疗。经过医疗处理,夏婷球的伤情得到有效控制。

  治疗结束后,沈可军和毕郑豪又开车将老人安全送回了家,并再三叮嘱老人安心养伤,遇到困难随时联系社区。

  灾后重建

  保障电力供应道路畅通

  受台风“贝碧嘉”影响,在嵊泗县嵊山镇、枸杞乡等海岛上,不少村民的房屋门窗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道路、路灯等基础设施也受到了损坏。

  台风过境后,嵊泗县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干部做好防台后半篇文章,对各类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开展道路清障、水电恢复等灾后重建工作。

  昨天一早,嵊山镇的风雨稍减缓,镇、村两级干部立即兵分多路走访排摸受灾情况,帮助居民清理杂物,探访住所偏辟的居民,了解在港渔船的受损情况等。   

  “目前,我们尽力帮助和指导各村有序恢复生活生产秩序。”嵊山镇党建办公室宣传干事陈子宁介绍,尤其关注港区渔船情况,确保渔民快速投入安全生产,积极保障道路畅通和群众出行安全。

  自9月15日15时起,枸杞乡党政领导分别带队,各自蹲守在包干区域,有的负责维持海上秩序,有的负责岸上养殖物资管理及纠纷处理,还有吊机监管、养殖保险海上勘查取证、应急机动等。昨天凌晨2时36分,枸杞乡全域发生停电,该乡工作人员立即联系电力抢修。

  抢修人员在狂风暴雨中奋力前行,在黑暗中用手机照明灯、应急小灯排查故障,及时组织更换设备,终于在凌晨3时许使电力系统恢复正常。

  “虽然岛上的一些基础设施和村民房屋门窗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但目前受灾情况总体可控,包村干部正全力协助村民和各部门,有序恢复生活生产秩序。”枸杞乡党委副书记林豪杰介绍,昨天上午,各村网格员深入了解每户受灾情况,认真统计灾情,群众也积极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清理倒伏的树木树枝,移除障碍物,保障道路畅通和群众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