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聚焦“四个友好” 绘就幸福图景
沈家门街道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加码
翁青青 邢学火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9月13日 第 05 版 )
本版图片由沈家门街道提供
□记者 翁青青 通讯员 邢学火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也是社会的希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普陀区沈家门街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因地制宜,重点聚焦“空间友好、环境友好、服务友好、成长友好”四个友好,全力将沈家门打造成一个适合儿童成长、满足儿童需求、保障儿童权利的儿童乐园,努力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加码,绘就幸福共享实景。
上下联动共建空间友好
鲁东社区建造婴幼儿养育驿站,可开展婴幼儿家庭提供健康宣教、亲子游戏、儿童健康管理等科学育儿指导;西大社区搭起儿童应急安全屋,让儿童在这里体验、感受、了解安全知识,掌握防险、避险安全技能;中洲社区金鹰海景、茶湾社区和润金樽完成“一老一小”服务阵地建设……如今,在沈家门街道各个社区结合街道整体规划开展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打造了一批富有特色、社会共享的儿童友好场地。
今年以来,沈家门街道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东风,将儿童活动中心嵌入到改建的“幸福汇·民生综合体”服务场景,配设四点半课堂等便民服务项目,改善了街道长期以来儿童服务设施老化、破损且数量不足的现状,进一步延伸拓展了儿童互动场所,实现生活公共服务设施“一老一小”集成共享。
如今,沈家门街道围绕沈家门渔港实际,聚焦渔业捕捞支柱产业产生的渔娃、渔嫂特殊社群主体,创新性打造全市首个镇(街道)层级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搭建“渔娃童世界”和“渔嫂心港湾”等渔娃渔嫂实践场景,以“沈宝+有礼”加油站项目,推动海洋文化普及、渔港民俗推广、乡土教育等内容,通过“有礼家庭”构筑起“有礼渔港”的基石,守护渔娃茁壮成长。同时,沈家门街道积极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妇女儿童综合服务驿站等阵地,组织开展儿童关爱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聚焦难题促进服务友好
“今天老师教大家如何用彩泥捏小海豚。”沈家门中洲社区“家门口青少年宫”首期活动,40多名青少年在志愿者老师的教学和引导下,运用各类创作工具,尽情发挥想象力,拓展兴趣。
近年来,沈家门街道聚焦暑期儿童“看护难”,建立起普陀区首家“家门口青少年宫”。如今,沈家门街道充分链接更多优质社会资源,有效开展多渠道合作,探索与岛与书屋等城市书房合作共建,推出儿童爱心暑托班实现假期托管服务资源共享,打造温馨、安全、充实的假期成长乐园。同时,沈家门街道和浙江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签订了校地共建协议,青年少年互动互学,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此外,沈家门街道聚焦儿童安全“防护难”,紧盯生命健康关爱、防溺水和交通安全等重点领域,携手共筑儿童“防护网”。“我们组织了儿童开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消防应急演练等活动,增强了儿童暑期消防安全防范意识和发生火灾时的自救互救能力。”据沈家门街道相关负责表示,沈家门街道积极推动法治教育“进社区”“进家庭”,利用街道文明“月月宣”载体,提高儿童及家庭运用法律保护自身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街道做好食品药品、儿童用品安全保障,及时排查儿童安全隐患。推动“护苗2024”专项行动,推动“绿书签”宣传,倡导绿色阅读、文明上网,提升对非法有害出版物及有害信息的鉴别能力和防范意识。
同时,沈家门街道聚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发现难”,在社区妇女儿童驿站、未成年人保护站等在处理家庭矛盾纠纷时,主动发现、提前介入,为妇女儿童定期提供健康咨询、法律援助、心理辅导等服务。目前,“沈妈妈”婚调工作室、虞姝霞“霞光”工作室、林慧君法治工作室等阵地也持续发挥效能,切实为困难儿童化解急难愁盼,提升儿童安全感、幸福感。
群策群力推动成长友好
在沈家门街道,有一个“沈宝”儿童观察团。观察团的儿童代表可向社区街道有效“发声”,表达自己的建设“妙计”,提高一同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当起城市建设中的“小小观察员”。
近年来,沈家门街道以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方式,开阔少年儿童视野,丰富学识。积极开展“小小理财家,储蓄大幸福”储蓄罐DIY儿童友好活动,航天知识及榜样科普、手掷飞机手工制作、未成年手工风扇活动,培养提升少年儿童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开展“儿童心港湾‘六一’护鱼乐”活动,让儿童了解增殖放流对于补充恢复鱼类资源、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促进和改善生态环境等重要意义,让“海岛娃”更加了解海洋。
同时,沈家门街道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丰富活动,推动传统文化对儿童教育的影响力。开展春节拜年、重阳敬老活动,教育儿童尊敬长辈,灌输“孝”文化理念;开展清明节青龙山祭奠先烈活动,追寻红色记忆,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推进“六一”国际儿童节,亲子游、亲子趣味运动等,让“亲有礼”推动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利用普陀非遗馆资源开展少年儿童研学,了解沈家门渔港人文历史,街道、各社区、村(社)相继举办非遗漆扇制作、“非遗童享”、夏日节气竹编画、“木偶戏之大闹龙宫”、手作纸鸢、“剪纸传情”等活动,推动非遗润童心,文化相传承。
此外,沈家门街道广泛开展家风宣传活动,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训,持续开展“文明家庭”“儿童友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广泛开展“公勺公筷从家庭做”“厉行节约、抵制浪费”等主题活动,引导儿童和家庭树立勤俭节约、爱国爱家、崇德向善、相亲相爱的文明新风尚。以“亲情阅读”为突破口,以家庭为主体,探索构建“儿童—家庭—社会”可循环阅读模式,成立区域性亲子阅读联盟点,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用阅读为孩子的成长打好精神底色。
关心关爱保障环境友好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离不开政策加持。目前,沈家门街道积极推动实施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社会政策,围绕儿童福利、教育、健康、安全等方面为儿童提供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强化特殊群体权利保障,确保儿童在城市生活中得到平等对待和尊重。并进一步落实困境妇女儿童关爱基金,切实做好困境家庭基本生活的兜底保障。
目前,沈家门街道以“妇联执委+优秀女性代表+东海渔嫂志愿者”的形式,面向孤困儿童开展“三对一”结对帮扶活动,提供生活必需品和关爱帮扶,为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力量,整合升级“渔港先锋”志愿队伍形成“五助”小队,重点围绕“一老一小”开展送餐上门、代办代购、卫生清洁、义诊送医、紧急救助服务,传递组织关怀和社会温暖。
为进一步突出慧养慧育,沈家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正式入选舟山市儿童友好医院名单,从空间适儿化改造、提升涉儿服务水平出发,促进婴幼儿家庭养育照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关心关爱儿童健康成长探索之路不停。如今,沈家门街道以担当奋进姿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关爱妇女儿童使用场景,以真心真情真爱全方位汇集社工、教育、医疗等民生实事发展合力,齐心协力推进普陀儿童友好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