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湾两岸三桥 新城公安着力打造生态警务联勤圈
邱雨倩 毛芋晓 张佳荣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9月12日 第 04 版 )
□邱雨倩 毛芋晓/文 张佳荣/摄
一望无垠的碧海蓝天、错落有致的翠绿植被、细腻柔和的金色沙滩,沿河步道上,居民三三两两散步聊天……8月的新城,处处涌动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机活力。
近年来,新城公安分局以新城湾生态保护为抓手,立足长峙、港岛、茶山三座大桥以及本岛、岙山、长峙、东蟹峙四岛布局,形成集执法、宣教、巡防三位一体的生态平台,构建 “以岸控海、山海一体”的生态警务联勤圈,全面打造“亲海、悠享、和谐”的生态警务品牌,为纵深推进全市海洋生态警务建设贡献“新”智慧。
汇聚义警力量 共治举措更增厚度
新城湾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自今年5月投入使用以来,新城公安在新城湾沿岸布设“海湾警长”,负责要素管控、巡查联动等工作,还实现更多群防群治力量参与到生态警务联创工作中来。
“我们携手城管、海洋渔业、公管中心3家单位,组建亲海联合执法队、悠享生态巡防队、蓝海生态宣教队等3支特色团队,创新‘4+N’生态联勤模式,同步启用‘三联一商’机制,日常开展生态警务工作。”新城湾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民警许宏斌表示,联勤包括绿色巡护、岸线清理、宣防教育联创等内容。
此外,民警还带领“山海卫士”等义警团队常态化开展生态巡查,定期举办“生态义行”活动,对岛内绿化道路和海岸沿线污染垃圾等进行规模化清理。
强化数字赋能 生态保护更添力度
“我们搭建了空中无人机、水面巡逻艇、陆上视频监控三位一体巡防体系,强化数字赋能,为立体化防控提供有力支撑。”临城派出所所长林科杰说,智慧化“武器”的加持,不仅提升生态警务的质效,还能为基层民警减负。
“各单位、各部门请注意!新城湾内出现了一艘‘三非’船只,请立即前往处置。”今年7月,“智治海安”系统发出预警信息,民警立即联合海事、渔政等部门赶往现场处置。经轨迹追踪发现,是有人划着小船在新城湾内撒网捕鱼,后相关职能部门对其采取相应措施。高效协同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赋能。近年来,临城派出所依托“智治海安”系统,围绕湾区重点部位划定可疑船只、人员预警圈层,实现三合一对讲设备、代步平衡车和港航小艇助力执法队快速联动,提升整体智治水平。
此外,临城派出所还全新开拓了“无人机+警务”的实战应用新模式,警用无人机不仅可以喊话,还能开展巡逻及高空监测,并将无人机视频同步推送至处警民警,让民警精确掌握现场情况,实现“空地”一体化接处警。
扩大窗口宣传 守护使命更添温度
今年6月以来,新城公安分局与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博物馆共建生态宣教点,围绕生物多样性、海洋生态保护、垃圾分类管理等知识开展系列科普活动。“这样的活动太好了,又能学到知识,小孩子也感兴趣。”市民王女士连连点赞。
除了发挥生态警务宣教作用,新城公安分局积极推动生态警务力量前置、执法阵地前移,打通生态资源保护执法的“最后一公里”,同步推行公开举报制度,探索“互联网+”工作模式,广泛动员群众提供线索,最大限度挤压破坏生态违法犯罪空间。
“警察同志,我发现村里的小溪里有大量白色泡沫,还有好多小鱼死了,是不是水体被污染了,麻烦你们来看一下!”8月13日,新城公安分局接到群众报警称,毛竹山爱国村内的溪流疑似被不明物质污染。民警迅速联动生态环境部门对水体进行取样检验,并第一时间通报检验结果,保护了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新城公安分局还协同浙江海洋大学启用海洋生态警务研学平台,就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海洋污染的严峻形势等重要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以理论研讨的方式促进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全面提升海洋生态保护的专业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