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建设研究

——以嵊泗县为例

黄建宇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9月08日 第 02 版 )

  嵊泗东海渔村 摄影 记者 姚凯乐

  □黄建宇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充分发挥乡村文化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作用。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嵊泗县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困境及原因,并提出了强化精神引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内生动力、构建组织保障等方面的有效路径,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一、嵊泗县乡村文化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发展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准确找到当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准确的分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少乡村文化建设存在乡村空心化,引才留才难、乡土文化认同感疏离、乡土文化自信缺失、乡村文化建设体制不合理等问题,制约着乡村振兴的进程。

  根据《舟山统计年鉴》的数据,近年来嵊泗县农村人口整体呈下降趋势,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动性也逐渐增强。这种情况导致乡村劳动力大量外流,乡村出现了严重的“空心化”现象。与此同时,留守农村的多为年迈的老人和低文化素质的劳动人口,劳动力结构失衡且老龄化问题严重,随着乡村青年涌向城市,乡村人口结构更加失衡,缺乏年轻有活力、文化素质较高的人才,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了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乡村的社会面貌和基础设施水平相对滞后于城市,同时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不足,缺乏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回流的发展空间。再加上人们对城市的迁移观念的转变,使得农村文化人才的回流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特征。近年来,嵊泗县不断加大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力度,也取得了喜人成绩,但尚有发力空间。第一,尽管县内拥有大量公共文化设施,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一些偏远地区的居民可能仍然面临着文化资源获取不足的问题。第二,虽然所有公共文化设施都对外免费开放,但在文化活动的规划和组织方面,需要更多的专业化和多样化的文化活动。第三,尽管嵊泗县采取了整合专题馆和展示馆,打造海洋生态博物馆“1+X”模式的举措,但在文化设施的内容和展示方面,还需要更多的创新和多样性,以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和体验。

  乡村社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在于人们对自身家乡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尽管我们已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但也必须认识到,仅解决经济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在部分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中,由于对都市繁荣经济的向往,逐步扩展为对城市文化的盲从,而缺乏对乡土文化的自信心与认同。造成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是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工业文明、城市文明以及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冲击,使得农村文化中的“重仁爱、重家庭、重血缘、重乡土”的优秀传统正在逐步消失。此外,一些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乡村居民也难以对不良文化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容易受到诱导和腐蚀。在一些地方,大操大办、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不但损害了优良的农村传统文化,而且还导致农村传统文化日渐衰弱。这使得农村逐渐与“文明乡风”“好家风”“淳朴”等“美丽乡村”的“标签”渐行渐远,不利于推进乡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二、 嵊泗县乡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乡村文化建设的精神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乡村社会建设的价值基础和精神支撑,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凝练,是引领乡村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力量。乡村文化建设是“对具有涵养身心的生命价值、接近自然田园的生活价值、支持绿色发展的生产价值、维护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优化人格心态的教化价值、升华乡愁德行的人文价值以及促进公序良俗的社会价值进行再塑造的过程”。

  在嵊泗县,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应用。首先,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需要将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体系转化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表达方式,将其与嵊泗地域文化、海洋文化等相融合,形成一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的宣传格局。其次,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将核心价值观与嵊泗乡土观念、家族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相互融合。深化村民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等,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和影响嵊泗乡村的思想文化。最后,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将核心价值观转变成村民自觉的行动。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嵊泗县乡镇党组织引领的基层组织体系,发挥基层干部和村“两委”干部的模范引领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嵊泗县乡村文化建设中的落地实施。

  2.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振兴乡村文化的首要任务。舟山市通过全域探索实施“1+3+N”返乡入乡合作创业组织形式,创新了“党建+产业+企业+农户”的共建共享新模式,成功培育了一批省级返乡入乡合作创业村优秀单位。

  为了推进乡村振兴,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返乡创业,并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第一,政府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扶持、降低创业门槛、提供税收优惠等政策,并通过建立大学生联谊会、激励机制、与高校间的合作等措施提高创业水准。通过设立乡村文化专业的培训班和课程,吸引青年学生和有志于乡村文化事业的人士参与;建立青年大学生创业联盟,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和资源共享的机制,鼓励他们在乡村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服务业;通过建立乡村文化人才交流平台,邀请专家学者和成功创业者开展讲座和交流活动,激发乡村文化创新创业的热情。同时,政府可以提供奖学金和资助计划,鼓励青年人才投身乡村文化建设。第二,政府可通过举办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宣传和培训活动,提供创业补贴和项目扶持,来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同时加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的指导和评估。此外,建立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示范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场地和资源支持,帮助他们开展各类文化创业项目。第三,政府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建立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鼓励学生参与乡村文化振兴项目。同时,鼓励那些长期从事文化服务工作的县级和市级部门工作人员前往农村挂职锻炼,提供专业培训和转岗机会,促进人才流动和创业发展,实现强村富民的目标。

  3.加强特色化差异化乡村文化产业建设提升内生动力

  为促进嵊泗县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坚持因地制宜,走特色化的道路,并实行差异化竞争的文化市场。嵊泗县作为一个海岛县,拥有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岛屿特色。首先,通过建立高品质的海洋博物馆,推广嵊泗渔歌、渔民画等海洋文化代表作品,打造乡村文化产业的特色地标,形成独特的文化吸引力。举办渔俗文化节、海洋文化节等活动,展示嵊泗县的海洋文化魅力,提升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依托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不断提升海岛渔家乐的品质内涵,加快推动渔家乐产业的转型升级。整合黄龙开捕节、枸杞贻贝节、花鸟灯塔节等节庆活动,放大品牌效应,形成合力。其次,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建设文化创意园区,引进文化创意企业和人才,培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提升乡村文化产业的内生动力。加强文化教育和培训,提高乡村文化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积极开发海洋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实际的文创旅游产品,充分挖掘海洋文化资源,赋予大黄鱼、贻贝等海鲜产品以海洋渔俗文化内涵,促进特色餐饮业的发展。重视传承木质渔船制作工艺、嵊泗渔民画制作工艺,发展以船模、渔绳结为代表的海洋工艺品,发展传统海洋艺术、民间艺术和工艺美术,形成富有海洋特色的系列产品,激发嵊泗县乡村文化产业的内在活力,推动海洋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4.完善公共体系,提高服务效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因此,为了推动嵊泗县乡村文化建设,需要不断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通过持续丰富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能够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幸福感。首先,加强乡村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注重改善道路交通,特别是连接各个村庄的道路,确保村庄之间的交通畅通。同时,提供稳定可靠的供水和供电设施,改善通信网络覆盖,以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便利度。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应加强学校和医疗机构的建设,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其次,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是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和振兴的重要途径。可以借鉴马岙的稻香节经验,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推广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融合,强调参与性和互动性,以及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结合嵊泗县的海洋文化和渔民传统,可以通过举办海洋文化节活动,包括海洋主题的舞蹈、音乐、戏剧表演等,展示当地丰富的海洋文化传统和特色,邀请当地渔民参与,展示渔民的传统捕鱼技艺和渔民歌舞等,让居民亲身体验和参与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设立渔民文化工坊,让游客和当地居民学习和体验渔民的传统手工艺,如编织渔网、打造渔具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通过举办海洋文化艺术展,鼓励当地艺术家创作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如渔民画、海洋风景画等,展示当地独特的海洋文化艺术魅力。

  三、结语

  乡村振兴不仅在于村民的物质富裕,更在于他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富裕。乡村文化的建设、创新发展、继承弘扬不仅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总体布局,也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的实施。因此,要以挖掘和传承乡村的历史文化、民俗传统和乡土精神为抓手,培育乡村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乡村居民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在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方面,要注重培养和发展乡村文化人才,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要与现代化进程相结合,注重创新,满足乡村居民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发展。通过合理规划、创新思维和多方合作,努力实现嵊泗县乡村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让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