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市首个获批的海洋源国家化妆品新原料为核心成分的化妆品投放市场
填补舟山海洋化妆品新原料自主开发的空白
长三角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成立以来,已提供各类技术服务70余家次,推动7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朱丽媛 俞学思 周宇芳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9月08日 第 01 版 )
扫一扫看视频
□记者 朱丽媛 实习生 俞学思
通讯员 周宇芳
本报讯 近日,以我市首个获批的海洋源国家化妆品新原料——岩藻黄质为核心成分的化妆品投放市场,填补了舟山海洋化妆品新原料自主开发的空白。
从中试、原料备案到产品面世,一年多时间一路“快马加鞭”,依托的正是长三角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中心中试研发基地强大的技术服务能力。“我们打造的是一个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助力更多新技术成果更快走向市场。”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孙继鹏表示。
走进长三角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中心中试研发基地,海肽生物科技(舟山)有限公司以岩藻黄质为核心成分生产的化妆品被摆放在展示柜内。岩藻黄质也被称为褐藻黄素、岩藻黄素,广泛存在于各种藻类、海洋浮游植物、水生贝壳类等动植物中,可有效防止紫外光照射引起的老化,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发挥保护皮肤的作用。
“将岩藻黄质应用于化妆品领域,这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但此前在国内基本还是空白。”海肽生物科技(舟山)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罡告诉记者,得知中试研发基地对岩藻黄质有一定的研发基础,一年多前,公司就与基地开展了合作。去年底,通过中试研发基地,企业首款化妆品新原料“岩藻黄质”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完成备案。近日,以岩藻黄质为核心成分的化妆品正式在网络平台上线。
对刚刚起步的中小规模企业来说,前期的科研、生产设施设备等成本投入压力很大。“中试研发基地强大的技术支撑,以及完备的设备设施等,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大大降低了我们前期的科研成本投入。”黄罡说。
长三角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建有3400平方米的海洋生物产业中试研发基地、2000平方米的研发与检测实验室,汇聚了由院士领衔的海洋生物领域专家人才40余名。该中心自成立以来,通过“研发转化+创业苗圃+共享工厂”模式,已对外提供中试研发、新产品试制、样品检测、设备共享等技术服务70余家次,推动7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如联合浙江工商大学,开展鱼糜加工废水中蛋白提取回收技术攻关,实现蛋白回收率50%以上,既从源头解决环境污染,同时变废为宝,提高我市水产品加工企业效益。
“我们基地从前端的研发到小试中试,再到后期质控、功效评价等,实现了全产业链覆盖。”孙继鹏表示,希望通过中试平台,让更多实验室的科研成果真正走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