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医保事项“就近办”、医保服务“上门办”、医保需求“帮代办”
“医保管家”赋能基层医疗服务提升
岑瑜 孙靓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9月07日 第 01 版 )
□记者 岑瑜 通讯员 孙靓
本报讯 9月5日下午,新城长峙如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朱芬上门给居民刘大爷夫妻俩测量血压和血糖。“之前刘大爷到服务站测量血压时说和自己在家测的不一样,我们考虑到老人可能到服务站检查会紧张,所以就上门给他测量看看。”朱芬发现,刘大爷在家测量的血压较高,劝其一定要规律服药,不可因血压稳定了就停药。随后,朱芬又向二老宣传了在社区医院就诊的医保报销政策,并现场教老人触摸足背动脉,了解足背血管情况。
记者从我市医保部门获悉,今年上半年,我市医保部门推出了“医保管家”,建立了全由家庭签约医生、镇街村社协办员、医银合作和丰收驿站人员组成的医保管家协办员队伍,在政策宣传、业务经办、问题咨询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医保事项“就近办”、医保服务“上门办”、医保需求“帮代办”,实现医保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覆盖和精准对接,助推解决海岛居民看病就医和医保报销困难。
我市医保部门充分延伸家庭医生偏远海岛服务触角,强化“一老一小”重点医疗保障。下沉基层家庭医生可开展慢特病病种待遇认定、评估家庭病床申请等,实现慢性病报销比例提升5%“即认即享”。同时,结合家庭医生定期开展上门服务的特点,推动医保政策宣传“上山进岛”,提升“政策找人”的精度。今年上半年,累计现场解决住院报销、医保接续、生育津贴等事项100余件,解决群众医疗救助、家庭共济等“急难愁盼”问题500余个。
强化兜牢民生底线。“医保管家”依托“智慧医保”平台,对全市参保人员医疗费用支出情况实行分类动态监测,主动发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员并纳入医疗救助,按季度开展困难群众高额医疗费用化解。截至今年8月底,困难群众医疗费用综合保障率提升至89.01%。
此外,“医保管家”还为悬水小岛或偏远村庄有用药需求的参保群众提供药品申购服务,优先选用、集中带量采购药品,结算后的电子处方能直接流转至共享药房平台,并为群众送药上门。针对长期出海的渔农村人口,“医保管家”会做好备案,为其提供24个月的特殊慢性病用药服务。
充分发挥健康守门人作用,我市家庭签约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推送患者向医共体或医联体内上级医院转诊,缓解大医院的就诊压力,并跟踪患者疾病治疗情况,使其适时向下转诊康复。同时,通过提高城乡居民医保成人市内住院报销比例5个百分点、提高基层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住院医疗服务等,有效树立“小病在基层,大病上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新型诊疗导向,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格局。
据统计,今年1~7月,全市基层门诊就诊248.51万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加14.7%,其中家庭医生就诊人次占比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