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绘就群众幸福底色
陈斌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9月06日 第 04 版 )
点滴录 陈斌
在普陀,“兴村治社一件事”正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美丽画卷,彰显着基层治理的智慧与温度,生动诠释着群众无小事的深刻内涵。
民生从来无小事,关乎群众的生活品质和村庄、社区的发展。买菜看似是小事,而对于白沙岛的居民来说,曾也面临着诸多不便。在“兴村治社一件事”的推动下,白沙管委会与区商务局对接,开通线上购菜平台,实行“线下点单、线上代办”服务模式,示范船定时运送食品到岛,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菜上门。这看似平凡的便民服务,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海岛居民的生活,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指数。
不仅在海岛,在城市社区中,“兴村治社一件事”也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东港街道东方铭苑小区的电动自行车停车和充电场地不足,成了小区居民的一块心病。社区、业委会及小区物业在“三方协同”议事会中共同商讨,形成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从改建场地到增建充电设施,再到调整停车布局,每一个决策都凝聚着对居民需求的关注。这不仅完善了小区设施,更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
这些小事之所以能得到妥善解决,正因为“兴村治社一件事”行动准确把握了民声。民生题也是“民声题”,“兴村治社一件事”正是对“民呼我应,民呼我为”的生动践行。它以群众利益为“坐标点”,构建起了渠道整合、民意归集、责任链条的“坐标系”。无论是解决海岛居民的买菜需求,还是回应小区居民对停车充电场地的呼声,抑或是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中保障群众利益,都是在倾听民声、顺应民意。普陀通过精准施策、有效推进108项“兴村治社一件事”项目,按照“一村一策”原则制定实施方案,切实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提高了治理能力。
确保“兴村治社一件事”办得长远、抓得持久,还需处理好“实效”与“长效”的关系。相关单位既要办好眼前让群众受益的事,又要着眼于长远,通过不断完善基层治理机制,提高治理能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