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宇航:潮起长峙,海陆共治的弄潮儿

邱雨倩 朱琪浩 张佳荣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9月05日 第 05 版 )

  郭宇航在南海实验学校长峙校区护航“开学季”

  □邱雨倩 朱琪浩/文 张佳荣/摄

  人物简介

  郭宇航:

  1999年1月出生,浙江台州人,2021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新城分局临城派出所社区民警,四级警长,获评优秀公务员1次。

  在长峙岛“四格融合”共治警务模式运转中,年纪轻轻的郭宇航凭借着“有头脑、有干劲、有活力”,已然成为了长峙岛联动共治的“指挥家”、基层融治的“串联者”。

  吹哨报到 联动共治强指挥

  平台系统、机制运行、响应等级,各类场景如何搭配,在郭宇航的心里早已有了“预演脚本”,长峙岛的共治力量得以闻风而动、精准施治。

  “报告指挥长!嫌疑人员已找到,请求派警处置。”今年3月,郭宇航接到义警来电称:有一名疑似盗窃自行车的违法嫌疑人在如心西街附近出现。义警队员按照规范通过三合一对讲机实时将现场视频与照片传送回义警指挥系统。经核查,郭宇航发现确系周例会上要求义警团队核查关注的违法嫌疑人。随后,郭宇航按照协同处置机制,仅用10分钟就成功将违法嫌疑人抓捕归案。

  从“你看我办”到“互商共办”,郭宇航联动城管、综治等部门,充分发动义警、物业、小区业主等社会力量,日常开展警情事件联处、矛盾纠纷联调、巡逻防控联动等“六联”共治工作,把基层城市精细化管理“独角戏”转变为全社会力量“大合唱”。

  如何将“专业+机制+大数据”的警务运行模式效能在共治工作中充分应用,一直是郭宇航思考的问题。为此,他不断拓展如心警务数字驾驶舱、义警指挥系统、无人机巢等平台功能应用,发挥政务服务作用,开展联合执法、线索通传和风险整治。今年3月,郭宇航在操作无人机巡航时发现一辆疑似偷倒垃圾的卡车,在利用无人机固定证据后,郭宇航启用联络互通机制,第一时间将该线索通报给城管部门,助力介入处置,最大程度缩短流转时间,提升打击违法行为的精度与准度。

  “干”字当头 服务民生做实事

  社区警务工作是公安工作的“毛细血管”,是确保辖区平安稳定的重要纽带。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增强警社联动、共建共治的能力,郭宇航设计搭建以如心共治警务站为家的“1+4+N”团队架构,以长峙岛为界形成5级网络框架,集聚221名社会共治力量按需吹哨报到,与336名楼道长共同点亮“平安灯”,铸牢“守护盾”。

  “谢谢郭警官!要不然我们家的小孩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了。”家住长峙岛的张女士抱着3岁的孩子到警务站感谢郭宇航。今年3月9日,张女士的孩子不慎走散,家里人寻找无果后,打电话给郭宇航请求帮助。郭宇航立即将相关信息同步到共治团队群和网格群,发动共治力量进行面上搜寻。不到10分钟,红色物业联盟群中就传来了小男孩被找到的消息。

  “群众的小事,就是我的大事。”这是郭宇航经常会念叨的一句话。入警以来,他始终奔走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路上,坚持“团队+网格”深度融合,探索形成“带两本,带三员”的走访服务模式,即每次实地入户走访要带笔记本、流口登记本,进小区要联合物业工作人员、社区网格员和专职办事员开展工作,最大程度让矛盾风险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阿拉小郭警官好‘足’嘞!”谈及郭宇航,辖区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言语间满是赞美之意。

  创新观念 团结队伍出战力

  3年前,刚从警校毕业的郭宇航怀揣梦想,开启了属于他的新警察故事。接手工作后,郭宇航发现辖区高校中的大学生是电信网络诈骗的主要受害群体,该如何针对性开展反诈宣传工作?这一下子让他犯了难。单论反诈宣传经验,他并没有其他民警“老到”,传统“拉横幅、发传单”的宣传方式,同学们又不“买账”。怎么利用自身优势去做好反诈宣传,他一直在寻找答案。

  去年,郭宇航牵头在高校平安守护联盟的基础上择优挑选学生成立了山海青风团队,打造了以高校学生为主体的反诈讲师团。结合高校特点,郭宇航凭借自身优势,迅速融入团队,联合学生开设了《以案释法》系列专题防范讲座,用鲜活的涉校案例、活泼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易学、实用的防骗知识,成功打造高校反诈共治联盟样板。

  “要将浙江海洋大学打造成反诈‘桥头堡’,引导先锋团队从校内走向社会。”今年4月,山海青风团队在郭宇航的带领下在如心共治警务站举办“如心共治 普法同行”活动,并成功识破一起“购买家具类”骗局,帮助受害人挽损20万元。

  “万家灯火,幸得有您,生而无畏,守卫平安,感恩你们在长峙岛的坚守与驻足。”一名来到如心共治警务站打卡的居民在明信片上给郭警官留下了这样一句话。这也许是对郭宇航工作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