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提案落地有声 让民意开花结果

舟山市政协提升民生提案督办工作质效

赵梦露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9月04日 第 05 版 )

  □赵梦露

  提案工作是人民政协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全局性工作。一份提案,承载着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更彰显着政协委员的拳拳之心。翻阅八届以来舟山市政协的一件件提案,大到改革发展大计,小到群众衣食住行,每一件都紧扣主题主线、聚焦民生关切,每一字都服务改革发展、饱含为民深情。

  从纸面落地成为现实,由美好愿景转化成为惠民实事,其背后是舟山市政协高度重视民生提案督办工作,着力推行领导、专委会、政协委员、市县政协共同参与的“四+”工作法,使提案督办向“多层次、经常性、立体式”的模式转变,提案办理工作质效提速,社会反响良好。

  领导领衔+协同监督,助力化解“里程焦虑”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迅猛发展,加快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既是形势所趋、群众所盼,也是市政协委员关注热点。早在2022年,市政协委员陶慧芳作为首批关注该问题的委员之一,在《关于缓解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的建议》提案中建议,“在我市公共区域,合理布局收费充电桩,集中充电,统一管理,方便市民出行充电。”此后,三级政协委员围绕“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主题多次开展调研视察,关于“优化布局”“均衡服务”“规范布局”等方面的建议,在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履职成果中高频出现,为破解充电设施建设困局持续建言献策。

  今年,新增新能源充电桩设施建设被列入省、市民生实事项目,市政协将“完善渔农村绿色能源充电设施建设”的提案列为重点提案,由市政协领导领衔督办,会同市纪委市监委多次组织委员开展协同监督,现场视察充电站建设情况,并与提案主协办单位互动交流,持续跟进提案办理过程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措施建议,共同助推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更好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今年1~6月份,全市建成公共充电桩490个,截至6月底,我市新能源汽车与公共充电桩的车桩比约7:1,远高于全省20:1平均水平。

  专委会分类+新闻监督,助力共建有爱城市

  加快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让“儿童友好”成为城市的温暖底色,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要过程,也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多年来,市政协委员持续关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连续撰写了《打造儿童友好社区 提升城市幸福品质》《深度文旅融合 打造主客共享的儿童友好型海岛旅游城市》等系列提案,聚焦城市空间、文旅融合、品牌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进一步凝聚起儿童友好健康发展的政协合力和共识。

  提案建议采纳情况如何?市政协按照对口联系的承办单位,将部分提案分类落实到各专门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专题调研督办,将提案督办与视察、调研、民主监督等履职活动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相互提升。

  《深度文旅融合 打造主客共享的儿童友好型海岛旅游城市》作为市政协社法和民宗委的分类落实提案,注重加强和新闻媒体合作,制作舟山电视台《千岛共富委员行》新闻专题节目,以直观的形式,反映提案者和承办者聚焦儿童友好型海岛旅游城市建设,通过提案协商办理破解难题的全过程。在调研中,市政协妇联界委员蒋肖琛提出加强沉浸式空间打造和互动活动设计,推广舟山儿童研学项目,促进各级学校与科普基地间合作。办结有时限,建言无句点,政协委员从“一米高度”探寻良策、从未间断。

  委员接力+跟踪监督,助力补齐急救短板

  在城市公共场所普及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不仅是救急所需,更是构建城市应急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每年心脏猝死人数约54.4万人,仅有不足12%的人接受了AED急救。心脏骤停后4分钟是救命的“黄金时间”,因而AED也被称作是“救命神器”。自2020年起,多位政协委员便陆续提出相关建言,在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期间,市政协委员莫金刚又带来了《关于在全市公共交通设施上配备AED的建议》提案,其中包含一组数据:全市当时布设118台AED设备,定海仅10台,大量住人海岛尚未配置,补齐AED配置短板迫在眉睫。

  在两届委员接力建言下,一台台守护着广大有需要者和潜在需要者切身利益的仪器正呈现倍数增长。不到两年间,全市现已布设了503台AED设备,人均配置率提高至每万人4台。政协委员在跟踪督办调研中发现,各人流集中区域,尤其是运动人员较多、运动强度较大的体育场馆基本都完成配备,如市青少年体校一楼大厅、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门口、定海区热浪篮球馆一楼服务台等。场馆工作人员均按要求参加救护员培训,掌握AED设备正确使用方法,确保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市县携手+联动监督,助力“银发”乐享桑榆

  舟山是全省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面对社区养老的诸多痛点堵点,以家为圆心、社区为半径,如何蹚出一条更符合海岛实际、更受老年群体欢迎的经验之路,是市、县两级政协委员多年来孜孜以求的提案建言方向。

  在舟山探索开展市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的背景下,市政协委员俞赛飞等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适老化改造工作的建议》以及岱山县政协委员李彦杰《关于加快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的建议》,被市、县两级政协同时列为今年重点提案,共同呼吁适老化改造进一步普及观念、明确标准、加强市场化供给,得到了主办单位的高度重视。

  在去年的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王晓华就曾建议,应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适老化改造资金分摊机制,由政府和老年人子女共同出资,为老年人改造居家养老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和安全保障。在今年回访中,王晓华委员欣喜地看到,在蒲岙村低保老人周阿伯家中,原先破旧的房屋已被改造得焕然一新,墙面洁净整齐,安全扶手、防滑垫等适老化设施一应俱全。自2020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完成此类困难老人家庭免费适老化改造957户,致力于为困难老人的晚年创造一个更舒适、更安全、更温馨的生活环境。今年岱山县还出台《推进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和促进养老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从政策层面推进全县适老化改造工作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