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认识
王月琴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9月02日 第 02 版 )
□王月琴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愈发深刻认识到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真正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新期待,最终实现人民幸福是全面深化改革之根本目的。
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的物质生活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物质需求是第一位的,吃上饭是最主要的,所以说‘民以食为天’。”但对物质需要“以前我们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则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满足新时代人民高质量的物质生活需要须统筹兼顾物质需要之“质”的提升与物质需要之“量”的增长的关系。一方面,要以科技创新满足人民高质量的物质生活需要之“质”。新时代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物质生活需要。新时代十年科技创新不断引领人民的物质消费方式发生深刻变革,人民逐渐由生存性需要向发展性需要、享受性需要跃迁。在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民生领域愈发凸显出公共科技供给的普惠性,聚焦以数字化、智慧化、互动化的科技创新成果构建起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民生保障体系,人民不断升级的美好民生需要得到持续满足;另一方面,要以消除绝对贫困为基全面提高人民物质生活需要之“量”。习近平总书记讲“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要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只有社会生产力的高质量运行才能真正使新时代全体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整体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从而不断兑现着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承诺。
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的精神生活需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文化自信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精神生活需要。一方面,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高品质精神文化作品。新时代始终把人民心声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旨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作为文化的表现主体,以文化作品传达人民在民主、法治、教育、养老、医疗、环境等领域的愿望诉求,对人民关切做出积极回应与价值引导。新时代丰盈的精神文化产品不断促进着人民精神生活方式的健康发展、提升着人民的精神境界,并将最终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关注人民精神健康,汇聚人民精神力量。党和国家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问题进行调研了解,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对策以扩展人民精神生活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尤其是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病亡者家属等的心理疏导工作。加强舆论引导,强化正面宣传,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纾解公众疑虑,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舆论氛围。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凝聚民心,汇聚力量。
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诉求的社会生活需要
满足人民高诉求的社会生活需要就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寻找到全体人民意愿和诉求的最大公约数,实现对人民意志意愿的最大尊重,这是民主的真谛。一方面,要以民主制度保障人民公平正义诉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制度的八条有效标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丰富着民主制度形式,拓展着民主践行渠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要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协商民主为人民表达、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众人事情由众人商量”解决的有效工作机制等,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另一方面,要将民主制度践行于社会生活各领域各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只有将民主制度践行于人民生活的各领域、各环节才能真正解决人民所需,才能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于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人民有所呼,民主改革有所应,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真正实现发展的“为人民性”。
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须以真正实现人民幸福为根本归宿
实现人民幸福是新时代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开展了系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育实践活动,筑牢全体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涵养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为民正气,培养人民满意的“我将无我之人民公仆”,扑下身子为民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等。“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实现人民幸福是党矢志不渝的信念,也是新时代发展的根本归宿。新时代十年党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前进。人民充分发挥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创造精神,人民在劳动创造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体验到人生的真正价值与意义,从而持续收获着幸福,幸福感反过来又成为催生劳动创造的精神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因此我们要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共促共进中不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幸福,这是党的初心和使命。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