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谨以此文纪念“长治”舰起义75周年
“长治”舰武装起义
周永章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9月01日 第 02 版 )
后以“长治”舰起义故事为原型被拍成电影《海魂》
“长治”舰起义人员合影
毛主席为“南昌”舰的题词
□周永章
“75年前,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任战勤参谋,参加了解放舟山群岛的战役。就在22军前线指挥部研究部队如何突破国民党海空军封锁、备战攻占舟山本岛西部重要屏障金塘岛的关键时刻,发生了惊动国共双方最高统帅的重大事件——国民党海防第一舰队的旗舰‘长治’号成功武装起义,这对瓦解占据舟山群岛国民党守军的斗志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我军正在进行的解放舟山战役是重大利好!”
近日,今年97岁的浙江省军区舟山干休所离休干部桑元辅在回忆舟山战役时,提起“长治”舰武装起义,使我联想起自己1985年下半年在解放军报记者处工作时,曾采访过解放战争时期打入国民党海军的中共上海地下党员陈健藩和“长治” 舰部分起义老兵,听他们详细讲述了“长治”舰武装起义的经过和片断。
“长治”舰上的水兵3人小组
“长治”舰,其前身为日本海军的“宇治”号舰,由日本大阪铁工厂建造,1940年下水,舰长76米,满载排水量1350吨,航速20节,配备120毫米口径主炮3门和副炮8门,舰尾还安装有深水炸弹发射装置,防空对地反潜能力俱全,是一艘披着炮舰外衣的小型护卫舰。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国民党海军接收并易名为“长治”舰,有“长治久安”的寓意,后成为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一舰队的旗舰。可惜“长治”这个名字并没有给该舰和人民带来片刻安宁。
该舰火力强,航速快,解放战争期间不断对我山东、江苏等沿海沿江解放区进行袭扰。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长治”舰以浙江定海港为母港,频繁出动封锁周边海域,对我军发起解放舟山的战役形成一定威胁。
早在1948年初,我上海地下党组织派地下党员陈健藩等打入国民党海军,通过老乡与“长治”舰上的进步水兵陈仁珊等人建立了秘密联系,宣传我党政策,鼓励他们弃暗投明。为实施起义计划,不久该舰陈仁珊、林寿安、李春官奉命组建水兵3人小组。
陈仁珊是帆缆中士(另一说是枪炮下士),身材魁梧,为人慷慨仗义,和舰上士兵有着广泛的联系,尤为可贵的是具有很强的爱国思想,对国民党打内战和腐败心生不满。在我地下党员的启发和帮助下,他逐步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蒋介石搞内战、搞独裁,不得人心,早晚要垮台。后由陈健藩介绍秘密发展成为中共党员。
林寿安是枪炮上士,为人机智多谋。他和帆缆中士李春官虽然还不是共产党员,但由于都出身贫苦农民,对国民党的统治早有不满,思想进步,都有着参加共产党的要求。
李春官曾有过一次为时短暂但很不寻常的经历:1947年初夏,“长治”舰到山东沿海一带巡航时,发现当地一艘民船很可疑,舰值星官派李春官等4名水兵押船落帆,带回基地处理。岂料这艘民船拖在“长治”舰后面航行至半夜,缆绳突然断了,舰上值班官兵竟未察觉。其实此民船是我山东解放区的民船(船上有民兵),常为解放军部队运送粮食等物资,此时押民船的李春官等水兵,反而成为我方的俘虏。解放区的军民对他们以礼相待,专门安排福建老乡陪同他们到解放区参观,解放区军民团结、官兵一致的情景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被释放时,解放军还发路费让他们回家或投靠亲戚。李春官阴差阳错,顺利通过国民党海军相关人员的审查,最后仍回到“长治”舰当水兵,但心中对我解放区的好感和向往未改变。
渡江战役前后,“长治”舰因军官处事不公、克扣水兵军饷等曾发生过两次士兵骚动,但都被镇压下去了,好在陈仁珊等3人小组未暴露。国民党当局为加强对“长治”舰的控制,调来数名山东籍军官对该舰实施“换血”,其中主要军官都经过精挑细选,掌握了舰上一切重要部门。这使舰上占绝大部分的福建官兵更是受到排挤和打压,加剧了舰上内部的派系矛盾和斗争。
组织策动“长治”舰起义,由时任中共上海局外县委员会副书记周克具体部署,陈健藩等人协助进行。大家一起分析研究了形势,认为策反舰上军官几无可能,决定走组织下层士兵起义和“流血起义”的准备。为了表达坚定决心,陈仁珊将自己唯一的“财产”(一枚金戒指)请陈健藩转交他的妈妈,表示自己万一牺牲了,可以让妈妈暂时维持生活或留个纪念。
但因武装起义条件等尚未成熟,起义时间只好推迟。上海解放后,“长治”舰驻泊于舟山定海港。陈仁珊等人根据上级指示精神,通过串联陆续发展了43名进步士兵,占了全舰官兵的近四分之一。他们中除1人是台湾籍外,其他都是福建籍士兵,分别在轮机、航海、枪炮、通信等重要部门。
1949年8月18日傍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在无制空、制海权的情况下,用木帆船渡海打响了舟山战役,首战大榭岛告捷,全歼该岛国民党守军1448人,震动了舟山守敌和定海国民党军防卫司令部。该舰3人水兵小组碰头后认为,这是一个极好时机,此时武装起义,既对舟山的国民党守军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可以瓦解敌人的斗志,又配合了解放军正在进行的舟山战役。起义还会吸引一批士兵参加,大部分官兵可能会随大流,跟着起义队伍走,只有极少数顽固的反动分子会抵抗,但只要准备充分,控制驾驶台、机舱、无线电室等要害部门,起义定会成功。
当时国民党特工人员对舰上人员的监视很紧,在舰上无法商议和部署起义行动。此时,正逢舟山干旱,舰上缺淡水,3人小组就暗中分头联系大家以上岸找水源、洗衣服或购物等为名请假,在岛上山岙废弃的冰厂里召开了一次人数最多的会议,除少数在舰上把风担任执勤的人员外,共有35人参加会议。
会上明确了各组起义士兵的战斗岗位和职责,及武装起义时以敲舰钟为号和发放武器弹药的时机等事宜,并规定了保密纪律。同时共同宣誓:如起义失败,就打开舱底门或炸毁军舰,与敌人同归于尽。
会议还同意由李春官执笔起草给全舰官兵的信,信中宣传国民党、蒋介石集团面临灭亡,只有起义,投奔共产党,才有出路,才有光明前途。准备武装起义时给全舰官兵宣读。
凌晨舰上响起起义的钟声
1949年9月中旬,“长治”舰奉命到大戢山一带海面执行封锁吴淞口的任务,舱面增加重机枪,严禁船只进入上海港。陈仁珊等认为:此处离上海很近,是武装起义的有利时机;起义时间定在午夜或凌晨,这个时间正是舰上官兵睡得最死的时候。为了防止舰上反动军官进行反抗,3人小组决定采取分头行动的方式,舰上每个反动军官都派人盯着,起义行动一开始,趁其不备,迅速将他们解决掉。
此时,英国一艘要进吴淞口的商船被“长治”舰扣留。船上的外国船员带着大批走私手表,眼看不能到上海去卖,就向“长治”舰上的水兵们廉价兜售。大家觉得价钱便宜,纷纷买了新表。这对统一行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起义那天,约定口令为“耶稣”。由于当夜不少士兵到值班处去核对手表时间,引起了舰上值星官的怀疑:“为什么这么多的人来对表?”“大家刚买了新表,打赌谁的表走得最准。”幸好值更长严拱纯(系起义成员)机智地应对盘问,才化险为夷。
当时暑气未消,天气闷热。晚上,大多数水兵都露天睡在舱面甲板上。当晚9时左右,天突然下起雨,在甲板上睡觉的士兵纷纷钻进了船舱。3人小组抓住这一机会,立刻用暗号发出起义行动命令。陈仁珊等迅速打开枪械库,给起义士兵分发武器。
“当!当!……”1949年9月19日凌晨2时零5分,按约定的起义时间,舰钟敲响了。起义士兵在陈仁珊、林寿安、李春官的指挥下迅速行动,投入战斗。
林寿安、李春官分别率领起义士兵首先冲进驾驶室和军官住舱,当场击毙持枪抵抗的值更官和一名特务。敌舰长胡敬瑞与当晚值班的航海官负隅顽抗时被打死。守在电讯房门口的起义士兵飞快冲进电讯房,控制住值班人员,截断舰和外界的联系。放下武器的反动军官被关押到舱底,起义士兵快速占领舰上要害部门。
这时,在前甲板上发生了激烈的战斗。10多名反动士兵在睡梦中被枪声惊醒,慌乱中拿起武器冲出舱门,和守在甲板上的起义士兵交上了火,双方短兵相接,场面一时非常混乱。情急之下,起义士兵董须望抓起一挺机枪,对着海空一阵扫射,这些反动士兵听到密集的枪声吓得很快就举手投降。
几乎在同时,隐藏在指挥塔的副舰长孔祥栋,突然居高临下向起义士兵射击。他发现舰上单双联火炮旁有4箱炮弹,举枪射击引爆后,接着又向另一处燃烧弹射击。舰甲板上霎时火光冲天,其中有12发重型炮弹的弹头在烈火中烧烤着,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而甲板下面就是弹药舱,如果舰上的大火引爆下面的弹药,后果不堪设想!危急关头,陈仁珊带着起义士兵击毙孔祥栋后,当即奋不顾身地冲进火堆,抢出尚未爆炸的12发炮弹扔到海里,避免了舰毁人亡的惨剧。机舱里的起义水兵也将水抽上来,大家一起扑灭了甲板上的大火。
经过约一个小时的激烈战斗,舰上的反动官兵死的死,降的降。起义士兵完全控制了全舰。随后,“长治”舰向上海港驶去。为了不造成误会,“长治” 舰在进吴淞口时,起义士兵将主炮罩上炮衣,炮口朝下。舰樯上还挂上了白布。当舰驶进吴淞口时,全舰士兵齐声高呼:“解放军,我们是起义的!”
当日拂晓5时,当“长治”舰驶到上海外滩武昌路码头时,我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首任上海市长陈毅亲自带领上海军民来迎接。
蒋介石闻讯“长治”舰起义的消息后气急败坏,当即摔了茶杯,拍着桌子对国民党海军司令桂永清大叫:“立即派飞机过去,把‘长治’舰给我炸沉,决不能让共产党得到它!”很快,国民党飞机飞到了黄浦江上空,扔下数枚炸弹。按照陈毅司令员的安排,“长治”舰连夜开往南京。
在南京燕子矶华东海军基地码头,解放军为武装起义的“长治”舰人员举行了热烈隆重的欢迎仪式。也许是因为这个场面太激动人心了,陈仁珊等感动得当众下跪,并磕响头表示感激。
“长治”舰尽管盖上了渔网作为伪装,但其行踪还是被国民党飞机发现。9月22日,国民党又先后派出8架战斗机到南京燕子矶上空猛烈轰炸,几枚炸弹在“长治”舰附近的江水里爆炸,激起的气浪和巨大的浪花不断拍击到舰甲板上,起义人员有的被炸伤。为了起义人员的安全和保护“长治”舰不被炸毁,华东海军领导经请示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同意,将舰上的主要仪器、电台、火炮等重要装备拆卸后,由陈仁珊等起义士兵于9月24日晚将“长治”舰开至燕子矶以东江面,随后将底舱门打开,让舰体缓缓沉入长江。
为迷惑国民党当局,新华社于9月27日播报电讯称:“长治”舰被国民党空军飞机炸沉入江。
“长治”舰迎来新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之际,在南京接受检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威武雄壮的仪仗队里,有一列由“长治”舰起义人员组成的“长治中队”,十分引人注目。
10月10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长治号舰全体起义人员发来电报,高度评价起义人员的爱国行动。电文如下:
长治号全体起义的同志们:
庆祝你们的英勇的起义行动。由于国民党海军内的爱国官兵陆续起义,人民海军已迅速发展。希望你们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建设中国人民海军和完成解放中国全境的伟大事业。
毛泽东 朱德
一九四九年十月十日
1949年底,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防力量在沪宁地区的加强,国民党对沪宁杭的空中封锁逐步解除。1950年2月24日,“长治”舰在江底沉睡数月后,在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张爱萍的部署下,被整体打捞出水,送往上海江南造船厂进行大修,该舰前后主炮还换成了战斗力超群的苏造130毫米舰炮。
1950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海军在南京草鞋峡江面举行了华东海军成立一周年暨舰艇命名授旗大会。是时,“长治”大修尚未出厂,但在颁布的命名令上,“长治”舰被命名为“南昌”舰。后作为我华东海军舰艇部队的指挥舰,编入海军东海舰队,驻防舟山。
随后,“南昌”舰在守卫舟山群岛和解放一江山岛等浙江沿海岛屿的战役战斗中屡建战功,国民党海军闻风丧胆,难与匹敌。
1953年2月24日,毛泽东主席视察华东海军,登上“南昌”舰,为其题写了“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光辉题词。在罗瑞卿等将军的陪同下,毛主席还亲切接见了领导起义的陈仁珊等人。陈仁珊此时已升任“南昌”舰副舰长。毛主席详细询问了“长治”舰起义的过程及起义后的人员情况,勉励他们为人民海军的建设多做贡献。毛主席说:“你和你的同志们,走的是一条光明的路。你们是老海军,要同野战军来的、从学校参干的同志,团结起来。他们是新海军,你们要帮助他们学技术,学会驾驶军舰,共同努力,建设人民海军。”
为纪念毛泽东主席1953年2月24日视察“南昌”舰,该舰后被授予荣誉舷号53—224。
上世纪50年代末,上海电影制片厂以“长治”舰起义为故事原型,相继拍摄成电影《海魂》《长虹号起义》,在全国上映,轰动一时。
1979年,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作为人民海军中服役时间最长的军舰之一,“南昌”舰在旅顺光荣退役。
当年“长治”舰的武装起义人员,为建设人民海军、解放东南沿海岛屿和保卫海疆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也将为后人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