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聚焦九大产业链启动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
累计到今年6月底,我市高价值发明专利达1697件,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1063件,占比超过六成
何菁 俞学思 祝茜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9月01日 第 01 版 )
□记者 何菁 实习生 俞学思
通讯员 祝茜
本报讯 高价值专利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记者近日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浙江海洋大学、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9家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的专利培育项目被确定为2024年度舟山市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舟山市7412工厂的项目入选全省首批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
“我们入选的是海洋能发电装备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项目,研发方向为海洋能发电装备,涉及波浪能、潮汐能、风能等的综合利用,我们为此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精力。”在浙江海洋大学科学技术处副处长陶亨聪看来,目前高校科研与产业发展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壁垒。比如部分企业在海洋能发电装备开发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却不知道高校能提供这方面的技术。而高校同样面临科研成果无法快速转化、应用到市场中去的困境。
陶亨聪说,我市开展的高价值专利项目培育工作,能为高校和企业搭建联动的平台,打通了科研成果从高校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接下去,该校将充分利用项目培育期,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突破海洋能发电装备的关键技术,将专利从“书架”搬上“货架”,进一步发挥专利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市7412工厂承担的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是“无铁芯轴向磁通电机/发电机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在该公司副总经理闫洪军看来,面对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情况,很多企业都在通过专利“跑马圈地”,若想“后来者居上”,必须在“关隘”上下功夫,而培育高价值专利就是“占住关隘”的有力途径。“可以说,这次入选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与我们的发展和项目需求不谋而合。”闫洪军说。
“更好地保护、培育和激励高价值发明专利,对于促进创新进步,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3月,我市印发的《舟山市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7年)》明确,聚焦我市九大现代海洋产业链,面向具有一定技术领先地位、取得一定创新成果的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建设。根据方案,我市将通过2年培育期,形成一批高价值专利成果,提升专利转移转化效益,对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的给予最高20万元的财政资金支持。到2027年底,我市将累计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15个以上,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基地2个以上,全市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在16件以上。
据了解,市市场监管局还同步开展了发明专利获权提速行动,指导我市创新主体进入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预审备案通道。通过该通道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时间可缩短到3~6个月。目前,我市已有141家创新主体通过省保护中心快速预审备案,已提交专利快速预审件105件。累计到今年6月底,我市高价值发明专利已达1697件。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累计1063件,占比超过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