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舟山各方人士的帮助下,去台老兵袁德全的舟山亲属被顺利找到。昨天,袁德全的后代从台湾赶来寻亲——
“这口音和我外公一样,真亲切!”
陈逸麟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8月28日 第 02 版 )
张靖伟(中)携妻女到三星村看望袁连品(左一)和袁阿潘(左二)老人
扫一扫 看视频
□记者 陈逸麟 文/摄
“您跟我外公长得真像!”昨天中午11时,从台湾抵舟的张靖伟带着妻子女儿,来到了定海区马岙街道三星村袁阿潘老人的家中,看到袁阿潘,他直呼亲切。
袁阿潘老人笑吟吟地看着眼前的“后生”,一个劲地说:“好足了!好足了!”他拿起张靖伟递来的照片仔细端详,嘴里呢喃道:“这就是德全公公!这就是德全公公!”
一张照片,一段血浓于水的亲情,让两双手在舟山紧紧相握。
“阿祖是浙江舟山人,叫袁德全……”今年7月,张靖伟的女儿在网络求助,希望找到曾祖父袁德全的舟山亲属,他的舟山朋友联系到了“竞舟”记者。
很快,一条寻亲视频在“竞舟新闻”视频号发布,并在舟山引发强烈反响,不少网友都在评论区提供线索。从事舟山去台老兵历史研究多年的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孙峰也联系记者,愿意提供帮助。
“不少舟山人家族中都会有那么一两个当年去台的亲人,正因如此,这样的寻亲故事非常能引发舟山人的情感共鸣。”孙峰说。
7月28日,孙峰和记者到市图书馆查阅《定海旅台人物录》,在第351页中找到了袁德全的名字,其中记载,老人祖籍定海马岙三星村景陶下袁。
当天下午,记者在三星村碰到了袁阿潘老人,当记者向他展示袁德全老人的照片时,他立马喊出了“我认识,这是德全公公”。
消息第一时间传递给了还在台湾的张靖伟一家。“回大陆探亲是外公毕生的心愿,但遗憾的是直到他去世都没能实现。今天我终于能够完成他的心愿了!”张靖伟说,一家人当即就开始着手规划来舟山寻亲的行程。
漫步在马岙三星村,浓浓的舟山乡音激活了张靖伟脑海深处的记忆:“这口音跟我外公一模一样,小时候,我一直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但现在,真让人感到亲切。”
在袁阿潘老人的带领下,张靖伟一家走访了袁连品等几位还在世的亲属,看一看袁德全当年住过的老宅,并到村里袁氏祠堂寻根。
一路走,一路聊,袁德全老人的更多人生细节一一浮现。
1950年5月,袁德全随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并与当地一位女性结婚,成了张靖伟母亲的养父。此后袁德全再未生儿育女,直到2001年去世。
“外公在我们村里评价很好,从来没跟人红过脸。他跟外婆结婚时,外婆已经有5个孩子了,他把我母亲5兄妹视如己出,抚养长大。”张靖伟感慨道。
“我爷爷是德全公公的亲哥哥,记得40多年前,他曾寄来过一封家书。他原先在舟山有妻子儿子,现在也都不在了。”袁阿潘老人回忆道。
“德全公公对我们小辈很好,我还记得,当年我姐姐结婚,吃酒席的时候,他给我夹了很多菜。”袁连品老人也回忆道。
咫尺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落叶归根,是袁德全老人毕生的心愿。如今,这份亲情纽带已由他的后辈们传承延续。
“我们会经常回来看看。”张靖伟说。两岸血浓于水,愿每一位离家的老兵,都能看上一眼家乡;愿每一位离开的老兵,都能找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