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胡佳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8月22日 第 03 版 )
□胡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为中国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这既是有效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必然选择,也是以开放促改革,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
一、准确把握制度型开放的基本内涵
制度型开放是一国高水平开放的核心内容,既区别于传统国际经贸规则下的商品与要素流动型开放,也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的重要举措。如果说传统的商品与要素的流动型开放,旨在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本质上属于“边境开放”措施或“门槛式开放”的话,那么制度型开放则是规则和制度体系的开放,即通过国内深层次改革,推动国内规则体系和基本制度框架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双向有机衔接,并通过制度创新和制度外溢,向世界提供有效制度供给的开放,旨在提高中国的国际制度性话语权。其中,“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作为制度型开放的核心要素,既高度关联,又构成有机统一整体。
“规则开放”要求主动对标国际经贸规则,推进国内规则和国际规则的双向借鉴和相互融通,实现国际规则国内化和国内规则国际化。一方面,完善国内规则,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并引领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建设,将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国内经验和规则上升为国际规则,以此提高中国在国际规则变革中的话语权。
“规制开放” 要求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准确把握国际规制合作的演变特征和发展趋势,不断加强国际规制合作,实现与国际规制有机协调、互补互利,以提升国际贸易效率和效益,助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世界经济稳步增长。
“管理开放” 要求深化国内改革,破除阻碍经营主体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障碍,缩短负面清单列表,消除隐性壁垒,最大限度降低交易成本,建立要素充分流动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标准开放” 要求通过深层次改革,降低消除国内外标准差异形成的市场准入门槛和技术壁垒,推动国内行业标准与国际接轨,加快中国标准走出去的步伐。
二、深刻理解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意义
一是有效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要体现在:第一,经济全球化格局逐步改写。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占全球经济比重提升至40%以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其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话语权、影响力在不断提高。第二,经济全球化链条加快重塑。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冲突导致一些国家立足自身发展制定经贸规则,“脱钩”“断链”“去风险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呈现近岸化、友岸化、短链化,经贸合作成本大幅提升。第三,经济全球化动能推陈出新。跨境电商、数字贸易迅猛发展,5G、AI等前沿关键技术多点突破、交叉汇聚、融合发展,推动以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服务与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各国积极抢占新规则、新标准制定的战略制高点。这必然要求中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在坚定维护联合国框架下,共建以制度为基础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贡献更多中国方案;在改革西方主导的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经贸规则中发挥更多积极作用;在自身领先优势领域,积极参与并引领全球规则制定。
二是以开放促改革,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期,高质量发展正面临产业体系大而不强、宽而不深、全而不精,全国统一大市场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供需不匹配、不适应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问题亟待破解等发展瓶颈。这就需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国内深层次改革,着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通过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破解阻滞经济循环畅通的堵点卡点,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无歧视性的统一的市场准入要求、竞争规则和监管执法体系,激发微观经营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打破区域封锁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当前中国正在以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可以进一步形成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有利于吸引全球先进生产要素集聚,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加快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三、努力在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上取得新突破
一要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这既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的题中之意,也是发展自身、造福世界、推动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合力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加快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持续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推动商签更多高标准自贸协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深化拓展对外经贸关系,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提升开放合作空间,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提高中国全球要素资源配置水平。
二要加快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是中国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的重要载体和前沿阵地,在率先探索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激发制度创新活力和动力、拓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度和广度中发挥重要作用。要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和交易成本,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为进一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加入国际高标准经贸协定积累实践经验。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商务人员临时入境、数字贸易、营商环境、风险防控等领域,做好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发挥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加快构建与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以打造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为特色,要积极探索与国际接轨的交易模式创新,形成燃料油、铁矿石等国际现货价格指数,持续扩大全球市场影响力。
三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始终做经济全球化的坚定维护者、全球治理变革的积极贡献者、全球开放合作的重要推动者,凝聚全球开放共识,汇聚全球开放合力,推动全球经济向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性议题探讨和规则制定,在贸易投资、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要领域,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加强与权威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战略对接合作,深化与共建国家规则标准对接合作,加强标准互认合作及标准信息互换。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在数据跨境流动、数据隐私保护、数字人民币等重要方面探索建立治理规则,建立多边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主动参与国际组织数字经济议题谈判等,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四要统筹处理好开放和安全的关系。安全是开放的底线,也是中国这艘巨轮行稳致远的底盘。要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着力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高水平开放中更好维护国家安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等制度,为开放发展上好“保险”。将自贸试验区作为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安全测试区,打造各领域风险场景,加大开放压力测试,完善跨部门、跨区域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筑牢高水平开放的安全底线,在更高开放水平上动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作者单位:中共舟山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