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全民崇尚英雄精神之基 汇聚民族复兴磅礴奋进之力

叶臻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8月15日 第 04 版 )

  □叶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优化英模人物宣传学习机制。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和各类群众性主题活动组织机制,推动全社会崇尚英雄、缅怀先烈、争做先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躬身践行,率先垂范,如瞻仰革命圣地、发表重要讲话、完善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等,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步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世界的面貌,新时代的中国站在了历史发展的新起点。值此关键时期,弘扬英雄精神,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民族复兴的迫切需要。

  一、新时代弘扬英雄精神,不仅意味着对传统价值的承继,更是一种深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展现

  英雄精神在中华文化的血脉中源远流长,体现为“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与“忠孝勇毅”的人格典范。英雄人物的壮举既是个体意志的彰显,也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英雄与时代的互动,展现了“知行合一”的实践智慧,即英雄之“知”源于对时代需求的深刻洞察,而“行”则体现在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当的行动之中。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无不展现了个体如何以“智”明辨是非,以“信”坚守道义,最终以“勇毅”维护个人与民族尊严的壮烈抉择,成为激励后世的精神灯塔。新时代弘扬英雄精神,是在历史长河中挖掘、提炼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是对传统文化中英雄精神的纵向承续与横向拓展。它要求我们深刻理解传统文化中的英雄精神与现代社会价值体系的内在一致性,通过批判性继承,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形成既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英雄主义价值观。

  从纵向维度而言,这一过程是对英雄精神历史连续性的深刻把握与承继,旨在构建一条从古至今的精神线索,凸显英雄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功能与文化意义,展现其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独特作用与深远影响。横向拓展,意味着在广泛的社会文化领域内,寻找英雄精神与当代社会价值观的契合点,将英雄精神的精髓与现代社会的多元需求相结合,使之在教育、艺术、传媒、公共政策等多个层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新时代弘扬英雄精神,要深入探究中国共产党人英雄精神的传承与演进

  英雄精神是通过无数个体的存在与实践得以具体化与传承的,他们以自身的行动与成就,为这种精神特质赋予了切实可感的形态与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这三类群体,便是英雄精神的形成主体,犹如恒星般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直至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不仅照亮了民族前行的道路,亦成为时代精神的鲜活注脚。

  秉持“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革命烈士。作为革命年代的英勇先驱,他们以生命为代价,将共产主义信仰的火炬高高举起。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夏明翰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豪迈诗篇;面对敌人的百般利诱,方志敏在囹圄之中发出了“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铮铮誓言;面对酷刑和死亡的威胁,恽代英坚毅地说:“要摧毁这座地狱,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他们身上所展现的牺牲精神,是对集体主义与国家利益至上原则的深刻诠释,为后续时代树立了不朽的道德标杆。

  矢志“任重道远而不辞”的英雄人物。在国家建设与改革的各个阶段,英雄人物以非凡的毅力和智慧,开拓进取,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如“铁人”王进喜,在大庆油田开发初期,面对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技术挑战,他喊出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又如“改革先锋”获得者孔繁森,以“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的无私情怀,两次进藏、勤政为民,并满腔热忱化为实际行动,展现了“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崇高精神。他们不仅在物质层面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更在精神层面树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笃行“鞠躬尽瘁终不悔”的先进模范。他们活跃于社会的各个角落,从科技前沿到田间地头,从教育医疗到公共服务,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卓越的工作表现,成为了新时代的道德典范。终其一生穿梭于田间地头的袁隆平院士,在医药科研领域默默耕耘的屠呦呦教授,在偏远山区点亮教育灯塔的张桂梅校长,以及那些常年驻守边疆的解放军战士、用心血培育祖国栋梁之才的广大人民教师等等,这些模范人物以各自的方式诠释了“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的深刻哲理。不论是在聚光灯下还是在无人问津的角落,每一个为理想和责任付出的人,都是这个时代最闪亮的星,共同织就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总之,不同时代的英雄以其独特的生命叙事,诠释了英雄精神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多样性和时代性。这些个体,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舍生取义,还是和平建设时期的无私奉献,乃至新时代的创新引领与责任担当,都以其具体而微的行动,构建了一部生动的英雄编年史,深刻地影响了国家身份的构建与民族精神的凝练。

  三、新时代弘扬英雄精神,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有力回击

  在新时代的宏伟征程上,传承与弘扬英雄精神,不仅是对历史的深切回响,更是对未来的前瞻擘画,承载着激发全民族精神动能、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力量的深远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英雄精神。以设立烈士纪念日为序章,“铭大德于社稷”;继而构建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彰大义于国疆”;最终,立法护佑英雄烈士,“昭大信于四海”……一系列高屋建瓴的举措,无不是对历史深沉的致敬与对英灵崇高的礼赞,彰显了党和国家对历史的虔敬追思及对英雄烈士的尊崇之情。

  然而,在当前社会思潮中,历史虚无主义以其隐蔽而狡黠的姿态,悄然蔓延,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文化逆流。这一思潮不仅体现在对民族英雄与革命先烈形象的恶意篡改与贬低上,更通过迎合大众猎奇趣味的“戏说历史”“独家报道”等娱乐化叙事策略,巧妙地运用移花接木与断章取义的手法,将原本庄严崇高的历史事件与人物事迹,转化为供人消遣的对象,以此来讥讽英雄、嘲弄先烈,其目的在于通过混淆视听、误导公众,达到破坏历史共识、瓦解文化自信的根本目的。

  为了有效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必须从多方面着手:加强对历史教育的重视,提升公众的历史意识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人们能够辨别真伪,理解历史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强化法律法规,对歪曲历史的行为进行法律上的约束,保护历史的真实性不受侵犯;通过媒体宣传和社会活动,积极弘扬英雄精神,重建并巩固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基础。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有效地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维护历史的真实性与尊严,进而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家的长远发展。

  盛世流转英杰显,策马扬鞭待楷模。每一片亟待耕耘的土地,每一座等待跨越的山峰,都是新时代的“娄山关”与“腊子口”。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既充满无限憧憬又暗含重重挑战的历史交汇期。此刻,国家的繁荣与民族的复兴,亟待每一位中华儿女的深切参与与无私奉献,呼唤着更多心怀壮志、肩扛重任的英雄豪杰挺身而出,以策马奔腾之姿,引领时代风尚,树立时代楷模!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