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文化特派员董安涛走进南岙村谋划文化阵地改造提升

视村民为“读者” 为“读者”送文化

胡帆 夏涵婷 赵引飞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8月15日 第 02 版 )

  受访者供图

  □记者 胡帆

  通讯员 夏涵婷 赵引飞

  本报讯  “当时我是独自进村的,刚在村口问起南岙村,村民们就热情地围了上来。他们兴致勃勃细数村里的文艺活动,哪个戏曲特别好看,哪个活动大家参与度高……还与我分享了村里的风土人情和各类故事,让我瞬间沉浸在了南岙村独特的文化氛围之中。”近日,在普陀区展茅街道南岙村,省级文化特派员董安涛向记者讲述他第一次到南岙村与村民交谈的情景。

  董安涛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的一名编辑,自今年5月起,他以省级文化特派员的身份来到南岙村,开启了为期2年的文化帮扶工作。

  近年来,南岙村依托一系列文化阵地,其中包括南岙文化礼堂这一核心,以及道德讲堂、农家书屋、党建工作室等辅助设施,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村里自发组织了女子舟山锣鼓队、健身舞队、丝竹乐社、西鼓队、戏曲队等社团,活动丰富、远近闻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村里老旧的文化礼堂已经无法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亟待进行重建和提升。同时,村史馆等其他文化阵地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改造。

  面对这些问题,董安涛积极与街道、村里沟通,提出了“南岙村文化阵地改造及文化提升计划”,第一步便是建强文化服务阵地,增强文化服务活力,协助推进南岙村史馆、农家书屋、文化礼堂的重建以及后续提升改造。“我会发挥我的个人所长,去梳理南岙村历史脉络,挖掘村里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收集文物和文献资料,记录和展现南岙村的村史变迁、留住农耕乡愁。”董安涛说。

  “打造一个极具南岙特色的村史馆和文化礼堂,使村民们能够更深刻地了解和珍视自己的文化根源,也是我们街道一直在努力的方向。董老师的到来,让我们更有信心把这件事情做好。”东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郑哲表示。

  目前,南岙村的村史馆、农家书屋以及文化礼堂的改造升级即将进行,董安涛作为这些项目的参与者,计划利用农家书屋资源,在村小组设立特色农家书院和读书角,方便村民随时阅读。他还利用其所在工作单位的资源优势,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活动引入南岙村。近日,他和同事们为南岙村的20多名儿童带来了一堂以《科学实验室》为基础的科学启蒙课,受到孩子们欢迎(见图)。

  “课堂上的氛围格外活跃,孩子们都积极动手,积极探寻科学的深邃与奇妙。”董安涛说,“让孩子们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是构筑他们丰富多彩童年的关键。我有一个愿景:为乡村的孩子打造一个内容更为充实、形式更加多样、覆盖范围更广的文化活动载体。我认为,这也是南岙村文化振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出版社编辑,我平时扮演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角色。这次来到南岙村,我要把村民视为自己的读者,与‘读者’深入交流,努力将工作技能运用于文化传承与发展中,为南岙村振兴发展贡献一分力量。”董安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