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首期水獭公益监测员培训在金塘举行
吴建波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8月13日 第 05 版 )
□记者 吴建波
本报讯 近日,驻在金塘的公益组织——原乡生态金塘水獭保护工作站首次组织水獭公益监测员培训活动,50名经过遴选的报名者分批参与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培训,为金塘水獭保护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原乡生态金塘水獭保护工作站自去年10月进驻金塘以来,已初步掌握水獭分布和活动规律。为了提高社区公众对水獭的认知和保护意识,促进公众参与,工作站于7月23日启动“2024年水獭公益监测员”项目,并在线上开放了招募通道。
“大的可能有20斤,脚印有6厘米大,在金塘北部周边。”“爸爸说在他小时候嵊泗有很多水獭,晚上到家门口偷东西吃。”……监测员招募活动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不少网友关注,不少人纷纷在报道招募活动的竞舟新闻视频号中留言,讲起自己知道的水獭往事。
“该项目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但参与者需要自行承担交通、食宿支出。尽管如此,公众参与水獭保护的热情还是让我们大吃一惊。”工作站负责人陈奕宁对记者说,开放报名后的短短一周内,报名人数就超过100名,远超第一期培训原定人数上限,工作人员不得不提前结束报名,“报名者当中,大多数人来自舟山、宁波等地,也有从湖南、北京发来报名表的。从职业上看,有高校老师、插画师、理发师等。”
8月3日和4日,首期水獭监测员培训分4场举行。陈奕宁等工作人员为水獭公益监测员介绍了水獭生活习性、保护现状以及工作站现阶段工作重点等内容。
多位在金塘长期生活的监测员表示,他们对水獭并不陌生,数十年前金塘的水獭比现在更加繁盛。在模糊的记忆中和口口相传的叙事里,水獭曾经活跃在金塘的农田、水渠、海塘、水库等处。今年55岁的金塘本地监测员王继光还回忆起跟水獭有关的故事:一位本地人塘养的鱼一夜之间都消失无踪,后来被发现时鱼都去了同一个地方,但每一条鱼都没有鱼头,大家猜测是被“水鬼”偷去。
“其实,这是水獭物种典型的‘獭祭鱼’现象,水獭喜欢吃鱼头,我们在金塘多个河岸边发现过没有鱼头的死鱼,这是它捕食的一种习惯。”金塘水獭保护工作站工作人员陈纪元拿出几张实地拍摄的照片对记者说。
在实地考察培训中,水獭公益监测员们顶着烈日学习了如何观察水獭的粪便、脚印痕迹等,对水獭的认知更加清晰。“我们希望通过水獭监测员培训,让更多人在不同的城市、农村发现水獭踪迹,帮助收集水獭情报,传播水獭保护的理念。”陈奕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