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 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建言献策

全市社会科学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黄燕玲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8月13日 第 04 版 )

  □记者 黄燕玲

  ●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推进舟山渔业现代化

  □江明方

  渔业是舟山的传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民生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进一步深化舟山渔业改革,发展渔业新质生产力,推进渔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为此,舟山市已作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成立舟山市海洋经济发展局、在全省创新开展“大综合一体化”海洋行政执法改革、出台《关于推进深远海养殖项目高效审批若干措施》等一系列举措,为更好推动舟山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舟山应大力发展渔业新质生产力,推进渔业现代化。例如通过新技术应用,实现国内捕捞提质增效;大力发展渔业物联网;高质量发展海水养殖业、海洋渔业等;做好“一条鱼”全产业链文章,蓄力捕捞、养殖、精深加工、现代商贸、渔旅休闲、海洋生物医药、高端装备、高技术服务和融合业态等现代海洋渔业全产业链各环节高新发展。

  接下来,舟山应该不断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例如加强渔港和渔港经济区建设,重点做好岱山渔港经济区项目、定海区渔港经济区项目这两个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试点;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加强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同时,不断加强海洋行政执法和法制建设、加强渔业科技工作、加强渔业人才的培养、加强渔业文化保护和培育。在大黄鱼等水产原种良种的保育选育技术、深水网箱技术、养成技术、新材料渔船建造、渔船水产品冷冻保鲜技术、水产品预制菜开发、远洋水产品加工技术等重点领域进行攻关。

  作者单位:市海洋与渔业经济学会

  ●支持实体经济推动产品及服务升级

  □贺能斌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届三中全会都承担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使命,而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以及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也是改革的重点议题。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与金融直接相关的表述超过1200字,34次提到“金融”。

  与《决定》一并公布的还有《说明》。《说明》可以看作对《决定》的重点解释,共3次提到“金融”:第1次,提出“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第2次,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3次,强调“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

  积极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以我们工行舟山分行为例,目前,我行全力以赴支持实体经济。全力支持舟山“985”重点工程、海洋经济、自贸区建设等重点领域,将信贷资源毫无保留地提供给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升级,推出了余值贷、渔业贷、浙科e贷、融e借等新产品;同时,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取消了手工补息的高息存款产品,切实防范金融的空转风险;支持房地产相关企业的资金需求,促进“保交楼、保交房”,优化调整了个人按揭贷款的便民惠民政策等等。今年上半年,我行累计投放贷款约250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4倍,净增贷款约80亿元,处于当地国有银行领先水平。

  作者单位:市金融学会、工行舟山分行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动力

  □王建友

  全会在《决定》里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上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要实行什么样的改革以及怎样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尤其是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牵一发动全局的实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动力。如果从“过河论”的视角来阐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重大理论问题,那么目前改革历程已经到了我们该怎么“摸着石头过河”。

  第一,关键点在于“全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某一个领域的变革,而是涉及到国家建设事业发展全局的体制、机制甚至是制度变革。

  第二,从系统观念来看,尤其是要深刻理解什么是“进一步”的内容。在这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四个迫切需要”阐释了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考量,并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内容做了“五个注重”的说明,这些就是对“进一步”的科学解释。

  第三,要从“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整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相统一”上辩证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空间的并存性、时间上的继起性。从改革开放的历史看,改革的推进具有鲜明的时代需求的价值排序,即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生态“五位一体”改革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这样的改革谋划中改革在某一阶段上具有鲜明侧重点和补短板的协调推进,也有某一阶段的整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持续发力。在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第二部分,就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部署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它明确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新的路线图、时间表,7个战略聚焦,需要细分的300多项改革,涉及到全面改革的机制、体制乃至制度等15个层面,其中部分是对过去改革措施的完善与提升,有的是在新的实践需要下和通过试点摸索出的新改革举措,如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推进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市法学会、浙江海洋大学

  ●深刻领会和把握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水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党中央把“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六个重大原则之一。制度建设对于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事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决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总之,制度是否成熟和优越,归根到底要靠治理成效来体现。

  通过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当前,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人工智能等方面是领先于全世界的。但是,仍旧存在着和新出现了阻碍生产力继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这就需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并将其转化为治理效能,以“中国之制”成就“中国之治”。因此,需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来打通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堵点,需要更加注重破除改革开放46年来新形成的束缚生产力继续发展的旧的体制机制,需要加快形成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质生产力,需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大学

  ●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基本动力和价值旨归

  □庄韶辉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改革开放的原动力、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将其落实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各方面。

  逻辑起点:为了人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重视什么、关注什么,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要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基本动力:依靠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改革的推进,都离不开人民的力量。当前,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依靠群众找到破题的思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价值旨归:成果由人民共享。通过改革实现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要在就业、增收、入学、就医、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必须要在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上聚焦发力,必须要在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上重点突破。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作者单位:中共舟山市委党校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

  □李定华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和社会职责,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吃苦耐劳,有担当,有责任感,并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适应时代的发展。

  一、认识职业教育的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是我们的目标;“怎样培养人”是我们的方法;“为谁培养人”是我们的立场。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

  二、发展职业教育新质生产力。从效果上下功夫,继续高质量推进三教改革,创新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发展教师队伍组织结构和自身的专业素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能更好地适配新质生产力的要求。

  三、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授专业技能,还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快速变化市场的灵活性。

  四、优化专业布局结构。紧跟舟山地区产业发展和技术变革的步伐,及时调整和更新专业设置。加强与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建设,如智能制造、新能源、大数据信息技术、石油化工等领域。通过产教融合,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与行业进步、产业转型和区域发展相结合,实现教育与产业的良性互动,满足市场对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

  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是一种共识;是保证人类的生存与繁衍的共识;文化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的积累。而教师是文化传承的最重要力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舟山职业技术学校

  ●当好改革的促进派、 实干家

  □杨晓蓉

  当好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首先要把牢价值取向,坚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 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其次需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勇于改革、善于改革、大胆探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又要扭住“牛鼻子”,更加突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大胆探索、投石问路,再把取得的经验和共识有序推开,确保改革因“得其法” 而事半功倍。

  最后还应突出一个“实”字,以一往无前的勇气、一以贯之的定力, 扎扎实实当好改革的“施工队长”。

  勇立改革潮头,弘扬改革精神,将党的意愿与人民意愿相统一,将党的行动和广大人民心声相结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

  作者单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

  □徐徐

  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要始终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办学原则和鲜明导向,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首先,马克思主义学院肩负着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使命。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在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上走在前列,对全会提出的重要观点、重大论断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对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难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调查与研究,认真做好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工作。

  其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要心怀“国之大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勇担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历史重任。在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将把学习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青年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

  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要不断改革创新,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政策咨询、社会服务等领域转化,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推进学校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学科建设、思政工作和服务地方等方面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形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倍增效应。

  作者单位: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