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民生画笔勾勒百姓幸福画卷

虞仁珂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8月03日 第 04 版 )

  □记者 虞仁珂

  天下之大,黎元为先。

  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5.9万人、27.4万人;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增速位居全省首位;民生服务驿站被《人民日报》两次刊文点赞;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3944.97平方米;“没有围墙的创业园”申报全国乡村振兴案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坚持从保障和改善群众福祉入手,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社会事业改革不断释放活力,人民享有更多发展成果。

  一幅以幸福为主题的画卷,正用民生的画笔来精心勾勒。

  以更实举措, 让基本公共服务“触手可及” 

  研究出台《“十四五”公共服务提升规划》,构建起我市“1+4”的标准体系;开展全域人口调查分析和预测,涵盖88个住人海岛,形成全市人口分析报告、预测报告、现状和预测“一张图”等成果;编制《“1+4+12+X”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推进市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

  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社会,必然拥有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十多年来,我市持续推动社会事业全面提升、加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这里交通便捷、生活舒适,好足嘞!”谈及入住离岛安养驿站后的感受,76岁的虾峙镇大双山岛村民丁吸成不住地说好。

  今年5月起,在“小岛你好”离岛安养驿站内,大双山岛35户49位老人和丁吸成一样开启了新生活。

  推进实施新时代“小岛迁、大岛建”工程,我市针对悬水小岛常住人口减少且高龄化这一问题,在大岛打造集基础适老性住房、健康服务、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离岛安养驿站,让小岛老人享受改革红利。

  公共服务,既有“系统大事”,又有“关键小事”。

  全面建成国内技术领先的无人值守、无感支付的新一代智慧停车系统“千岛停车”,泊位日均周转率从1.7车次提升至5.27车次,有效缓解城区拥堵和停车难题。同时对违章车、僵尸车等“顽疾”进行有效治理。

  文化事业的发展,无疑能让更多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大巴车刚进村子,村民们就欢呼起来:“文化大餐”又来到了家门口。

  “下海岛、进社区、上船头”,打造“海上乌兰牧骑”流动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四个县(区)全部通过全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认定,着力打通文化富民“最后一公里”。

  食品安全与群众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

  作为全省第一批“浙里食安”示范试点项目,自2023年起,我市加快打造具有海岛特色的“同舟食安”社会共治标志性成果。

  截至目前,全市食品安全宣传覆盖率在95%以上,连续5年未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四侧协同、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逐渐完善。

  以更大担当,呼应人民群众“所需所盼”

  大热天不用自己动手做,到“幸福食堂”吃饭,实惠又舒适,再好没有了!

  72岁的市民程先生自从在定海东海路上的“幸福食堂”中心店办了张“老年就餐卡”后,这份“舌尖上的幸福”成了他津津乐道的事儿。

  目前,全市已建成运行20家“幸福食堂”,日均用餐8900人次,老年人就餐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民之所盼,施政所向,也是改革所向。

  连续8年在市人代会上举行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累计票决产生138项,一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落地生根,推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早在2014年,我市便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发展民办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实施“美丽群岛、幸福养老”工程,提出“六式”养老模式。其中民办养老机构的补助力度大幅超过省内各地政策优惠力度。《舟山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以法规形式予以了固化。政府部门制定印发30余个配套文件,细化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供给保障、医养结合、监督管理等领域相关内容,在省内创设了一系列制度,推动构建海岛特色养老服务体系。

  跑社区、卫生院、公安,程序繁琐且要多次跑腿。如今,“96345”专线一个电话,“身后事联办”窗口提供联办咨询、办理等“一站式”服务。

  13个部门、29个身后事事项实施联办,累计为3.5万余户逝者家属提供省时省心的服务,联办率在95.27%以上,位居全省前列。

  老百姓对高质量医疗的渴望,也是改革的方向。

  《共建舟山市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试点医疗卫生合作协议》,重点在规划、项目、资金、学科、人才、设备等方面给予舟山支持政策。目前,5家市级医院、6家县级医院先后与9家省级医院建立紧密型结对帮扶合作关系,新建省级专家工作室(合作专科)19个。

  出台推进医保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改革试点方案,全面取消基层门诊就医起付线,提高城乡居民基层住院及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5个百分点、普通门诊2个百分点,市内三级医院普通门诊、住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3个和5个百分点。

  启动“健康方舟·生命守护”巡回医疗行动,组建成立44支市、县、乡巡回医疗队,设置固定+流动医疗点位165个,建立完善“乡镇保基础、县区提质量、市级重专科”分级互补的巡回医疗服务体系。

  教育惠民,十多年来,舟山持续发力。

  从“好入园”到“入好园”。2014年起,舟山在全国率先创新实施学前教育招生“服务区”制度。至2020年全域普惠园实现“服务区”招生,最大程度满足群众“公平入园”的需求。

  数字虽无言却是最有力,它无声地诉说着我市社会事业领域改革的累累硕果,而数字的背后,则是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以更强力度,兜底保障“一个都不能少”

  2015年1月1日起统一全市城乡低保标准,成为全省第一个市县全面实现低保城乡一体化的设区市;十多年来相继修订《舟山市贫困群体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舟山市临时救助暂行办法》等政策制度,成为省内最早实现全市范围内统一救助对象、救助标准、救助程序的地级市;2023年起,又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统筹特困人员县域集中供养,形成全市“7+1”一体化供养格局。

  改革更贴心,兜底有保障。

  深化“扩中提低”行动,我市探索推进技术技能激励增收机制、建立因贫致贫返贫防范长效机制、完善共富型现代财税体制、完善大社保大救助大慈善体系、扩中提低精准画像等5个牵引性强、影响力大、集成度高的改革事项。

  时至傍晚,白沙岛上的幸福驿家内飘出了阵阵菜香,6名独居老人在这里享受就餐服务。不仅如此,这里还能为群众提供公共卫生、居家养老、便民生活、商品物流、精神文化等服务。

  在全国率先创新打造“幸福驿家”(海岛服务驿站)基层一站式民生服务项目,聚焦偏远海岛群众的民生服务需求,在没有乡镇建制的小岛上建设为群众提供多元化一站式民生集成服务的场所。

  驿站创新数字赋能,打造包括居民端、驿站端、局办端、监管端“四大端口”26个功能模块的综合服务平台,打破数据壁垒,实现多源数据共享集成、互联互通。

  柴山岛托老所,每天早上,支老队员都会到老人们的房间巡查,查看老人是否按时正确服药,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跟老人们一起用完早餐后,他们打扫房间、清扫院子,带老人做操。

  我市以省民政厅“海岛支老、一起安好”行动为抓手,联合杭甬湖嘉绍5个地市,推进海岛养老服务区域协作。2021年5月以来,共有257位志愿者先后上岛,开展生活照料、慰问、送医送药、护理培训、文化活动等服务上千场次,惠及老人3万余人。

  奋楫扬帆逐浪行,勇立潮头谱新篇。

  新征程上,我市将从群众最关心最期待的问题入手,涉“深水”啃“硬骨头”,社会事业的改革创新举措不断推陈出新,用改革回应百姓关切,用改革激发社会活力,用改革助力经济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