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壮烈的“海上狼牙山”之战

陈燕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8月01日 第 03 版 )

  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新浙东报》刊登报道大鱼山岛之战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战斗报》编辑部于1944年底编绘的《血战大渔岛》连环图画

  □陈燕

  1944年8月,发生在东海灰鳖洋大鱼山岛上那场被誉为“海上狼牙山”之战的惨烈血战,即使在80年后的今天听来,依然惊心动魄、让人热血沸腾。这场撼海震波、展现浙东儿女十足血性和铮铮铁骨的血战,在重创日寇嚣张气焰的同时,也开创了我军海岛作战的先例。新中国成立后,血战大鱼山岛被称为“海上狼牙山”之战,载入了《新四军辞典》,并成为电视专题片《新四军》中的重要一幕。

  新四军策划开辟海上游击根据地

  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受到严重打击,节节失利,我国各解放区战场发动了对日军的局部反攻,并取得了重大战果。而国民党当局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在浙东、浙南地区的天台、温州一带的国民党部队妄图向四明山根据地再次进攻。

  为了粉碎国民党顽军的反共阴谋和日军的疯狂反扑,更好地贯彻中共浙东区委员会“坚持四明,巩固三北”“分散活动,牵制调动敌人”的决策,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政委谭启龙和司令员何克希指示成立不久的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海防大队,派遣部队向舟山群岛进军,开辟海上隐蔽的游击根据地。

  大鱼山岛,东南和岱山、舟山本岛临近,西南与慈镇海域相连。全岛长6公里,宽约1.5公里,有400余户人家1000多口人。大鱼山岛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是上海到宁波、舟山的必经岛屿,能打击和切断日军向舟山、岱山等岛屿的补给运输。岛上悬崖峭壁林立,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岛上没有日军驻兵,只有一个班的伪军,非常适合部队登陆。进占该岛后,可进一步向岱山延伸,进入黄大洋和岱衢洋之间,再向大小长涂进军。而后则可北上大、小洋山,南下马目、金塘,如兵力许可,最终可进军舟山本岛。对舟山地区情况较为了解的海防大队政委吕炳奎建议,先派部队登陆岱山县以西的大鱼山岛,以此作为进军舟山群岛的跳板。待站稳脚跟后进军马目或长白,再进入长涂、岱山等地。吕炳奎的建议被采纳,随后,海防大队决定派出一中队作为先遣队率先登陆大鱼山岛。

  汉奸向日伪军告密

  8月17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海防大队一中队(简称“海大一中”)抽编了6个战斗班(每班10人),分为3个排,由海防大队副大队长陈铁康、中队长程克明、指导员严洪珠率领,共76人,向大鱼山行动。8月19日晚,76人在慈溪古窑浦港下海登船,因为当晚风向不对,无法起航,“海大一中”的行动推迟了一天。20日午夜,再次在古窑浦登上5艘木帆船启程,21日凌晨,部队顺利踏上了大鱼山岛。“海大一中”在大鱼山岛登陆后,积极开展群众工作。

  由于汉奸告密,致使“海大一中”在上大鱼山岛的第五天,即8月25日,突然遭到日伪军的联合进攻。当时,日军为防止美军在中国沿海岛屿登陆作战,在各大小岛屿里都打了山洞隐藏粮食和武器。一听说新四军的主力出现在大鱼山岛,要建立海上堡垒,无异在胸口钉钉。日军驻舟山的司令部在短时间内调集了陆军、海军陆战队共200余人,伪军一个大队四个中队300多人,登陆艇2艘、大型战舰1艘、大型机帆船5艘、水上攻击机2架,各种大口径火炮、机关炮10门,于8月25日清晨,杀气腾腾地朝大鱼山岛扑来。同时,驻舟山的日军还向驻上海日军司令官拍电报,请求大型军舰和飞机支援。

  部队处于日伪军的包围之中,且面临的又是一场敌众我寡、力量十分悬殊的恶战。海防大队副大队长陈铁康和“海大一中”中队长程克明、指导员严洪珠紧急召集全队战士,进行作战动员。队伍迅速分成三队,抢占了小西洋对面的大岙岗,背面的打旗岗和西侧的湖庄头 3个制高点,形成犄角之势,分可各个拒敌,合能聚力共歼。

  英雄血战大鱼山岛

  8月25日上午8时许,日伪军用飞机、大炮狂轰滥炸,“海大一中”指战员临阵不慌,临战不惧,一面加固工事,一面议论着战斗方案,他们庄严地宣誓:保卫海岛,誓把日伪军消灭在大鱼山岛。

  日伪军一边用飞机大炮轰击“海大一中”的阵地,一边从大鱼山岛的南北两个岙口登陆,向“海大一中”阵地迂回包抄过来。当日伪军从小西洋滩头向打旗岗阵地扑来时,被守卫在阵地上的“海大一中”指战员一举击退,毙日伪军六七人。当北路的日伪军冲击大岙岗阵地之际,南路的日伪军也向大岙岗发起攻击,“海大一中”在这里布有两挺机枪、1门土炮、20多支长短枪,战斗开始后,在大岙岗主阵地,副大队长陈铁康和中队长程克明率领战士顽强抗击,打退了两路敌人的三次冲锋。

  下午1时,惨败的日军改变了战术,放弃了全面进攻,集中火力咬住了打旗岗阵地。炮弹像雨点般地在打旗岗爆炸,炸碎的岩石积成一层厚厚的泥沙。作为打旗岗阵地的最高指挥官,指导员严洪珠在中弹负伤的情况下,带领战士英勇战斗,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下午3时,敌人采取南北合围、四面麇集、步步为营、拉网攻击的办法,向打旗岗发起了第六轮进攻。又一轮进攻被打退了,遍地焦土的打旗岗上只剩下了严洪珠等6名勇士。面对绝境,严洪珠作了最后一次动员,勇士们奋不顾身击退了敌人的又一次进攻,而后纷纷将手中的武器摔碎,把零件扔下悬崖。当敌寇冲上山冈的最后一刻,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严洪珠将最后一颗子弹射向了自己的太阳穴,壮烈殉国。年仅22岁的严洪珠用生命实践了“宁可牺牲,不做俘虏”的誓言。打旗岗陷落之后,湖庄头和大岙岗阵地也很快被攻占了,部分受伤同志不幸被俘押到了兵舰上,除一名战士李金根中途跳海被机枪打穿了左臂后逃脱外,其余全部被日军杀害了。

  根据《新浙东报》报道,战斗中,海防大队一中队指战员都表现得无比顽强与英勇,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当战斗开始时,指导员严洪珠就向战士们讲话:“同志们!我们今天要坚决抵抗,不给敌人俘虏,不让敌人缴枪,应该为革命而光荣牺牲,流最后一滴血,发扬我们革命部队的优良作风,表现我们共产党部队的顽强精神!”机枪手已身负重伤,打完最后一梭子弹后,跳出战壕与敌人展开白刃战,直至牺牲。还有一位无名英雄,怀抱两颗手榴弹,待日伪军接近时,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另外几个战士被敌寇包围战斗至最后时,都将武器全部毁坏,坚决不让日伪军缴获。海防大队第一中队43人在这次战斗中牺牲,其中包括因受伤被日军俘虏后屠杀的20多位指战员。

  永久的追思与传颂

  在这次大鱼山岛英勇抗击日寇的浴血战斗中,海防大队一中队,仅以64名(另12名因守护船只未参战)参战的指战员,抗击了八倍于己的且有精良武器装备的日伪军,艰苦战斗了7个多小时,共毙伤日伪军近百名,在浙东的抗战史上写下了极其辉煌的一页。连日军指挥官佐藤也不得不承认:“这是皇军陆战队在中国海岛作战所遇到的一次最顽强的硬仗,皇军伤亡惨重……”舟山群岛的民众也说:“这种部队真是打东洋人的部队。”

  这场战斗表现了中国人民誓死捍卫祖国神圣领海的英雄气概,鼓舞了浙东军民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坚强信心,得到了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1944年10月11日,延安的《解放日报》第一版上,以显著位置,刊载了新华社华中7日专电,大标题是“舟山群岛上我新四军海防大队重创敌寇”。差不多同时,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战斗报》的编辑们花了三个月编报之余时间,出版了一册《血战大渔岛》的连环图画。

  此后,每年的8月25日或农历七月初七,总是有一些革命老战士和当地老百姓登上大鱼山岛,在烈士纪念碑前进行祭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大鱼山人民自发将散葬各处的烈士遗骨迁葬于大岙岗山腰,并竖石碑纪念。1988年4月至7月,中共岱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大岙岗山腰建立了大鱼山烈士纪念碑,碑高7.75米,正面刻着“革命烈士纪念碑”,配有正方形底座,底座正面镌刻时任中共三东地委书记兼海防大队政委吕炳奎的题字“大鱼山战斗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时光荏苒,岁月更迭。大鱼山岛之战并没有被人们遗忘,先烈们英勇业绩永存史册。2015年8月24日,国家民政部公布了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血战大鱼山岛烈士英雄群体赫赫在列。

  如今的大鱼山岛旧貌不再,一座现代化的石化之城拔地而起。先烈们孜孜以求的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正在实现。

  作者单位: 市史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