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涵:用真心了解民意,以真情守护民安

王周飞 邵诗欢 张欣怡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7月18日 第 04 版 )

  包涵在辖区开展反诈宣传

  □王周飞 邵诗欢/文 张欣怡/摄

  人物简介

  包涵:

  1995年5月出生,浙江宁波人,2019年从边防部队转隶参加公安工作,现为定海区公安分局金塘派出所社区民警。

  从警5年来,他初心如磐、行贵以恒,扎根基层、默默躬耕,用赤诚热心守护辖区群众;用一枝一叶诠释警民鱼水,用一步一履丈量绿水青山,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不凡的从警生涯。

  扶危拯溺 “包”护群众义不容辞

  “嗓子都哑了,致敬警察叔叔!”“看着警察叔叔吸氧的样子,觉得他真是太不容易了!”……4月23日,电闪雷鸣,包涵为救落水女子,当场跳海救人。当时的他压根顾不上感染风寒的身体和脚下嶙峋的礁石,一心担心女子的安危,在耐心劝导和机智拽回后,终于将女子救上岸,他第一时间为女子披上上衣。随后自己因病情加重导致发烧住院。这事被《中国警察网》报道后,网友纷纷点赞留言。

  中等身材、白皙皮肤,帅气的脸庞上挂着羞涩的笑容,乍看起来,和他救人时的刚毅果敢形象有些许差距。每次聊到这件事,包涵总是笑着说:“这事真没什么,遇到这种情况,作为警察肯定要跳下去救人啊!” 

  “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群众有危难我定义无反顾。”包涵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心系群众,急民所急,重视每一起警情,认真对待每一次求助,用心用情为民服务。从事公安工作的5年来,他救助群众120余次,消除安全隐患200余起,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人民警察的为民初心。

  枝叶关情 化解辖区百千纷杂愁难

  “当社区民警,就要多到群众中走走,才能守护好这一方的平安幸福。”近年来,金塘岛“一老一少”问题逐步凸显,治安宣防、入户走访、纠纷调解、夜间清查……面对琐碎繁杂的工作,包涵总能在走街串巷中把事情处理妥当。

  辖区有位老人张叔,他奇怪的举动时常遭到邻居投诉,包涵便多次上门,却屡遭“闭门羹”,但他不气馁,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他从邻居与村委口中了解到问题根源后,做起了张叔的“守护人”,定期上门送药,隔着家门“唠家常”。暖心的举动,让张叔慢慢放下戒心,打开了家门,也打开了“心门”,张叔的情况逐渐好转,邻居的投诉也随之减少。

  “行小善,成大爱”。包涵辖区的学校多是父母在外务工的孩子。作为法治副校长,他加强警校联动,多次组织开展警营开放日,利用法治课堂,教导学生知法守法,引导学生善良待人。今年5月,辖区3名小学生发现21株罂粟,第一时间联系包涵到场依法铲除,这不仅彰显了学生们的能力和素养,也是对包涵教育成果的最好印证。

  勤学善思 守护绿水青山靓丽风景线

  柳行村作为全国文明村,随着生态警务建设持续推进,包涵也随之有了一个新身份——生态警长。非法捕捞、污染环境、乱砍乱伐,要全面掌握这些风险隐患,他走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身上这抹藏蓝早已和村间翠绿融为一体。

  “秸秆灰吹走,着起来了!”正在巡逻的包涵接到消息后火速赶往现场处理。“每天都在巡,怎么没发现呢?”火苗虽然已经熄灭,但包涵心里却犯着嘀咕,“人力巡查肯定会存在盲点,必须要借助科技的手段,叠加智慧力量。”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包涵说干就干,今年3月成功取得无人机民航证书及警航证书,并结合辖区实际,借鉴外省市先进经验,探索“无人机赋能生态”新路径。他带领队员操控“空中警察”,通过控制器屏幕查看实时画面,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违规养殖、非法垂钓等行为精准拍摄取证、喊话提醒,并对防火重点区域和秸秆燃烧实施空中全面监控,及时发现风险隐患。目前,“一人一机”的巡查模式也成为了山间田野、海岸滩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文韬武略皆通晓,胸怀壮志凌云气。从橄榄绿到藏青蓝,包涵始终用真心、坚韧、热情扎根于社区,他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踏实坚定地走好每一步,在基层一线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