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果绽荣耀 筑梦踏新程

舟山市残疾人联合会成立35周年

张海芬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7月17日 第 04 版 )

  □通讯员 张海芬

  历经三十五年风雨兼程,舟山市残联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第一者”的重要指示,切实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在实践中书写跨越式发展新篇章,托起残疾人“稳稳的幸福”。

  回顾过去,从初建时的探索中逐渐成长,逐步构建起紧贴舟山实情且具有海岛特色的残疾人服务模式。一直以来,市残联坚守“以残疾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了解每一位残疾人的真实需求,量身定制多样化、精细化的服务与支持举措。从组织体系的持续优化,到就业培训的系统升级;从社会保障制度的持续完善,到无障碍环境的细致打造;从康复服务的持续提升,到文化体育活动的广泛推广,市残联全力以赴,不断完善残疾人全面、立体的幸福生活保障网络。

  值此舟山市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三十五周年之际,市残联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携手广大残疾人和社会各界,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持续深化服务内涵,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聚焦共同富裕目标,踔厉奋发、锐意进取,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开创我市残疾人事业新局面,铸就残疾人事业新辉煌。

  强化残联组织建设

  市残联于1989年7月成立,各县(区)、乡镇(街道)残联和村(社区)残疾人协会相继在1990年、1994年、2005年组建完成。市残联下辖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和市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2个事业单位,设有市盲人协会、市肢残人协会、市聋人协会、市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市孤独症人士及亲友协会5个残疾人专门协会,拥有专业助残服务组织35个,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368人,强化基层治理,确保残疾人服务全覆盖。

  提升康复服务品质

  秉持“康复一人,造福一家”理念,全面推动精准康复服务,实现年龄、类别、服务全覆盖。出台康复服务特惠政策,规范6家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加强10家康复医疗机构合作,支持社区康复站建设。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636名,辅助器具适配20087名,3703名精神残疾人免费服用抗精神病基本药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35671名。强化残疾预防,推进远程康复,推动残疾人自助互助基地建设,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达到99%,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深化就业培训服务

  落实《残疾人就业条例》,形成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带头安置为示范引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和灵活就业等多元化的就业格局。全市按比例就业2502名、集中就业491名、辅助性就业339名、公益性岗位就业173名。创新开展帮扶性就业新模式,帮扶155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实现就业。有就业意愿的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为近1万人次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落实残疾人单独施保政策,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受益者6638名,特困残疾人1088名。全市有8258名残疾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9653名残疾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全市建成5家托养中心、41家残疾人之家和7家市级居家安养服务机构,庇护照料700余名残疾人。全面实施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免费参加“舟惠保”,重度和医疗救助对象中的残疾人免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从事个体经营及灵活就业的重度或困难残疾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纳部分全额补助。市政府出台《舟山市扶助残疾人实施办法》,提高保障标准,扶持关爱残疾人。

  丰富文化体育生活

  开展“最美”系列评选和全国助残日宣传活动,举办舟山群岛新区残疾人文艺汇演、残疾人书画摄影及手工艺品大赛。实施文化助残“五个一”工程,举办“千荷公益”项目培训,开展特殊艺术“五进”演出330场,受益人数达25610名。举办全市残疾人运动会和单项体育赛事,开展舟山群岛马拉松“梦想一公里”和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为1987名困难和重度残疾人提供康复体育进家庭服务。选拔6名优秀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参加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火炬传递活动。

  优化无障碍环境建设

  全力推进“全链条”无障碍环境建设,宣传贯彻《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编制完成《舟山市无障碍环境建设规划(2023—2035年)》,成为全国首个海岛无障碍环境建设规划。累计完成107个重要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建成省级无障碍社区30个,实施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898户。启动“观影无障碍·志愿暖人心”行动,设立首个市级无障碍电影放映点,组织无障碍观影105场,残疾人观影6373人次。2022年起市“两会”开幕式实行电视手语直播。

  本版图片由舟山市残疾人联合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