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打造环保艺术装置

“变废为宝”点亮和美乡村

宓妤霖 王跃蒙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7月17日 第 02 版 )

  扫一扫 看视频

  □记者 宓妤霖 王跃蒙

  海岸边五彩斑斓的风动装置,梯田中央一人多高的水仙花雕塑,海螺灯和竹编鱼灯点亮了村庄夜色……最近,在定海区盐仓街道新螺头村,近10件艺术装置亮相,为和美乡村增添了一道独特风景。创作这些作品的,是来自中国美术学院“艺塑乡村”公共艺术赋能乡村实践团的成员与浙江海洋大学的一群学生。

  海洋垃圾如何变身艺术装置?中国美术学院研二学生徐闻秋和同学在参与“净滩活动”时,想到了利用海边回收来的玻璃瓶碎片,创作一组名为“向未来新螺头号”的海螺灯作品。“我们把捡到一些玻璃碎片、贝壳碎片,通过上色、抹平等处理后,融入到海螺灯的创作当中去。”徐闻秋告诉记者。

  刘瑞和谢易澄创作的风动装置《与海为邻》,则是将废旧玻璃敲碎、喷色后,用树脂固定于鱼类造型的不锈钢框架内,实现变废为宝。

  在新螺头村黄沙岙的梯田里,还“长”出了一朵用钢架结构和海洋垃圾尼龙渔网做成的“水仙花”。

  给村里娃上美育课程、在乡村礼堂办展览、为公共空间美化提升……据了解,“艺塑乡村”项目开展多年,一批批师生团队每年暑假在各地农村开展艺术赋能活动,明年这一项目将继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