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幸福食堂”为起点,让更多老人吃上热饭

简之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7月12日 第 04 版 )

  海客谈|简之

  定海区金塘镇建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全镇需要配送餐照护的130多位老人提供“一顿热饭”的暖心服务。记者日前两次蹲点该镇,跟随“一顿热饭”的3次接力,探寻他们全力保障共富路上一个老人都不掉队的密码所在。刊登在7月2日《舟山日报》上的通讯《翻山跨海三次接力,只为老人吃上热菜热饭》,令人感动、发人深省。

  “幸福食堂”一石激起千层浪

  近年来,岛城街头“幸福食堂”不断增多,在赢得广泛赞誉的同时,也唤醒了更多老人对“一顿热饭”的潜在需求。原来大家都在各自克服,现在有了“幸福食堂”,也就引出了这样的渴望:如何让更多老人公平分享“幸福”的滋味?“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也是人们对公共服务均衡可及的一种简单诉求。

  事实上,“幸福食堂”布局再合理也只能为部分老人提供堂食或送餐服务,而不可能完全解决庞大老年人口的就餐问题。因此,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还应坚持多条腿走路,从而丰富供给侧,更好地满足不同老人的多样化用餐需求。最近,在推动公共服务设施有机嵌入社区行动中,定海昌国街道开源新村小区就建起了一个居家养老就餐区,这样就能与“幸福食堂”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渔农村老人不仅离“幸福食堂”远,身边也没有星罗棋布的餐饮店,更难以动动手指就有外卖送上门。子女叫不应、市场又“失灵”,他们的助餐服务需求显然更为强烈。“无形之手”乏力之处,更需要“有形之手”发力。推进养老领域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很有必要从“一顿热饭”做起,让渔农村孤寡老人同样能够过上“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金塘镇覆盖全域的配送餐服务格外引人注目。“不管多远,只要有需求,就有热菜热饭送到家……”金塘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王能平的这番话听着让人既舒心又感动。金塘镇常住老年人约1.4万人,需要配送餐照护的130多位老人分散在13个村,要兑现“有求必送”的承诺并非易事。

  贵在把“盆景”做成“风景”

  城市街头的每一家“幸福食堂”都来之不易,而要把“盆景”做成城乡一体、普惠民众的“风景”显然更难。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渔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服务力量尤其不足,要想做到“城里有的农村也要有”谈何容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我市强势推进“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各类公共服务正在上岛进村惠及广大渔农民,金塘镇让老人吃上热菜热饭,就是其中一个亮点。

  要将热菜热饭送到全镇130多位老人手中,而且无论多远都不能加一毛钱,这笔“订单”恐怕是任何一家餐饮企业都难以承接的。但金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愣是做到了,不仅“隔海过洋”将热菜热饭送到了大鹏岛,还“翻山越岭”12公里将保温箱拎到了偏远的海港村。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真的可以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餐饮企业做不成的“外卖”,公共食堂却可以做得风生水起,充分显示了公共服务可以统筹社会资源、借用志愿力量的优势。就如客货邮全程接力破解了快递上不了小岛的难题,金塘同样用三次接力将每一份热菜热饭送到老人手中,这样的“海岛经验”对于统筹乡村公共服务布局无疑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当然,每一座海岛大小远近各有不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也各有千秋,还须因岛制宜优化公共服务,以差异化的举措推进一体化服务,最终实现殊途同归。金塘镇为老年人提供“一顿热饭”的做法,需要各地在举一反三中发扬光大。

  好办法是带着感情想出来的

  公共服务固然要算民生账,但也回避不了经济账。金塘镇翻山跨海为老人送餐,“一顿热饭”的成本委实不低,不一定适合各地效仿。那些没有公交线路、缺乏志愿力量的小岛,或许更难以将热菜热饭派送到每一位老人手中。好在,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干部心里惦记着留守老人的一日三餐,总会有因岛制宜的解决之道。

  针对一些悬水小岛的养老困境,各地正在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破解。如有的就地兴办养老服务中心,有的实施新一轮“大岛建、小岛迁”,积极为老人们创造集中养老条件,“一顿热饭”的难题随之迎刃而解。在未建起养老服务中心的地方,或许还可以将“一顿热饭”的责任分解落实到基层村、社区。以前渔农村没有食堂,干部下基层吃的是“派饭”,这个老办法应该也适合于解决孤寡老人的一日三餐。算清经济账、落实责任人,不难为老年人找到“蹭饭”的地方。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在谋求共同富裕的现实语境下,让公共服务更加精细、更有温度、更具质感,才能持续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说到底,渔农村老人能否吃上热菜热饭,也是对基层组织服务能力的一种考验。各地的生动实践表明,只要带着感情去破题、带着责任去落实,就不怕解决不好困难老人的“一顿热饭”。

  可以相信,紧紧围绕“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加大财政投入、汇聚社会力量,注重顶层设计、赋强基层操作,持续推进“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不断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定将渐次破解“一顿热饭”之类的民生难题,为舟山的高质量发展绘就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