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纪检靶向“破题”工伤领域

远程认证让外省劳动者安心放心

翁青青 朱贝儿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7月10日 第 02 版 )

  □记者 翁青青 通讯员 朱贝儿

  本报讯  近日,远在黑龙江的丁先生在家中通过微信视频,完成了普陀区工伤领域年度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微信视频方式非常方便,减少了我和家人来回频繁打证明的麻烦。”丁先生对普陀区社保中心推行远程认证模式连连点赞。

  工伤保险业务广、数量多,特别是职业病医治、康复治疗等,一直存在就医周期长、结算繁琐等问题,导致群众办事“多地跑、多次跑”。其中,一至四级工伤职工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领取待遇生存资格还需每年认证,给外地户籍群众带来诸多不便。

  今年,普陀区纪委监委以工伤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为抓手,针对工伤群众生存认证过程复杂、耗时长等问题,督促普陀区人社局通过调取就医、出行等数据对省内人员做到无感智证。同时靶向“点题”,要求普陀区人社局探索“微信视频通话认证”便民模式。截至目前,已完成省外工伤保险长期待遇人员视频认证71人次。

  “工伤认定的流程是怎么样的?”“工伤鉴定评审组的人员是如何确定的?”“鉴定结果是集体讨论还是评审组人员独立作出的?”……近日,普陀区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组对工伤认定工作开展监督检查,通过对海量数据分析研判,精准找到切入点,组织人员对2021年以来的工伤认定案卷随机进行了抽查复核。其间重点检查了相关程序、认定结论等情况是否合法合规,核实劳动能力鉴定专家抽取及认定是否公正公平,防止工伤保险基金虚报冒领,坚决打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同时,针对省人社厅下发的病退鉴定疑点数据,通过实地走访的形式进行深度核实,排除10条疑点数据。

  普陀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督促人社部门加强制度建设,探索建立调查核实配合机制及职工交通事故工伤认定联络机制,推动加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监督,拧紧工伤保险基金阀门,将群众“需求清单”转化成为“满意清单”,让劳动者安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