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旅新业态 注入发展新活力

嵊泗黄龙岛打造“数字游民”新IP

陈斌娜 王文波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7月07日 第 01 版 )

  □记者 陈斌娜 通讯员 王文波

  本报讯  一个名为“听风话海”的石建筑像天涯海角的大门,又似翻开的书本,伫立在山海之间;一幢建在山礁悬崖上的2层休闲茶吧,坐拥海阔天空;一幢幢沿山脊而建的石屋,讲述海与岛的故事……由嵊泗县黄龙乡峙岙村新打造的“大钳风情海岬(渔俗)体验区”项目,迎着旅游高峰出圈了。几经沉浮,黄龙岛以丰富、时尚的文旅新业态,步入海岛旅游“新天地”。 

  该项目位于峙岙村的大钳咀头山上。项目工程包括游客接待中心、渔文化体验馆、休闲茶吧、海上会客厅、风间直播间等,总投资约500万元。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已完工。

  “这些新颖建筑,大多是由老旧的闲置民房改扩建而成,仍保留了基础原貌,既有黄龙的‘石屋’特色,凸显渔家风情,又融合了现代几何艺术,别具风味。”峙岙村党总支书记庄圆指着项目效果图介绍,虽然业态项目还在推进,但这里早已成了岛上今年的新晋打卡点。

  目前,庄圆正在积极洽谈对接大钳咀头片区已完成建设区域的业态项目,力争实现与村里省旅投项目的双向联动,将该区域打造为黄龙旅游新片区。

  与峙岙村相邻的南港村基本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村落景观和淳朴的海岛生活方式。正是这份原生态,让“理想在野”团队一见倾心。该团队计划在此打造“海岛数字游民基地”。

  “这里独特的自然风物和人文生活足以形成一套自全的价值体系。”“理想在野”团队相关负责人钱仕逸认为,现代年轻人旅游的关注重点是生活方式的体验、文化的传播和人与自然的联结。 

  在偏远海岛打造“数字游民基地”,能否引来年轻“游民”?今年初,黄龙乡政府与“理想在野”团队携手在网上发起了“黄龙岛建设发展的大讨论”,阅读量20万+,更有2000余名“游民”积极加入“游民社群”,追问项目进展情况。

  无论是乡政府还是项目投资方,都希望通过这种共建共享共创的小岛发展模式,吸引年轻血液注入、青年创业团队入驻,借助他们的活力与技能,激活乡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

  据了解,“海岛数字游民基地”投入使用后,将由“理想在野”团队主理,并负责开展全年定向招商和文旅活动等。目前项目已在南港村泥黄坑区域“落户”,建成民宿楼3栋,内设约35个房间,包含一个公共社交区域。

  “主体工程建设已经结束,项目进入收尾阶段,争取在今年8月开门迎接新岛民。今后这里就是‘游民’的大本营、旅居落脚点。”钱仕逸说,泥黄坑区域只是起点,团队还想“盘活”岛上所有闲置资产,将整个岛作为一个“游民社区”,增加“新岛民”,让小岛的“烟火气”日渐旺盛。

  岛上2个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最东面的南港村东咀头区域也被大乐之野、过云山居、未迟3个国内知名民宿投资方“相中”,规划建设东咀头民宿聚落项目。东咀头将集中建设一处商务休闲区域,在保留原村落特色的基础上,对90余幢老旧石屋进行扩改建,并在20~400平方米区间段覆盖各类型业态,主要为餐饮设施、商业零售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招商民宿、分时度假屋五大类。

  “今年我们十分注重新业态的导入,通过各区域项目的创新建设,有效提升游客体验感,放大‘黄龙石文化体验岛’增加流量,为小岛发展提能升级。”黄龙乡相关负责人期盼,这些契合岛上发展的新项目不仅能盘活闲置资产,还能解决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更让小岛重拾青春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