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打造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区是大善之举
月湖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6月28日 第 04 版 )
海客谈 月湖
定海近日成功入选《浙江省2024年“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项目》,启动了摘箬山江豚、小灵猫等重点保护物种监测网络,金塘水獭社区保护地、“两廊”义乌小鲵保护区4大生物多样性项目建设,将打造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区示范基地(据《舟山日报》6月13日报道)。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打造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区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度谋划发展的积极行动。定海的先行示范项目,值得期待。
脆弱的生态需要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但随着人类活动的推进显得日益脆弱,许多曾经司空见惯的动植物已难觅踪迹,长此以往难免造成系统性危机,最终危害人类的生存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提出“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无疑具有前瞻性和国家战略意义。
一直以来,我市积极落实“八八战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保护海岛绿水青山,生态环境不断得以改善。近年来的生物多样性调查情况表明,无论是海上还是陆上、植物还是动物,都呈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局面,在普陀区已发现全球新记录种1种、中国新记录28种、浙江新记录种100余种,在不少悬水小岛都生存有包括国家级保护动植物在内的不少珍稀濒危物种。
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要不是旷日持久的细致调查,很多物种其实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因此在摸清生态家底的基础上,还须因地制宜加大保护力度,从而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定海启动4大生物多样性项目建设,打造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区示范基地,不失为生物多样性调查的“后半篇文章”。可以相信,只要逐一加以落实,一些珍稀濒危物种必将在悉心保护下不断复苏种群,而城市也将因此变得更加生机勃勃、万物灵动,这也正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场景。
让慢直播开启共同关注
一段时间以来,“神话之鸟”来了——中华凤头燕鸥诞生记“竞舟”融媒直播活动赚足了流量。此前,大多数人对舟山的生态认知往往停留于笼统的“鸟语花香”层面,很难近距离观赏到各种鸟类的细节特征,更不用说全球仅有200余只的“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了。这样的慢直播,开启了“共同关注”的新模式。
2020年,摘箬山岛上建立起我国东海区域唯一的江豚观测站,借助架设在海边的摄像头,科研人员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终端远程观测江豚。根据新的生物多样性项目建设计划,将对这一观测站进行升级,通过安装水下声呐提升识别记录江豚的能力,并与视频观测相结合,摸清江豚活动规律。同时,摘箬山岛上还将布设红外相机和高清摄像头,实时监测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小灵猫的活动轨迹。毫无疑问,现代化设备完全可以让公众实时共享慢直播。
广大市民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更多来自于“二手经验”,很多人或许并未亲眼见过江豚、小灵猫、水獭、义乌小鲵这些“身边”的宝贝。定海在打造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区示范基地的过程中,如能同步建起慢直播系统,让大家可以随时观察大自然的灵动,显然有利于激发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使生态保护由专家行动拓展为大众行动。
持续的慢直播,还有望引起全网关注,让海岛海洋珍稀物种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果能如此,必能提升舟山的知名度、美誉度,使现代海洋城市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定海不仅有东海云廊、东海百里文廊“两廊”,还有诸多珍稀物种,顺势推进全域旅游更在情理之中。
留一些小岛给动物
舟山之所以能够较好地呈现生物多样性,除了一直以来的生态保护之外,应该还与相对独立的海岛自然环境有关。万事都有利弊,隔海相望使舟山长期处于交通不便的游离状态,但也为一些适合生存的动植物提供了一方乐土。甚至于,一些珍稀濒危物种在大陆“老家”已难觅踪影,却依然在海岛“第二故乡”开枝散叶。
定海打造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区示范基地,也可充分借助得天独厚的海岛自然环境。比如,利用摘箬山岛的闲置民房布置江豚和小灵猫科普体验馆,开放全景慢直播,动态展现珍稀物种活动习性等等。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同时,为珍稀濒危物种保留更多的“净土”乃至专属岛屿,这正是舟山的优势所在。
随着开发建设的推进,一些偏远小岛已成为深水良港、产业基地。但令人欣慰的是,得益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步跟进,绿色植被始终郁郁葱葱,飞禽走兽依然不失家园。尤其是,舟山群岛拥有大大小小2085个岛屿,而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截至2020年11月1日,我市拥有常住人口的岛屿共87个,完全可以留一些合适的小岛作为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区,让动物和鸟类分别成为“岛主”并得到必要的帮助。
定海在保护珍稀物种栖息地的同时,将依托“两廊生态带”,建设集亲身体验、科普宣教于一体的多个生物多样性特色体验地,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旅游、自然教育等深度融合。既有免打扰的慢直播,又有零距离的深度融合,对生物多样性实施多样化保护,探索之旅未有穷期,美好愿景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