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

“渔耕式”培育 为海岛警营提供人才支撑

刘鑫 陈婉婕 邵宇翔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6月27日 第 06 版 )

普陀区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警航中队教官进行示范飞行

  □刘鑫 陈婉婕/文 邵宇翔/摄

  近年来,普陀公安聚焦普陀“海”字特色,通过开垦“渔场”、培育“鱼苗”、拓展“渔获”,“渔耕式”稳步推进人才培育工作,持续开展“深化‘六我’行动 全员成就人才”活动,着力培养“敢打、敢拼、敢闯”的海岛公安人才队伍,为护航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目前,已有34人入选市公安局“双师”“警营工匠”“专业人才库”,14人受聘市级“中级教官”,创新孵化6个市级专业工作室,6人入选全省公安文化人才,高级执法资格考试通过数位居全市第一。

  高标“建库”,开辟人才培育“渔场”

  普陀公安坚持以“党委工程”力度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审议出台人才发展五年规划和能力素养提升三年规划,以打造高精尖人才队伍为牵引,科学绘就人才培养“路线图”“时间表”。

  “我们立足基层公安实际,开发建设‘渔都红警’育树工程系统,通过个人能力画像、职业发展规划等手段,实现民警职业生涯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落地见效。”普陀区公安分局党委委员、政治处主任陆琪凯介绍。该局还以海岛民警正面能力清单为基础,依托“渔都红警”育树工程系统搭建专业人才标签体系,着力推进全警人才积分评价体系建设,累计梳理警务工作、一般职业和兴趣特长等能力标签34类193项,并通过“贴注标签”“综合搜索”等功能,实现全警能力信息“标签化”管理、“一键式”检索。

  不仅如此,普陀公安还选聘42名业务骨干为“警务教官”,全面优化35门市级优秀课程,以“警营工匠”“岗位能手”评比为载体,常态化、全警化开展“渔都论剑”“红蓝对抗”等比武培训活动90余场。同时,依托“渔都红警”育树工程系统搭建“教官管理”“在线考试”等模块,进行线上发布教学课程、实时更新授课数据,实现教官团队“一件事”管理。

  源头“育警”,培养年少有为“鱼苗”

  “一年来,我在师傅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顺利完成了角色转变,从一个警营‘小白’成长为岗位能手。”5月份,普陀公安组织开展“‘青’听‘新’语 ‘警’向未来 我这一年”现场晾晒活动,现场13名青年民警代表总结过去一年的所获所感和对未来的展望与规划。

  普陀公安深入实施青警培育“鲲龙计划”,通过“全环节”培训夯实民警能力基础,助推青警快速成长为一专多能全科警察;全面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聘请“退二线”领导干部担任新警思政导师;创新“离岛跟学”机制,在海岛派出所业务“淡季”,选派民警到城区派出所轮岗跟训。

  同时,还着力打造“离岛夜学”练兵品牌,进一步拓展“智慧训练角”、VR人机交互等数智练兵形式,“清单式”开展全科练兵、“积分制”评估学习成效。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红蓝对抗、“跳岛送教”、派出所自训140余场,实战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

  全面“铸才”,拓展人才发展“渔获”

  “‘五月’,搜!”随着警犬训导员的一声令下,警犬“五月”迅速围绕着地上的几个盒子来回闻嗅,这是普陀公安巡特警大队警犬中队虞吉和搜爆犬“五月”正在积极备战2024年全省警犬技术技能大赛。今年3月底,虞吉作为舟山警犬训导员代表携配犬“五月”参赛,并成功荣获被害人气味搜索项目比赛第二名。为进一步提高专业人才的荣誉感、获得感,普陀公安第一时间为虞吉颁发“局长表扬令”。

  近年来,普陀公安全面做好人才使用管理、综合评价、激励保障等方面文章,积极搭建“用才”平台并探索能力积分“全方位”应用,引导人才在重大案件侦办、重要项目攻坚等实战中实现重点突破,进一步推动人才培育成果充分反哺警务实战。

  为进一步创新“励才”举措,普陀公安按照荣誉基础、培树前景、发展潜力等标准,建立全警覆盖、梯次完备的“人才蓄水池”。此外,为完善“爱才”保障,还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动职级晋升改革,通过增设岗位履历赋分和一级警长以下晋升门槛,切实抓好正向激励和反向鞭策。政策实施以来,累计提前晋升职级35人。